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访美之行是一次认识之旅、友好之旅、交流之旅。美方这次接待习近平的规格高于10年前胡锦涛接棒前的访美规格,显示出中国国力远大于当时。但是,美方表面上的客气,难掩骨子里妄图逼迫中国对许多关键问题让步,大有得寸进尺之势。这并非仅仅因为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政客们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捞分。政治分析家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大变脸,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美国维持霸权的国策,这是金融帝国主义性质决定的。要不是反恐战争,小布什时代就发生了,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也不是双方领导人互访可以完全解决的,美国的政治精英并不忌讳承认这一点。
美国政治网站(www.politico.com)2月14日发表了白宫记者乔希•格斯坦(Josh Gerstein)的文章《奥巴马利用习近平访问来称赞和敦促中国》。由于这篇文章还引用了其它智库的观点,所以颇具代表性。
文章说:“中国许多鹰派对奥巴马最近几个月的中国政策印象深刻,尤其是他测试北京军事力量的战略举措。批评家们指责奥巴马对中国的原先做法太心虚。他2009年11月访问北京是如此低调和避免争议,甚至推迟达赖喇嘛访问白宫,以免激怒中国”。
文章引用共和党任命的中美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员拉里•沃策尔(Larry Wortzel)的话:“坦率地说,奥巴马政府做得非常策略,既在南海问题上尊重中国,又重新定位美国向太平洋地区投放军力。美军将会穿越这一有争议的南海海域,中国经常宣称那里属于中国领海。这是一个在适当时间推出的好策略,一个让朋友和盟国放心的创造性策略”。文章接着提到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艾里克•西瑟思(Aerek Scissors)的评论:“2009年,我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业绩糟糕透顶。毫无疑问,政府到目前为止已做得相当好”。
文章还提到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大西洋月刊》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他的观点“甚至走得更远”。他滔滔不绝地赞扬奥巴马战略的辉煌成就,已把与北京的关系置于“比多年来更好的基础上”。 詹姆斯说:“它(奥巴马战略)技巧地结合硬实力和软实力、激励和威胁、紧迫和耐心、再加上故意和有效的误导。该战略像孙子兵法一样,耐心追求其战略目标:重建美国的软硬实力,同时给中国一个‘我们欢迎你崛起’的笑脸”。
乔希认为:“在贸易方面,中国已经作出了一些让步。北京已允许人民币轻微升值,就像在布什时代所做的那样,但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从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转向更强的国家控制的经济”。他又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Mitt Romney)指责奥巴马没有面对中国的贸易障碍和货币问题”。 他引述艾里克的话补充:“在贸易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得到来自中国的任何东西,真的。美国并没有取得大多数美国人关心的进展,如对美国产品的市场准入”。
乔希在文章里提到:“关于人权,奥巴马政府甚至承认,其政策并没有促使中国改善做法。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知识分子和持不同政见者的镇压,同时继续镇压西藏和中国新疆穆斯林地区的少数民族”。又说:“虽然有报道说,美国官员没有计划在习近平访问期间提出特定的持不同政见者。但白宫发言人周二表示,其实讨论过这类事例”。“‘在习近平白宫会议上我们提出过具体案例’。白宫会议发言人汤米(Tommy Vietor)如是说,但是他拒绝透露提及了哪些持不同政见者”。
乔希认为:“奥巴马对中国的接触政策似乎已经在一个地区获得了回报:伊朗。经过美国多年的恳求,北京与德黑兰的关系已因伊朗的核计划而变冷”。他引用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Ben Rhodes)上周说过的话:“坦率地说,我们与中国对话的开启,给了伊朗政府非常强大的国际压力”。乔希还引用西瑟思的观点指出,在美国的敦促下,中国已经“从支持伊朗政权的立场后撤。如果你想给奥巴马政府信用分,我认为他们应该得到一些”。
文章指出:“但是,美国政府很失望,中国本月与俄罗斯一起否决了制裁叙利亚政府的联合国决议,该政府残酷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和叛军”。文章最后引述罗兹的话指出:“我们将继续对中国施压”。
以上言论,表现出华盛顿对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愿望。当美国政治精英算计着对华的外交成就时,绝不会忘记为美国政府加固包围中国的壁垒而献计建言。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2月12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和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主任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共同撰写的文章《习近平访问:聚焦中美安全态势议程》。
文章认为,“习近平的访问正值中美之间的战略不信任不断增长的时候。中国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仍然在滚动发展。其经济已迅速增长到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较高的个位数增长率。其军事预算十年来每年增长超过10%以上,而且很可能还要持续许多年。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的信心和成果仍然被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所困扰,像我们解决我们的财政赤字一样,美军也为预算削减而挣扎。美国远比中国强大和富裕,在今后的许多年里仍将如此。但是,资源和能力的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地方会像亚洲那样能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奥巴马总统所强调的,亚洲是美国得以保持持续繁荣的最重要地区”。
