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说:“中国卖给我们有毒的灰板、含铅的玩具和含三聚氰胺的奶制品,我们则卖给他们有毒的‘两房’债券”。一点不错,正是这些毒债券在华尔街的空头杠杆作用下,孕育了世人闻之色变的金融海啸。时针指向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终于自食其果,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法庭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这一事件在全球掀起了金融海啸,至今余波未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开始了,美国经济经历了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衰退,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在内的国家纷纷出台有针对性的救市措施。
美国就业市场就此至少丢失了900万份工作,许多州的失业率达到了10%。作为美国第一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在这场风暴里更是首当其冲:空房率升高,租金下降,新房开工率低,建材需求疲软,房价暴跌,还贷遥遥无期,持有或担保美国多达11万亿美元房贷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的股票被勒令退市。美国政府拥有“两房”80%的股份,危机以来又注入资金1450亿美元,但不管投入多少资金,都覆水难收。
这场突然而至、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震动了美国朝野,震动了世界。海啸一旦形成,就势不可挡,它几乎在一瞬间就溃决了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千里长堤,逆之者固然灰飞烟灭,顺之者亦难以幸存。仓促之间,美国两党、两院的政经精英经过协商,政府动用了两个激励方案:TARP(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和 A Host of Lending Program。主要由政府拨出巨款贷给身陷困境的银行与大公司,支持他们走出危局。尽管法拍房很多,但美国得天独厚的美元地位、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对这场金融海啸还是起到了相当于防波堤的作用。由于食品便宜和社会保障系统健全,所以居住问题对美国家庭影响不太大,看不到那些破产家庭饥寒交迫地流落街头。他们或者从拥有房子到租房子,或者从租不起房子到住进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生活只是从奢侈型转到节约型,或者从节约型转到困顿型而已。
尽管中美体制不同,国情也不同,对照经济萧条中的美国与经济起飞中的中国在住房方面的民生保障,仍有不少经验可借签,许多误区可辩识。
住房问题未因金融危机而恶化
现在的情况很有意思。一个寅吃卯粮的美国把那些“两房”毒债券推给了世界各国,通过美元贬值,输出通胀,极大地转嫁了其金融危机,而其完善的福利制度则相当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奥巴马政府的低利息政策使950万房主通过重新贷款而节约了181亿美元的借款。50个州的司法官员通过调查过去法拍房方面的不公正,使原屋主们省下了200亿美元的本金。全美73.9%的一手和二手住房以能承受的价格售予那些收入在64400美元/年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然房产开发商预测,到2015年出售的住房平均面积将为2152平方英尺,比2010年小10%,但60%的开发商将推出更绿色更高科技的房子。根据统计来看,最近的贷款购房申请同比上升了17.2%。可以认为,次贷危机正在逐渐好转之中,这当然还取决于就业的增加,尽管速度较慢。
在北卡州(美国东海岸中等发达的州),一栋2500平方英尺(约250平方米)全新装修的独立花园新房,目前售价25万美元左右(约等于167万人民币,按市价1美元兑换6.7元人民币)。一名美国大学生的年薪以平均5万美元计算,5年的工资总和就可以完全拥有一个安身立命的住处且拥有永久产权。所以说,住房在美国虽是一笔大开销,但美国有工作的人都不难做到。目前,30年固定房贷利率是4.85%,15年固定房贷利率是4.20%,也都不算高。虽然美国各个州生活水平不同,工资水平有高低,但平均说来美国年收入20万至30万的家庭住60万至80万的房子,10万至20万的家庭住40万至60万的房子,5万至10万的家庭住20万至40万的房子,2.5万至5万的家庭住10万至20万的房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一般而言,10至20万美元收入的家庭构成了美国中产阶级的主力。而10万至20万美元的房子相当于中国人说的公寓,但美国房屋以独立或半独立别墅式建筑为主,在150至200平方米左右,新旧都有。
与中国城市决然不同的是,美国城市大部分的中心区属于房屋低价区,依靠打工为生的不同人种(如黑人及拉美人)较多,因此,自然环境、卫生和治安条件都略差些,但这里的许多房子只要几万美元,里面设备齐全,低收入家庭也能负担得起。再加上普及各地的廉租房制度确保了贫穷人口的住房需求。廉租房的租金只是象征性的收百十块美元,连冰箱的修理也由政府承担。所以,美国基本上解决了居住问题,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因住房难而产生动乱。
土地垄断造就房地产畸形发展
无论任何社会——农业社会也好,工业社会也好,商业社会也好,重要的稳定因素是人人有住房。不管是拥有房子还是租住房子,如果连房租都付不起,人们就无法有个家。没有家的人就是流民,流民贫无立锥之地,四海为家,自身无法安定,也使社会不安定,是较大的社会隐患。中国宋代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北宋开封府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个靠卖炊饼为生的残疾人(侏儒),也有一栋半独立两层小楼。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安居才能乐业。
中国房地产在巨大需求和利益的驱动下,已经历了极其繁荣的二十年发展,是否拥有房子成为民生热点问题。全世界中国制造的商品全都极其廉价,唯独住房却贵得令人咋舌。一套在美国平均价值十几万美元的住房,在中国需要付出绝对值超过一倍以上的价钱,而工资水平则颠倒过来尚有过之。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整政策以打压已经高得离谱的房价,但大多数民众仍感觉效果不彰,而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财政的举措正方兴未艾。观诸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和房地产领域之博弈,场面虽大而收效甚微。其症结表现为:
第一,在商品经济时代,地方经济已经形成规模并与地方利益紧密结合,中央政府很难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推行强制性命令。政策过于刚猛,不仅造成经济衰退滞后,而且可能导致全局性发展受挫。如果采取兼顾中央与地方、上层与下层、获益者与弱势者各方利益的措施,则往往因地方拒绝合作而夭折。
