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岛几则新闻,孤立来看已颇热闹,联系起来更耐寻味。一则是一名台湾诈欺疑犯被从菲律宾引渡到大陆,台湾对菲律宾兴师问罪;一则是“少将间谍案”在马英九要求行政机构以“大陆”简称对岸的次日引爆;一则是涉及台湾两家媒体的笔战。
2月8日,台湾《自由时报》一篇有关“国票金控改选”的报道,标题直指“中资色彩台商轧一脚”,文中更点明“中资色彩浓厚的蔡姓台商”,影射旺旺中时集团负责人。针对《自由时报》的影射,旺旺中时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旺报》连日来发表多篇社评,直指《自由时报》“扣红帽子”,是“红色麦卡锡主义”。
2月10日的《中国时报》社论指《自由时报》“以其自行胡乱界定的中资定义,随意恶扣企业红帽子”,“已严重误导社会视听,并成为另外一种文革式的白色恐怖。”谈到“中资”的定义时,文章指出:“把所有资金都毫无来自大陆官方或国企,只是在大陆卖产品,挣得的钱,也列入‘中资’行列,则是闻所未闻——全世界只有《自由时报》是如此定义中资。”
2月11日的《中国时报》社论进一步指出,“我们却发现台湾持续存在着一股逆流,这股逆流对任何涉及两岸经贸与投资事项,一概给予负面解读,全视为所谓‘中资入侵’,甚至到处给人戴红帽子。这种红色麦卡锡主义又以《自由时报》为代表。”文章披露,“《自由时报》为联邦集团拥有,集团以房地产起家。”“今日一个在房地产获取高利的企业,透过旗下媒体,口口声声爱台湾,却为那些异地打拚有成,回台投资的企业大戴红帽,瓦釜雷鸣,何至于斯?一手从岛内民众身上大赚房地产利益,一手为赚大陆钱的企业大戴红帽,难道,这就是‘爱台湾’吗?”
官拜台军少将的罗贤哲涉嫌出卖军事机密给对岸,这起“少将间谍案”震动台岛,连美国主流媒体都竞相报道。媒体追逐间谍案内幕、抢夺读者眼球之际,台岛报端亦不乏反思之声。
台湾《联合报》2月11日社论指出,面对这起间谍案,“大家必须超越制式的政治反应,如此也许能在这团谜雾中摸清来龙去脉。”文章认为,“从更大的时代背景看,罗贤哲军人忠诚意识的变化,应非因外派泰国才发生,而是缘于岛内那些年不休的政治斗争。尤其,从李登辉到陈水扁连串的‘修宪’‘制宪’、‘国名’‘国号’事件,破坏了社会的认同和凝聚,更搅动了军方的谄媚及投机风,多少军人一夕之间不知要向谁效忠。在变调的民主中,军魂随之沦落。”“这正是那一波民粹本土主义对台湾最大的伤害。在漫天爱台口号和卖台帽子下,本土主义的矛头不是真的指向对岸,而是指向台湾的‘他者’……那个本土主义烟火飞扬的年代,罗贤哲出卖了自己的军魂,一如陈水扁背叛了台湾的民主。”
在马英九简称“大陆”的政策宣示次日,“少将间谍案”在媒体曝光。这一案情公开的时机,台湾《工商时报》2月11日《编辑室报告》以“看不懂的一场戏码”为题的专栏文章品味再三。文章指出,虽然罗贤哲一案为台湾军方有史以来最高层级的间谍案,“此案也发展布线一段时间,但当局决定何时发布案情,自是一个政治选择。而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公布案情是否合适?其背后的政治判断为何?就颇耐人寻味。”
该文纵览几则涉及两岸关系的新闻脉络后指出:“其实,两岸关系本就在反复进退之间发展;各有所需之时,自然关系良好;但若为满足各自内部需求时,升高台海紧张形势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两岸关系新一年的走向格外惹人关注。台湾媒体称今年为ECFA元年,而经合会首次例会将在本月22日召开,次日陈云林将会再次率团抵台参访,访察之地包括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绿营主政的中南部县市。开春之际,这一会、一访,势必成为两岸关系大事。台湾《工商时报》更视陈云林此次参访为今年两岸关系的“寒暑表”。
“政治麻疹出完了吗?”台湾《联合晚报》“冷眼集”发出如是疑问。这篇特稿把民进党及其群众对于大陆参访团的疯狂、扭曲举动比喻为“政治麻疹”。“这些人什么时候才真正把对岸在台湾投资、对岸官员到台湾四处察看、旅行,当成一件正常的事情,这个政治麻疹才真算是了结,而有了终身的免疫力。”
特稿概括说,“当世界已经透过全球化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快20年的整合之后,我们对于彼岸仍有一座高耸而难以拆除的心理长城,以至于对于所有来自彼岸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事务,都先行用一种极其扭曲的态度视之,以致就对访客采取了某种疯狂的举措。”
的确,海峡两岸的华人,在成为两岸和平红利受益者的同时,是否也应多些思考,该为创造两岸和平红利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