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五月份的党主席及中常会决策权力改组,多达五人登记参选党主席,其中只有前台南县长苏焕智为中生代,其余都被认为是旧世代的人物。目前以苏贞昌实力最强,当选最有希望,其两岸政策的主张及理念,是否可以带动民进党转型,受到密切关注。但依现有情势看来,民进党要想到大陆政策上大幅修正,并不容易。
民进党中生代严重断层
依照民进党中央的登记情况,共有苏贞昌、许信良、苏焕智、蔡同荣和吴荣义登记参选,这样的登记人数创下民进党的先例,而登记人的年龄也显然偏高,这代表了几种意义。
首先,就是民进党内自2012年“总统”大选溃败之后,立即呈现群龙无首的情况,再无有实力的派系或者人物可以独揽全局,或者可以进行人选的协调,因此包括一些毫无希望的人选也都出来登记参选。
这部份尤其以“独派”的分裂最为明显,例如“台独”旗帜鲜明主张的蔡同荣,也无法获得其他独派人士的认同,于是由辜宽敏支持的吴荣义也参与选举。辜宽敏近几年以其庞大的财力,已然在民进党内培养了不少的人马,例如台北市议员简余晏、前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等。
其次,这次党主席由这些人出场登记,也代表民进党中生代暂时无法接班。尽管外界要求世代交替的声音很大,也要民进党换个新面孔来领导,但是民进党的中生代实力太弱,中生代严重断层。
去年“总统”大选,本来被看好的中生代是“副总统”候选人苏嘉全,但因为在选举中表现太差,处理农舍等问题荒腔走板,很多人把败选的重大原因指向苏嘉全,以致苏嘉全选后即仿佛退出政坛,更别提在民进党接班顺序里占上一席之地。据了解,苏嘉全现在避居台中,意图借着2014年的“五都选举”,再次投身台中市长选举,复出政坛,但是否成功,仍无定数。
除了苏嘉全之外,其他很多中生代“立委”如陈其迈、林佳龙等,虽是被看好的政治明星,但却没有服众的魅力,更没有领导力,由胸襟和气度来看,短期之内,看不到接班的可能性。
最后,这么多人登记参选,明知苏贞昌已经稳操胜算,独尊天下,但仍然有那么多人想要与之力拚一场,企图“卡苏”,显见苏贞昌在党内的人和有所缺失。这也许不会影响这次选举的结果,但却埋下日后反苏的种子。
尤其这次许信良出来参选,以保卫蔡英文2016年参选“总统”之名,已经隐含了日后反苏势力集结的讯号。未来只要号角一吹响,苏贞昌领导的党中央,可能就要面临强大的反制力量,让苏贞昌有跛脚的感觉,党内的权力无法因为新主席上任而得到平稳的结果。
侯选人两岸政策均无新意
但民进党党内权力如何演变,毕竟与外界关联性较小,外界关注的是,这样的权力演变会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起什么作用?是良性作用还是不良的走向,这是值得观察的问题。
目前五位党主席候选人还没有进行辩论会,也看不出来具体的辩论主张,但由现有的状况来看,五位候选人都没有在两岸政策上提出太多的新主张。
苏贞昌认为民进党大陆政策有问题的不是政策和原则本身,而是执行的灵活度。苏贞昌提出,民进党的中国政策“原则不变,方法要灵活”,要积极搜集中国的一切资料,认真研究并加以讨论,未来在党主席任内,会恢复中国事务部,甚至在中国事务部之上,成立“中国政策委员会”,延揽党内重要的干部学者专家,持续不断地讨论,但不会举行你死我活的辩论。
苏贞昌也为目前民进党的中国政策进行辩护。他认为民进党并非没有中国政策,也不是民进党的中国政策出了什么问题。民进党要调整的是,对中国政策的态度和方法,而非对中国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例如,不要让人有逢中必反的印象,否则等到选举时,对手一耳光打过来,就等于宣告民进党死刑了。
苏焕智也是认为确保台湾主权是民进党的基本立场,不能轻易动摇,否则将面临泡沫化的危机。他认为一定要捍卫台湾主权,维持现状。苏焕智还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九二共识”才是改变现状。
“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蔡同荣对于两岸政策,依然旧调重提:他一旦当选党主席,还是会在全台各基层举办“顾主权”的说明会,并且会每年上千场不厌其烦地宣导,务必教育人民“九二共识”会让台湾没有退路,要让人民了解事情的严重性。
