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美国展开的“国事访问”,为全球所瞩目。中美峰会所谈及的话题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在吸引评论员和媒体关注。海峡对岸的台湾媒体和时事评论员,是如何观察和分析这一中美峰会呢?
台湾《工商时报》19日社论认为,胡锦涛主席罕见地以书面方式答复美国两家主流媒体的提问,不仅“针对美方饶富兴趣预备触及的四大议题领域,巧妙地预示了中方的基本立场与底线”,还针对“中美关系这个本体面,并集中归纳提出‘四要’建议。其一是要加强对话与沟通,增进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其二是呼吁美国要摒弃‘零和’对抗的冷战思维,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其三是强调要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妥善处理彼此重大关切课题;最后则是要不断扩大两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更广泛领域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文章判定,“综观胡锦涛所强调的这‘四要’,既是原则立场的宣示,可以预见也将成为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处理中美关系的行事准则,并且摆明不乐见美方以西方价值标准对中国说三道四,还寄望双方在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选择的同时,还能在国际事务上成为合作伙伴,也就是落实由中美G2来共同主导国际事务的新格局。”
《旺报》同日的社评则侧重于“中美贸易摩擦化解之道”。“一般预料,中美贸易摩擦尤其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将是会谈焦点之一,双方能否就化解贸易摩擦达成一定的共识,备受全球关切。”文章建议,“美国应避免在人民币汇率议题上穷追猛打,给予大陆适当的调适期间;北京也应在分担国际责任上扮演建设性角色,协助全球贸易及金融秩序的重建。只要双方有诚意面对解决问题,中美经贸纷争自能迎刃而解,进而迈向真正‘战略合作伙伴’的互利关系。”
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先生19日发表于《旺报》的专栏文章认为,此次中美峰会“并不表示美中‘竞大于和’态势就会随之改变”。他针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首届霍尔布鲁克演讲会上的讲话,逐一质疑了她的观点。“当华府呼吁北京不要再以旧思维处理两国关系之际,中方这一阵子也呼吁美方不应以冷战思维对待大陆。从其它国家角度看来,这种针锋相对本身,就代表两国是以压倒对方取得上风为主要考虑。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各有原则与立场,有些可能基于‘交换’的基础上相互妥协,有些则是双方都无可让步。”
陈一新认为,“显然,美国不但不会因中国大陆的快速崛起而退出亚洲,反而会与美国的传统盟邦与伙伴加强关系。目的何在?说穿了就是一种变相的‘有备无患’战略:如果中国行为良好,遵守国际规范,则美中自可继续朝正面、合作、全面关系发展,否则美国自会联合其它国为中国划红线定规矩。然而,快速崛起的中国又岂会甘于接受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规范吗?”
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绿色制程委员会委员黄逸华19日发表在《中国时报》的文章《能源博弈 中美角力起点》,关注到中美之间在能源方面的竞和态势。文章指出,此次中美峰会中“军事与经济议题固然抢眼,但另外一个急速兴起却较少被外界注意到的主题则是能源。”他引用美国能源部长朱隶文之言,以“史泼尼克竞赛”来形容中美之间的清洁能源发展的竞争。“两国之间的清洁能源合作却仍在稳定进行中,包括筹建三个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研究经费募集拨付、人员投入等等。双方呈现出一边紧握双手,却又互扯后腿的奇特景象。”
作者认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有机会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夺下世界绿能生产基地地位,而其开发中国家地位更是拉开领先距离的关键原因。这才是中国在各次谈判中,都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因为这个游戏规则对中国绝对有利。”“绿色经济对中国国力绝对有利,何以见得?最近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境内的清洁能源投资比前年更成长30%,达到510亿美元,这已经打破任何投资纪录,金额还在其次,重点在于全球各国的高科技企业投下500亿美元为中国绿色产业疯狂添柴,以中国的学习能力与企图心,不需要太久,这些技术也将为中国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