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面临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维护传统的海上安全,保卫国家领海领土完整;另一个是维护发展利益,保护海上能源运输线、贸易线以及海外利益的安全。完成这两种任务都会需要航母,但航母在不同的海域价值并不相同。
如果“瓦良格”或者与其性能类似的航母在作战部队服役(事实上,如果不能突破弹射器、关键舰载机、动力等问题,中国所能建造的航母很可能只是“瓦良格”的中国翻版),那么由于缺乏预警机而且机队攻击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航母编队不具备与美国航母进行舰队决战的能力,也不可能突防美军部署重兵的东海第一岛链。
因为即便突防第一岛链,这支编队仍然会面临很严重的威胁,比如美国核潜艇。如果搭载具备反舰能力的战术战斧巡航导弹,美国核潜艇甚至可以在1000公里之外发动攻击,这个距离大大超过守势反潜圈的覆盖范围,此时中国编队只能被动应付,一旦出现纰漏,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反航母弹道导弹服役,那么理论上讲,中国航母编队可以在其射程内出第一岛链活动,但由于缺乏制海能力和反潜能力,这种活动的价值仍然是有限的。
因此,虽然拥有航母可以极大提高中国舰艇编队的战斗力,但这样的编队仍然无法在第一岛链以东争夺制海权。
如果投入台海冲突,航母能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因为台湾海峡的距离并不长,陆基航空兵足以有效支援包括登陆在内的各种作战行动。
综上所述,如果在上述场合使用航母,那么她应该做的是为舰艇编队提供防空保护,以保持编队作战的稳定性,此时航母相当于陆基航空兵的补充和延伸。航母的价值将随着陆基航空兵能力的提升而减弱。
但是,如果有一艘类似“瓦良格”的航母部署在南海,将能使中国海军在南海获得比较充分的行动自由,同时使南海周边国家的行动自由被严重制约,这对于南海争端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目前中国海军有能力到达南海任何地方,但到达和自由行动是两个概念。美军在南海的兵力相对薄弱,而且虽然南海周边国家都在努力拥有潜艇,但拥有潜艇不等于会使用潜艇,因此在较长时期里,南海的潜艇威胁是比较小的,中国海军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展和部署反潜能力。
事实上,笔者认为,南海才是近期航母需求最迫切,而且也是近期航母最能充分发挥效力的地方。南海相较东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大,由于航母编队有能力取得部分海域的制海权,一旦发生冲突,编队也将有能力控制冲突规模、快速结束冲突。这会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获得非常大的主动。
如果我们的目光沿着中国的能源海运线和贸易线延伸,就会发现南海之外,仍有广阔海域在召唤中国海军的存在。这种存在并不是要挑战现有的海洋秩序,客观地讲现有秩序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中国的外贸和能源运输都可以正常进行,但是仍然存在局部地区秩序丧失的可能,因此,中国必须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出现时,迅速做出反应,首先稳定局面,继而恢复秩序,以确保中国利益尽可能少受影响。万里之外的大洋上,要快速反应并且有能力稳住局面,除了适时布署的航母战斗群外,别无选项。
这支航母战斗群必须具备比较强的进攻能力,只有拥有了充分的进攻力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才能获得行动自由,进而形成可靠的威慑力,“瓦良格”这样的航母是不敷用的,因为她只能提供防空保护,舰艇编队仍然只能采取守势,单纯的拦截防御不能根除威胁源,无法打赢海战。所以从长远计,“瓦良格”这样的防空航母不应该是中国的目标舰,中国的航母发展必须要超越防空航母这一层。
要做到这一点,仍然有很长路要走,有大量障碍需要克服,有些障碍甚至已经超出了军事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