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岁末,东北亚局势波诡云谲,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在全球媒体镁光灯的聚焦下,东北亚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似乎很难看到俄罗斯的身影,似乎很难听到莫斯科的声音。而去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临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之举,也就显得意味深长。
这是二战结束后从前苏联到俄罗斯,首次有国家元首视察俄日之间存有主权争议的北方四岛。俄罗斯总统选择在去年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敏感时期采用“登岛”这类强硬的举动,不仅仅只是为了宣示主权,更重要的是为了试探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的任何外交举动,都难免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影响。
试探美国对俄战略企图
钓鱼岛与北方四岛,在政治地缘、历史背景、资源价值和相关利益方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相似性,尤其是对于两者的主权归属问题,美国的态度都至关重要。梅德韦杰夫在登岛时机上的把握,恰恰突显了两者之间这一相似性。
美国在西太平洋强大的军事存在支持着美国在他国领土争端中强大的话语权,美国对《美日安保条约》的解释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美国在俄方“登岛”后立即声明《美日安保条约》中第五条有关共同防卫的条款并不适用于日俄争议岛屿,但是美国却认为日本拥有主权。 这与美国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表态完全不同——就在日本扣押中国船长事件发生后,希拉里9月23日明确表明,钓鱼岛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辖权之内,因此将受《美日安保条约》的保护,但是同时,美国在中日两方的主权争议中不表态 。
美方态度耐人寻味:对于钓鱼岛,美国对主权的法律归属不表态,却积极实施军事保护;对于北方四岛,美国肯定日本的法律主权,却不给予军事保护。这意味着美国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战略局面:以武力保护钓鱼岛,是以守为攻,防止中国在东海上寻找岛链突破口,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作用;而军事上放弃保护北方四岛,在战略上不过是放弃对俄罗斯的进攻态势。
北方四岛是日俄间的领土争端,美国既然无法在北方四岛获得直接利益,也就不会因为日本的利益而把俄罗斯这个核武器大国牵扯进其对华战略规划中来。于是,美国和俄罗斯仿佛一唱一和,硬生生的把外交上无能为力的尴尬丢给了日本。
梅德韦杰夫的“登岛”行动无疑是针对自身军事力量和战略规划做了深层次思考后的“投石问路”。通过此次外交事件,俄罗斯成功地探明了美国方面的明确态度——《美日安保条约》并不适用于北方四岛。这一解释说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并没有针对俄罗斯的直接敌意。
俄在远东首重主动防御
常规军事力量的缺失,令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优势日渐衰微,导致俄罗斯的远东军事策略将以主动防御为主。
俄罗斯在远东的主要军力包括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其中,太平洋舰队的规模无法再如冷战时期一样同美国舰队进行对抗。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共有4艘德尔塔III级核潜艇、5艘奥斯卡级核潜艇、3艘改进的阿库拉级核潜艇、5艘阿库拉级核潜艇和7艘基洛级潜艇,水面舰只包括1艘光荣级巡洋舰、4艘无畏级驱逐舰、4艘现代级驱逐舰。经济实力的不足,造成常规军事力量在俄罗斯海军中严重缺失,才会出现如此奇怪的搭配:蓝水作战的核潜艇部队搭配一支绿水作战的水面舰艇部队。
俄罗斯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其常规军力出现长足的进步,只能通过核力量的积极建设来重振太平洋舰队的雄风。目前已知的所有三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均将被交付给太平洋舰队,以取代老旧的德尔塔III级核潜艇。俄罗斯去年10月7日成功试射了“圆锤”海基洲际导弹,这是“圆锤”导弹的第13次试射。“圆锤”洲际导弹未来将成为俄海上战略核力量的主力,将是“北风之神”级潜艇的杀手锏。然而,在今天的大国外交中,核武器已经从冷战时的进攻型武器转变为一种防御型武器,核威慑能力固然是一个国家外交地位与军事安全的保障,但是,从地区间到全球的军政影响力却要依靠常规军事力量。因此,俄罗斯新服役的核潜艇的主要任务显然是维持和美国的全球核战略对抗水平,以提高俄罗斯在外交中的主动性,但对于介入中美间的太平洋战略对抗却显得无能为力。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战略重心东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令俄罗斯在欧洲、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所面临的外交与国家安全压力大大减轻,但俄罗斯始终对美国存有戒心,围绕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俄罗斯判断其未来所面对的安全压力将主要来自远东地区。
