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高峰会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对中美关系的最新定位。外媒对此予以积极评价。
21日的香港《大公报》以“胡奥跨越分歧 中美整装前行”为题发表社论指出,“举世瞩目的‘胡奥会’当地时间19日在华盛顿落下帷幕,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对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领域合作交流订下基调,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规划了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在当今世界进入深刻调整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胡主席访美的成果对引领两国战略合作具有指标意义,为新时期中美关系重新出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评认为,“此份联合声明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明确了两国关系中各主要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有助于防止偶发个案给两国总体关系带来动荡和方向性偏差。政治上,‘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这是统领中美关系全局的纲领。经济上,两国宣布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军事上,双方强调有必要加强两军‘各层次的实质对话和沟通,以减少误解、误读、误判’。”
《明报》21日社评“新型大国关系形成 中美互动牵引全球”认为,“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从会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看来,中美之间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形,这是两国建交32年以来,中国在两国互动中,首次取得有实质意义的平起平坐地位。这个变化,不但对中美互动和双边关系发展极其重要,对于全球整体格局,也会产生深远影响。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西方学者提出的G2概念,即全球事务由中美主导的说法,虽然内地抗拒这个提法,但看来会成为事实。”
这篇社评文章注意到,“在记者会上,奥巴马‘抢答’美联社记者向胡锦涛提出的人权问题,他说人权是美国的核心价值,但是中美之间就人权问题有分歧,但不影响两国在其它领域的合作。奥巴马急不及待澄清他在人权问题上并无退缩,是要避免被指为立场软化。这个抢答,暴露奥巴马的心情,也反映不少美国人对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情意结。无论如何,人权牌从中美关系淡出,已成定局。”
《信报》21日社评分析指出,“照目前发展形势观察,中美之间‘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蕴含竞争’,这种博弈格局已成为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目前‘竞争性’作枢纽的关系运行轨迹中,彼此会作出‘理性防范’;如何透过互建信任、军方加强交流,并筑构两国精英常设的交往机制,避免把‘竞争性’的关系转入‘敌意性’的对抗,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和变化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次中美最高统帅的会面,取得最大的成果是确定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今年互访,为两国高层交往搭建‘互信基础’平台走出重要一步。”
台湾《旺报》社评表示,“现阶段的中美关系,可喜之处在于双方都清楚认知到‘合则利,分则害’的道理,如同希拉里多次用‘同舟共济’来形容当下的中美关系。堪忧之处则在于,中美双边在价值观和战略利益上呈现的差距,短期内恐难彻底解决双边分歧。这份中美联合声明,虽然舒缓了中美间的冲突,但如果双方不能根本解决价值观的歧异,冲突终难仍难避免。””我们希望中美能够落实这份联合声明的内容,终究中美和谐代表的就是整体东亚安全的保障。”
台湾《联合报》社评指出,“美国与中国大陆的互动,在全球战略及两岸关系上,有一个贯通的理路。在全球战略上,美国欢迎中国大陆承当世界角色,成为对国际社会的正数;唯因此亦对中国的民主及人权抱持批评与期待。……此次欧胡会也反映了此种理路。一方面,‘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另一方面,‘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努力’。此即表示,两方皆知必须接纳对方;因此也必须为相互接纳而作出相互贡献。”
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评认为“中美关系有望止跌回升”。文章分析说,“尽管中国始终不愿意承认,但是一个‘中美共治’下的国际新秩序,似乎正在隐然成形。只要中美两国都愿意共同为促进人类社会的福祉而努力,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和平,避免冲突,相信这样的新秩序也是大多数国家所乐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