8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政府总部会见港区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即将在10月份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征询意见。按照惯例,曾荫权将会陆续会见社会各界人士,搜集各方意见,为施政报告落笔作准备。没有悬念的是,改善民生必定是曾荫权新施政报告的主轴。而民生三大议题——房屋、老人和福利之中,房策无疑是重中之重,港府是否复建居屋最惹社会关注。
政改方案通过之后,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已经转向改善民生。7月13日,曾荫权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即明确宣示:未来施政重点是改善民生,听取各方意见后,在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落实。他并点出《施政报告》的焦点会对准三大民生议题:解决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房屋政策及老人福利。
去年十月,曾荫权上一份《施政报告》一发表,“高楼价、置业难”旋即成为社会焦点,房屋政策备受质疑,成为港府施政的“政治包袱”。连月来,香港楼市不仅未有降温迹象,楼价还越升越有,社会上呼吁复建居屋的声音自然越来越强烈。面对社会压力,特别是“八十后”一代置业难的怨气,港府不能不回应市民诉求。今年5月港府宣布,就是否动用公帑资助市民置业展开为期五个月的公众咨询。咨询期将会在9月17日结束,而检讨结果即将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交代。在房策上,港府如何压抑飞升的楼价?复建居屋?增加卖地?《施政报告》都要有个说法。
港府过去几年在民生方面着墨甚多,为民纾困的“派糖”措施层出不穷。而香港经济尽管遭受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但是经济维持增长,失业率也在过去一年间不断下降。不过,社会怨气始终未消,民情躁动,抗争不断,“仇富”、“反商”言论充斥坊间。曾荫权承认,香港当前的社会矛盾,部分体现在社会贫富差距,部分是期望与基本制度不协调。处理社会矛盾最根本方法,是令市民受惠于经济发展,分享繁荣成果。
要解决香港的的深层次矛盾,让市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港府的社会和民生政策不能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再依靠一次次的“派糖”,势必要从政策配套、财政分配甚至经济结构上着眼、入手,进行结构调整。从创富转向均富,福利措施加快向草根阶层倾斜,香港的经济、社会、民生政策等等,正进入一个十字路口。■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