从前苏联时代的领导人直到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从来都以二战结果无法改变来回应北方四岛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俄罗斯总统亲自登上北方四岛,这种看似宣示主权的行为可以说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冷战时代,美苏之间在太平洋上也曾经有着针锋相对的军事和政治对抗,当时中国在太平洋上还没有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相关方;如今,俄罗斯“不自信”地划分利益,显示着其已意识到自身在远东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大不如前,虽然仍然稳固地保有其在东北亚的大片领土,但在中美的战略对抗中已经沦为配角。这样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俄罗斯远东战略政策的基本路线将以主动防御为主。
俄罗斯在远东的战略防御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从堪察加半岛开始的千岛群岛无疑是俄罗斯的天然海上屏障,依靠千岛群岛作为其在海洋上的战略纵深,该海域下的复杂海底地貌又有利于潜艇作战的开展。库页岛和海参崴则能够作为控制日本海的依托。但是在战略进攻方面,由于缺乏常规军事力量,俄罗斯的军事存在很难向千岛群岛以东海域扩展。既然进攻方面很难有作为,那么以划分争议领土的防守之举来保持进攻姿态,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成本最小、利益最大的选择。无论俄罗斯看似多么强硬,登岛的举动终究是一个防御动作,同时也说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所关注的利益范围终止于此。再向南的话,俄罗斯只能采取中立态度来应对变化和纷争了。
俄美中三国博弈东北亚
和冷战时期的美苏军事对抗和政治制衡不同,今天的战略角力已经变成双方财富影响力的对抗,俄罗斯仅凭远东的自然资源和陈旧的常规军事能力已经不再具有和美国进行战略角力的资格。如今的俄罗斯在远东无意和美国做太多的正面对抗,只希望维持领土利益不受侵犯,并借北方四岛的战略地位保持长期的地区影响力。俄罗斯清楚地认识自身的战略处境,因此也尽早宣布自己的利益范围,借美国战略整体调整和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机会,争取获得美国对其的政治诚意。
美国在西太平洋战略上留下的唯一窗口就是俄罗斯,那么从北方四岛中一唱一和的默契,很能说明俄罗斯在避开美国的同时,美国也在避开俄罗斯。对美国而言,以给予俄罗斯所需要的政治诚意换取俄罗斯的中立无疑是一桩不亏本的买卖。
俄方确定了中立地位后,某种程度上可以确定俄罗斯扩大并加深对华军事技术输出的可能。对俄罗斯而言,其需要中国成为其在远东地区强大的战略缓冲。在其保有核力量平衡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和美国进行常规军事对抗,对维持俄罗斯的利益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以两国间的战略上互相依赖关系,目前的军事技术方面合作的价值量还远远太低了。虽然,俄罗斯一直力图保持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是通过限制技术输出来达到这个目标是有很大困难的。随着俄罗斯“五代机”、“北风之神”等研制计划的推进,向中国转移更多军事方面的技术对双方都是有利。同时,俄罗斯和中国以上合组织为媒介,加强中亚地区的军事合作,以巩固俄罗斯在中亚取得到战略成果,对俄罗斯而言也是有利可图的。
短期而言,俄罗斯的远东策略对中国的整体战略不会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甚或产生正面作用。但是,在中长期的中美对抗中,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对中国是不利的。
俄罗斯在局部军事冲突甚或局部战争中采取的中立态度,使得美国不用担心该地区的军队可能面临进行多战线作战的挑战和危险,战争中其他突发性变故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弱。基于这样的先决条件,美军才有可能制定能够具体实施的作战方案。在没有其它威胁的情况下,可以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其中,以保证冲突或战争的进行和结果对美方有利,并且可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消灭对手的军事能力并结束战斗。虽然不能说俄罗斯的中立将带来战争,但是确实从战术角度上提高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