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8月21日大选结果悬而未决,在众议院150席位中,执政党工党获得72席,反对党获得73席,都未得到过半议席,出现70年来首次的“悬浮议会”局面。两个多星期来,工党与反对党展开对小党与独立议席的争夺,工党最终以76比74险夺组阁权。虽然澳洲选民对于这种靠几个小党与独立议员最终选定政府的做法不以为然,但游戏规则如此,大局已定,接下来三年,澳大利亚将由这个险胜的政府掌舵。
澳洲新当选的政府对未来中澳关系有什么影响?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按说,在中澳关系上,工党政府不大可能会摒弃陆克文的政策,而且,即便反对党上台,两国关系也不一定会有逆转。可是,一个“弱势”政府,一个在议会中处处需要争取小党与独立议员票的政府,在外交关系上,一定会遇到新的挑战。这个挑战可以从西方国家在对华政策上的“反对党”现象透视。
我们知道,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美国、澳洲为甚)中一直有一种政治势力,顽固坚持冷战遗留下来的“政治正确”,试图把中国摆上前苏联的位置,继续冷战思维,“中国威胁论”由此而生。然而,中国不是苏联,国际形势也大大变化,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最近两次分别肇端于东南亚与美国的经济危机,更是需要中国来“搭救”,这就造成了西方国家在经济上与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上离不开中国,可在政治上却又始终与中国保持距离的现象。西方对华政策的这两种分裂角色在各国执政经验中随处可见,而更多的则反映在执政党与反对党的政治角力中。
我们看到美国和澳洲的大选中,在野的一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攻击执政党对北京政府“过于软弱”,例如参选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嘲讽老布什“拥抱从巴格达到北京的独裁者”,可他上台后,却和北京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接下来轮到参选的小布什对克林顿政府的中国政策进行无情抨击……然而,竞选时的攻击归攻击,任何党派执政后,都不得不面临同中国打交道的现实选择。迄今为止,无论是美国还是澳洲等西方国家,对这个难题的解决都如出一辙:注重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尤其在经贸往来、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上。然而,在政治与军事上,却多有掣肘。对于执政的政党来说,只有在需要安抚民意,或者准备新的选战时,才会自己跳出来给对华关系制造点麻烦。
在野的反对党则刚好相反。由于他们在对华关系上不处于主导地位,而又需要在选民中造成他们和执政党有所区别的印象,所以,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便不是选举年,西方的在野党也常常拿中国问题攻击执政党,为执政党处理对华关系制造麻烦。这种现象在美国与澳洲的民主政体中,都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个强势的政府对于在野反对党的质疑与刁难,往往可以化解,甚至可以不管不顾,我行我素。特别是在澳洲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下,政府是由掌握议会多数议席的政党组阁的,有争议的外交政策一般也可以强行通过。但是,这种情况在澳洲这届“弱势政府”中不大可能出现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澳洲的“弱势政府”在处理中澳关系上将会处于守成的状态,难有大作为,更不用说做出果断决定,提升与加深中澳关系。专门同政府“唱反调”的反对党,将会利用70年难逢的“弱势政府”局面,在外交政策上找茬,制造一些障碍与困难。熟知澳洲政治运作的澳洲学者提醒,未来几年,澳洲的院外集团和各种利益集团将会异常活跃,在中澳关系方面,藏独、疆独等势力可能会通过对反对党的游说而对在其他事务(国内重大事务)上需要反对党合作的执政党造成压力,迫使其作出妥协。这些就是澳洲“弱势政府”对中澳关系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穆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