文章接着指出:“北京认为自己再次成为亚洲的中心玩家,和强大到足够要求华盛顿不再以不屑一顾的欺凌态度看待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越来越多地要控制其沿海水域的军事活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依赖进口的能源资源,中国声称对能源储量丰富的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拥有主权。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却由于美国在外交上支持台湾、西藏和新疆广大西北地区的民众违抗北京而被激怒”。
两位大学作者此处故意闪耀其词,回避历史事实。早在美国建国之前,中国就拥有东海和南中国海这些岛屿(中国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汉朝时期就发现、命名、记载、经营南沙群岛。最迟在公元1368年至1644年的明初,中国人就在南沙群岛从事渔业生产)。就像在你家后院发现了石油,你家后院就不应该属于隔壁来偷油的贼人。就算没有潜在的丰富能源,这些岛屿还是中国的。美国有许多大学者,美国的图书馆也不缺乏古代典籍和地图,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客们现在使的是“故意和有效误导”的计谋。在中印边界线划分上英国也曾玩过这种伎俩。明眼人都知道,美国有意制造紧张,以便裹挟想在东海和南海上捞点好处的国家和中国对着干,同时在台湾、西藏和新疆支持分裂势力,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文章对美国“重返亚洲”作了注解:“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太平洋地区的强权,通过正式结盟和战略关系控制整个地区。从传统和切身利益出发,美国决心捍卫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通过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和保持可在国际水域自由运动的军力而重返亚洲。奥巴马在去年十一月的亚洲之旅时誓言保持美国的领导作用,会克服整体军事开支预算的压力以保护防御能力”。事实上,经济联系就是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军队可以在国际水域自由运动是针对中国南海岛屿主权的。这段话说得冠冕堂皇,话外音就是遏制中国。这就必然触动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主权,就有冲突的可能。就这种完全由美方制造的冲突可能,文章认为:“尽管华盛顿和北京都认为良好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但是由正在发展的战略竞争关系演变为相互对立的潜在趋势十分清晰。由于2012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和中国高层领导换届,双方在今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双边关系变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还不够。如果两国不能解决如下核心问题,就无法减少相互的战略猜疑:中国需要怎样的军事部署和正常运作以捍卫其核心安全利益,同时允许美国继续在该地区充分履行其对盟友的义务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任何一方都不会是完全舒服的:中国的军事发展能力迫使美国改变平台和计划,而北京不能切实希望实现主宰周边海域的能力,来突破美国努力防止这种统治的第一岛链”。这段文字非常清晰地交代了美国用岛链遏制中国的战略步骤。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美双方的行动教义:“到目前为止,中美双方正在发展自己的教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教义了解甚少:中国采用了能够捍卫自己战略利益的‘附近海域’这一措辞,五角大楼也阐明目标,保持能力克服任何‘反介入/区域拒绝”的威胁。双方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来认知威胁,假定是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而每个教义背后的细节和操作前提是不透明的。措辞越来越多,军事开支也不断升级。两军都试图增强确定性,但是到目前为止仍难以实现。这一趋势迫切要求高层政治领导人加入军方的讨论,让彼此合理地确定其核心安全利益的原则和需求。他们应该设法达成一系列谅解,包括步骤,特别是破坏稳定的武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上体现相互制约。为了增强互信,这样的讨论需要各方在朝鲜半岛和台湾等敏感问题上提出彼此的目标和期望。习近平的此次访问不会立杆见影地推动这种相互理解。但是,着手磋商解决双方同意的有关亚洲整体安全态势的核心问题,则永远不会太早。是武力导致紧张和成本上升,还是减少真正的安全问题,取决于双方的博弈。这个议题需要用多年时间来解决”。脉络在这儿一点点清晰起来,美国制造了南海问题又以此为筹码,要与中国谈亚洲安全,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蚕食中国的核心利益,无本生意,稳赚。
虽然杂音甚嚣尘上,习近平对美国的访问仍十分成功,因为他思想开放,语言生动,态度友好,有原则,有性格,得到美国朝野的肯定。《华盛顿邮报》在在2月17日的报道《中国副主席访问艾奥瓦州的亮点在农产品贸易》一文中说:“习近平的讯息很清楚:尽管中国和美国对人权问题、叙利亚流血冲突、中国南海领土争端、台湾地位等问题有分歧,但至少可以在大豆上取得一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抨击奥巴马政府的中国政策运行在‘彻底错误的方向’上。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回应指出,罗姆尼过去在中国投资,出于政治动机而出售这些投资。罗姆尼试图‘鱼与熊掌兼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政客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得到个人好处,一方面还大肆反华的丑恶嘴脸。而习近平坐进拖拉机让记者拍照的事,此报道认为“习近平代表了对世界舆论有悟性的新一代领导人”。