另一位也被视为“独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吴荣义则说,“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台独”党纲符合事实,不必修正。他与苏贞昌一样,都认为是执行与态度的问题。吴荣义认为,民进党的中国政策要以台湾为主体性,做法可以有弹性,包括两岸要坐下来谈、协商都可以,但不能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
吴荣义主张发起二次创党运动,找回创党精神,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台湾主体性,《台湾前途决议文》即强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要改变现状必要透过公投。
吴荣义曾任民进党时期的行政院副院长,当时的院长是谢长廷。不过,吴荣义这次出马参选,外界不认为他是代表谢长廷,而是代表颇有财力的辜宽敏势力。至于他与蔡同荣,究竟会不会协调出一人,其实已经不重要,因为即使协调出一人,在党内的实力都无法与苏贞昌相比;即使吴荣义是学者出身,现在也是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但他在两岸的论述上,并没有特殊之处。
在两岸论述上,被认为最可能有所进展的是许信良。不过,这次许信良的两岸政策并没有太多令人惊喜之处,也许还没有到最后关头,大家都留最后一招,等待适当时机提出来。
许信良这次提出的两岸政策论述,似乎挟带着太多的选举策略,相比其在去年“总统”初选或者早年大胆西进的政策,没有新颖的架构和论述。许信良主要是紧扣蔡英文的“台湾共识”,认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台湾共识已经概括承受了很多ECFA的主张,理性务实,与当年的‘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相距很远了。”许信良这样说。
不过根据许信良过去提出的主张,他也认为,党内民进党虽无需废除“台独”党纲,但有必要超越《台湾前途决议文》,提出一套尊重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决议文。对外则要展现诚意,改称对岸为“中国大陆”,而非“中国”,放下防卫、冲破禁忌,拒绝两岸成为国民党专利。
许信良也认为,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过于消极,应深化蔡英文竞选期间提出的“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主张,将“尊重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当成决议文,一来可实践竞选承诺,二则能在不碰触“台独”党纲的情况下,以新决议文处理台独问题,一举两得。
许信良说,唯有冲破禁忌才能开创新路,具体而言“改变称谓”就是最简单的事。他举例,未来民进党若要恢复中国事务部,何不将名称改为“中国大陆事务部”,甚至是“大陆事务部”。
他还指出,民进党对自己要有信心,既然同意党员登陆,何不干脆废除报准制,“如果老是怕被人洗脑,就代表你有防卫心,这样等于告诉别人你对自己很没信心。”
政策转型受制于基本教义派
从以上五位候选人阐述的理念看来,在这次党主席选举中,不会有什么两岸政策的惊人之论。在民进党党内选举中,基本教义派的党员约占了至少三成以上,他们虽然不是党内的最大派和最多数,但却是最坚实的投票者。也许开明派和开放派党员都不会去投票,但这些基本教义派却会踊跃投票,因此候选人也不能不有所忌惮,不敢大胆提出两岸政策的新主张。连一向在两岸政策大鸣大放的许信良,这次也非常“谨慎小心”,显见候选人的心态。
如此看来,整个民进党党主席的选举如果无法造成两岸政策转型的有利舞台,那民进党是否真能在两岸政策上达到转型成功的目标,答案可能是很令人失望的。
只是一个台湾最大的在野党如果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处境,那就可能沦为永远的在野党。值得关注的是,民进党内一些开放派主张者已经进行串联,准备有所行动,时间也许是在党主席选举时,也许是在选举之后,这些开放派微弱的声音能否扩大,能否有效地运作,是未来民进党两岸政策能不能转型的关键,也是民进党这堆灰烬里最后一团火花了。
《台湾观察》2012年4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