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即将公布2011-2012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财政司司长正就此咨询公众意见。港府的咨询重点仍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各主要政团亦大多针对如何纾解民困。
香港的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由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可见,市民对通胀的忧虑大增。美国等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救市,资金泛滥,加上亚洲地区包括内地、印度、韩国均以调高利率应对,所以资金有很大诱因流入实行联系汇率的香港。加上人民币升值,香港面对输入通胀的压力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至明年底香港的通胀会达到5%。食品、商品、租金等价格不断上涨,市民尤其是基层市民的生活压力增加。
行政长官已在不久前的立法会答问大会表明,应对通胀对基层市民的影响是政府当前的施政急务。立法会亦通过无约束力的议案,促请政府纾缓通胀和减轻市民生活压力。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估计,本财政年度(2010-2011财政年度)的盈余介乎621亿至701亿港元(下同)。若然估计正确,是回归以来第三高的数字。财政司司长在确保港府财政稳健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利用盈余,纾解民困。
但是,财政司司长不久前在中华总商会的论坛表示,不会随便“派糖”,以免加大通胀的压力。司长必须明白,“派糖”带有贬意,暗指受益者不劳而获。但是,实际情况是基层市民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并在通胀下生活压力大增。香港的劳动市场早已出现二元化,学历和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如零售服务、保安等,薪酬福利不多,晋升前景不佳,职业稳定性较弱,基层劳工之间竞争激烈。他们即使工作多年,并接受更多在职培训,生活状况也难有显著改善。当然,社会崇尚自由竞争,但是,政府的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是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援助,维持社会公义和稳定。今年4月份,香港居民在内地的“超龄子女”可申请单程证来港定居与父母团聚,他们当中部分人学历和技术较低,要投入基层劳动市场;而今年5月份,《最低工资条例》生效,部分弱势劳工会遭裁减。这些事件将会加剧基层劳工之间的竞争,港府需要高度重视。
港府需要多管齐下,减轻基层市民在通胀下的压力。对基层市民而言,他们的收入较大比例投入在食物方面。政府可加强对支持经济有困难人士的食物银行的资助,扩宽其服务对象范围,为单亲家庭、露宿者、长者、少数族裔、失业人士提供营养健康食物。同时,食物银行也应加强有关捐助的宣传,诱发小区互助精神。长远而言,港府更可仿效美国,设立“食物券计划”。该计划始于1939年,专门供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家庭申请,用于购买营养食物,但不能购买烟酒等。当然,港府可附设条件,要求申请者若然有工作能力,需要出外寻找工作或接受培训。
至于房屋、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港府可以提供不少纾解民困的措施。例如,房屋方面,港府可免去公屋居民的租金,并仿效澳门特区政府,对符合申请公屋资格的申请人发放租屋津贴,以解燃眉之急。另外,针对基层市民的薪金升幅难以追上楼价升幅的问题,港府应考虑在租屋政策上作出调整。以往政府实施租务管制条例,该条例规定私楼业主两年最多加租一次,加租幅度不应超过30%。但是,该条例在1998年被撤销后,私楼拥有者可在一年“死约”后,随意加租。若租户不同意,只有被迫迁出,欠缺讨价还价的能力。
财政预算案亦需要考虑中小商户的处境。中小商户正承受着租金、成本和加薪三大压力。政府打击楼市炒卖活动的措施,会将资金由房屋市场引导至其它市场,包括零售物业市场。据统计,一线地区的铺位租金,已较2009年同期上升超过20%。部分业主预期市场畅旺,拒绝向中小商户续租。另外,不少中小商户因人民币升值,进货成本上升,经营日益困难。今年5月份《最低工资条例》生效,可以预计不少中小商户的营运成本势将进一步上升,或大幅加价,或结束营业,进而加重通胀压力和失业问题。政府应未雨绸缪,为最坏的情况作出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