《时代》杂志2月17日发表的文章《美国人欣赏中国继承人习近平副主席吗?》说:“习近平的美国之行是成功的。…..他证明了自己是位和蔼可亲的人,快乐并带着笑容,甚至偶尔幽默一下”。还提到即使在访问期间,有藏人抗议示威,他仍保持冷静。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习近平访问期间的攻击言论,文章这样写道:“罗姆尼攻击中国的言论让人想起过去的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在天安门广场流血事件三年后的一句名言‘北京屠夫’,他并誓言即使遭受财政损失,也要捍卫中国的人权。当然,作为总统,克林顿继续巩固中美经贸关系,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天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的联系比克林顿时代更紧密——习近平和比赛进入白宫的人,都知道这点”。
该杂志的另一篇文章《美国对中国下任领导人有什么期望》说:“美国总统奥巴马需要平衡,既保持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的良好关系,也要保持竞选的激励动力——指责中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造成巨大的贸易赤字、使美国人失去就业机会、使中国产品的出口较便宜。习近平面对的压力是他要和其他中国技术专家努力保持业已改变中国面貌的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即使美国向中国领导层施压要求放松对人民币的控制,习近平也必须面对民众日益增多的有关经济方面的抗议,从通货膨胀和失业,到工厂条件和地方官员强行征地。此外,习近平必须安抚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当美国重新定位并把从战略重点从中东转移到亚太,民众希望北京更加强硬。⋯⋯类似‘美国回来了’这样的话,随着美国支持像越南和菲律宾等与北京在南海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令中国网民声讨美国损害中国利益。更复杂的是,对于世界其它地区,从叙利亚到伊朗,中国越来越愿意公开与美国外交政策的不同。习近平没有可能会在他的美国之行中对这些问题做任何让步,特别是在一个棘手的领导层交接阶段和争强好胜的中国公众面前”。文章谈到尼克松首次访华40年来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疯狂地发展,签署了‘上海公报’的建筑物被拆毁。…..在那里,没有牌匾,以纪念四十年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什么回望历史,当下是如此引人入胜”?
面对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面对天文数字的债务赤字,美国对中国的感觉用一个中国成语可以概括,那就是“爱恨交加”。习近平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表示,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人为地突出军事安全议程,刻意加强军事部署、强化军事同盟,恐怕并不是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希望看到的。他强调,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也点出了奥巴马在中国周边地区兴风作浪的小伎俩。习近平访美,留下了亲民、随和、有原则的形象。他的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简洁,通俗、有力。
在经济问题的对决上,习近平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高度相互依存。他表示:假如这种关系不是互利双赢、对美国也带来巨大好处,就不可能持续、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了解中美经贸关系实际情况的美国人、包括美工商界人士对此是很清楚的。2月15日,习近平再次表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采取的汇率改革也已经增加了美国出口。虽然事实的确如此,但美国政治生态已发生变化,帝国政治大行其道,社会焦虑挥之不去,每当感觉不好,尤其经济困难时,美国会禁不住战争冲动,归罪于他国。另外中国在30年改革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这是习近平访美的大形势。指责中国是美国政治的无聊把戏,这种把戏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但很少有人真正冷静下来思考这是否站得住脚。美国不仅需要中国庞大的外汇为其贸易和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还需要进入中国的庞大市场以维持其经济复苏并为美国工人创造急需的就业。然而,你可曾听过哪个美国政客承认这点?
参议院麦凯恩可能不喜欢习近平对他提问的回答,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习近平已大度地给他留了面子。拜登在款待习近平的午餐会上敬酒时说:“身为美国人,我们欢迎竞争。但除非游戏规则公平,不然你我谈到的合作关系无法对双方都有好处”。此话在祝酒时说,有违外交礼仪。先不说中国不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就中美贸易来说,美国主要是靠技术和资本,中国主要是靠劳力和原材料,美国赚大头是明摆的事,你拜登又不是三岁小孩,还不会算这笔账?奥巴马算是秀了一下对中国的肌肉,在白宫和习近平会谈时连眼睛也不正视对方,做作得很。光说中国不好,那么华尔街搞了金融危机,为什么揪不出金融骗子呢?美国体制好在那里呢?你对华出口设定种种限制,拼命保护本国产业,也不卖高科技产品给中国,那么有贸易不平衡,还怪别国什么呢?习近平对挑衅已经很客气了。中国有句古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要算计中国,请少玩阴的。
40年前,中美两国几乎没有任何经济、社会、文化交往,从各自安全战略需求出发,开始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发展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国际关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和人类历史新起点,重新思考两国关系的本质和未来,开创国际政治的新思维,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可是,通观美国各层政治机构,几乎鲜有对中美关系有新思维的领导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中国最重要的事是解决好自已国内的事,所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中国要把强大富足建立在民众强大富足的基础上。中国新领导人任重道远,但是路真的就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