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嘎隆拉雪山用了近五十年才得以顺利穿越。据新华社12月15日报道,施工近2年的 “扎墨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贯通,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行政县——墨脱即将正式纳入全国公路交通的版图。“扎墨公路”全长117公里,连接墨脱县和波密县扎木乡,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在波密县连接上318国道川藏段。扎墨公路的即将通车,意味着墨脱县即将摆脱“高原孤岛”的地理困境,更承载着中国实现对藏南地区战略影响的厚望。
墨脱告别高原孤岛困境
嘎隆拉隧道的贯通,不仅避免了大雪封山对交通的阻隔,使墨脱地区的每年通车时间延长到8至9个月,更重要的是突破了该地区的地理屏障,令中国有可能向藏南地区做军力延伸。随着进一步的改造,扎墨公路将在2011年底顺利通车,届时中国的地面部队就可以迅速并持续的进入墨脱地区,大型的武器装备也能够被部署到该地区。目前的扎墨公路是在山路的基础上重新改建公路,路程节省了约5个小时,未来还将兴建更为快捷的“派墨公路”,即米林县派乡穿过多雄拉雪山到墨脱县城,这两条公路就能沿目前的中印实际控制线构筑一条完整的战略防线。因此,嘎隆拉隧道的贯通,就具有了更深层的战略价值。在温家宝总理启程访问印度的当天公布这条新闻,也显得意味深长。
墨脱县实际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进入藏南地区的必经之路,在没有公路到达的条件下,无疑是战略上的一座孤岛,而一旦由公路贯通,立即成为战略上俯视藏南地区的一个楔子。随着中国西部战略的逐步演进,墨脱这个楔子就能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价值,用某种形式表达对藏南的领土诉求并非没有可能。而藏南同时是中印两国的战略突出部,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的和平状态是两国基于经济发展考虑的共识。但是,未来出于能源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在中缅印交接地区寻求战略发展空间时,这种和平很可能被打破,甚至在藏南地区发生冲突。
藏南地缘战略价值凸显
藏南地区即以麦克马洪线为准向南延伸的西藏传统领土,是目前中印两国之间争议最大的地区。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战争,中国边防军取胜后回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印两国自此就以麦克马洪线为实际控制线划界。1987年,印度将藏南地区成立为“阿鲁纳恰尔邦”,中国则将该地区编入西藏的林芝、山南两个行政地区。
对于藏南地区在1962年后的历史地位,一位解放军作家1995年时有过这样深刻的评述:
“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结合现在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胜利者因为胜利的飘飘然,以至连对胜利成果的彻底丧失…都无动于衷。失败者因为唯独还没有得到胜利者的虚名,所以…发誓要报一箭之仇。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嘲弄,如果当年印度取得了胜利,那么现在他们在这一地区肯定不会如此占尽便宜,如果当时中国在此地失败,那么现在反而大概不会这么被动和可怜。”
中国军队的回撤毕竟有当时种种现实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藏南地区距离中方公路遥远,无法获得及时和充足的后勤补给,中国军队也就不可能长期占领该地区。
藏南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南坡,海拔从5000米到150米,跨越亚热带和热带。对中国而言,一旦突破了北面喜马拉雅山脉的地缘屏障,不仅可以借助地势上的易守难攻,更可以依靠下坡的山势对平原地区发动攻击,向南可威胁连接印度和其东北各邦的阿萨姆走廊,从而让印度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地缘战略格局,并可借助雅鲁藏布江对整个印度东北部乃至孟加拉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藏南地区向东延伸则能够对缅甸北部起到更大的战略支撑作用,并可沿伊洛瓦底江流域发挥更多的军事及经济效能。
藏南归属牵动中印博弈
从根源上讲,麦克马洪线在历史上得以存在是因为西藏噶厦政府和英属印度在1914年秘密签署的西姆拉公约。噶厦政府期望借助该条约以获得西藏独立,因此接受了麦克马洪线关于印藏领土的划分 。中英双方都未曾使该条约生效,直到1937年英属印度才公布该公约。1959年,达赖喇嘛及噶厦政府流亡印度后,印度便开始支持西藏独立。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承认印度享有对藏南地区的法律主权便是接受了西藏和印度签署的两国法律性文件的生效,并沿用至今;也就等于承认了西藏独立的合法性,达赖喇嘛的地位和其西藏独立的主张也就同时被承认。因此,从政治方面来看,无论中国是否真正控制藏南地区,都不可能承认该地区是印度领土。
历史同样留给印度一个两难的选择,藏南领土和支持西藏独立是不能分开的。如果不支持西藏独立,那么关于藏南领土的西姆拉公约也就失去了使之合法的基础。如果印度支持西藏独立,中国一定会在外交政策上对印度不依不饶;而放弃支持西藏独立,印度就等于承认是强占了中国领土。印度之所以给予达赖及其追随者以存在空间,其目的就包括对藏南的领土诉求。但印度虽然给予达赖政治庇护,却从不敢公开支持西藏独立。因此,印度很难在外交上对中国占有主动地位,而外交上的失势逼迫印度不得不采取加强在该地区的国防建设并扩大移民数量的措施。而中国,表面是失去了军事上的主动(因为没有可持续的补给线,即使占领也没有实在的军事优势),但也获得了外交地位上的优势。
但是丹增嘉措必然有死去的那一天,届时中国用金瓶求签的方式选出下一世达赖喇嘛,那么印度也就失去了这一张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将不得不依靠其他手段来维持其占有藏南的合法性,而其中选择并不算多。更重要的是,对于印度而言,除非是使用武力,否则必须保持和中国之间极为稳定的和平状态才有可能使藏南问题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印度必须换一个方式来实现其对藏南的领土诉求。印度政府当然也深谙其中的道理,因此,近来对西藏独立势力的支持也越来越少。在这次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印度总理辛格表示不支持任何人在印度进行分裂中国的行为,正反映出印度态度出现变化。
印度不得不担心中国军队在未来以收复失土的名义进入藏南。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宣布放弃对藏南的主权。印度在过去五十年里对藏南的实际控制,借助便利的交通,使该地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利用共存发展的名义加上实际控制时间与殖民建设等理由,印度还会在领土问题上和中国继续周旋下去,直到在战略竞争上分出高下,或以武力的形式分出胜负。另外,随着中国在西部能源战略上对巴基斯坦(特别是喀喇昆仑公路/铁路穿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倚重程度增加,也势必会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领土归属的争议中,把藏南作为一个重要的对华战略博弈砝码。
中国和印度两国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这条地缘屏障,使得中国和印度的战略竞争很难升级到战争的形式。作为同一区域内的两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中印又不可能避免战略竞争。但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印两国也需要紧密合作来共同获得战略崛起。因此,东西两块争议领土做为地缘战略上的突出部,无疑成为了中印之间的芥蒂。双方对1962年战争结果的继承,又使得两国之间很难建立可靠的互信机制。嘎隆拉隧道的贯通,消除了地缘上的屏障,一方面是建立了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但是另一方面却提升了潜在冲突的可能性。虽然未来几年,中印边界的领土问题很难出现任何冲突性的发展,但是藏南领土在国际法上的主权归属却将是历史留给中印两国未来领导人去解决的最棘手问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