第二,土地是国有财产,为整个民族所共同拥有,严格意义上的国有土地不应走向商品市场。但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土地作为日益走红、与民众生活不可须臾而离的紧俏商品,几乎刚刚出现在市场,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利益追逐,它的国有性质被一部分掌控者们充分利用。但普通民众与土地经营毫无关系,其对国有土地的合法权益被剥夺,面对被炒到云霄里的房价只能被动接受或望洋兴叹。而在资本主义的美国,任何房地产商如果敢于违背商品经济规律来随意抬高房价,最终只能破产,因为美国民众完全拥有自由购买土地、随意开发私人住宅的权利。
第三,土地被垄断,土地就成为拥有实权的腐败官员们权力寻租的最佳选择,房地产也就成为各色人物最快速的敛财项目。所以,在中国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无数开发商伴随着一个个小区的建成而快速致富,也有无数腐败官员伴随着一座座别墅的获得而最终身陷囹圄。可以说,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繁荣昌盛的最大亮点,成为中国GDP蹿升的最显著标志,也成为中国最易产生腐败的温床。
加大力度克服房地产种种弊病
国家之荣辱兴衰在于民,民之生存不外乎衣食住行,在衣与食基本得到解决情形下,住房是民生里的头等大事。幼有所养、老有所安,此为国家政府不容回避之要务。房地产关系民生,在金融危机中可以进一步看出房地产问题的种种弊病,需要尽快予以梳理,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对农民来说,土地并不是他们完整意义上的财产,不能像普通商品自由卖买转让。但农民的宅基地应明确为农民的产权,要能进入流通领域,这是农民能进城镇购房定居的原始资本,也是节省土地资源,推进乡村城镇化的需要。宅基地的回收可以产出相当大的土地面积。国土资源部和中央有关部委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取得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
农民的小产权房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经济角度分析,农民出售或出租多余的房产,城市居民用货币资本换取城郊和农村的居住空间,本来就是市场自由交易的体现,是城乡角色互换和优势互补。小产权房更接近政府提倡的和廉租房。事实上全国各地都存在农民小产权房的问题,北京周围就有大量小产权房,责不罚众,禁而不止。所以,对小产权房,是否应开放,如何开放,对房价的拉低效应等,应摆上议事日程。
土地财政的泛滥,虚假GDP的追求,让地方政府忽视了环保、教育、防灾等大事,而只图批地卖地,把子孙的资源耗光。政绩工程华而不实,造成资源浪费。一个贫困县的县政府大楼可以美轮美奂。许多经济或技术开发区重复建设,白白浪费资金和土地。国家应该对各级行政区土地有短、中、长期规划,这些规划应受民众、专业管理机构和上级机关的监管,责任人采实名制,严防土地资源被某任官员全部卖光吃光。土地是国有资源、全民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地价如此之高必然哄抬了房价,里面那双不易看清的推手,就是土地财政。作为土地主人的民众非但要为房子付出高价,还要为土地付出高价,显然是不合理的。
有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规划混乱、规划特权、强拆强迁、低价征地、公众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私人化、权力寻租等现象。对土地囤积和变相土地囤积虽有法规,但无处置约束力,惩罚力度不够。对土地的管理、使用、卖买要更公开、公正、公平,民众要有知情权。
房产开发的垄断使得少数人可以问鼎此业,所以房价基本上是由开发商确定的一口价。这在每个人可以是开发商的美国就不可能发生。房价完全由市场定,市场是人人可以准入的。因此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消费者的房产市场与垄断应是格格不入的。
对房地产投机和炒作缺乏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对房地产价格调控没有和土地价格的调控相结合。当囤地的开发商把一块地以几倍的溢价造房,并在土地溢价的基础上定价售房时,这显然是对消费者的巧取豪夺,这种现象不应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监管部门也应该被问责。
不分条件地鼓吹家家买房,买新房,买大房,误导了舆论和民众。房子动辄就是10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而小户型、经济型却少有规划和建造。这违背了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应提倡50平米、60平米、70平米的小户型、经济型。
对房地产开发如何顾及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问题缺乏及时的认识,廉租房与公租房的规划和建造规模大大落后于形势,推广太晚,力度太小。土地收费还太高,廉租房、公租房的准入门坎还应放低。
为抑制炒房常采用户籍限制的措施,而往往没有区分是正常的需要还是投机行为,配套政策如户籍改革需跟上。户籍限制客观上限制了房子作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也限制了购房者的公民权利。另外,房产税应有条件的开征,尤其是豪华型、非自用的投资房产;贷款利息要区别不同的消费群体,以及所购的是第几套房子。
还有,我们对建房的环境、环保、防灾评估认知不足。举例来说,舟曲的房子造在山洪爆发的必经之路上。最近科学家勾画出了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断层带,应在断层带两边200米内建绿化带,而不能建房。
数次回国旅行,在许多城市都发现讨饭的流民,他们从贫困地区来,居无定所。除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资源贫乏,教育水平低下外,政府在民生方面也存在体制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中央政府手握2万多亿外汇,有能力、也应该有魄力,加大力度来推广像廉租房、公租房这样的惠民工程。如果把中国宝贵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去兑换不断贬值的美元,反过来还屡遭借钱人诘难,是不值得的。中国政府应把财政收入及时地投向民众福利,不仅可以稳定社会,也为过剩的商品供应找到出路。对民众来说,住房之有无属天大之事,对国家来说,也直接涉及长治久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面对这样亟需改变的严峻局面,除了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外,还要运用思虑周详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引领下,打破坚冰,疏导淤积的航道,使中国经济之舟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