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 民进党“冻独”的可能性及大陆因应之策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国深 王贞威 2014-02-28 在两岸关系主导权掌握在大陆手中的形势下,我方不必过度与民进党在“台独”问题上进行政治攻防,要以更大的包容力进一步做好民进党务实派的工作。 去年12月26日,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民在该党最后一场“华山会议”上提出“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岛内外各方的关注。虽然有人质疑柯建铭在深陷“关说案”的情况下,抛出这一震撼弹有转移话题,为自己脱身之嫌,但理性的观察者不得不分析民进党“冻独”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冻独”会对两岸三党(国、共、民)的互动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对“冻独”主张做出了积极回应,认为“民进党内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冻结‘台独’党纲能成为民进党的共识,将是民进党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民进党内的一些务实学者也在呼应“冻结台独党纲”甚至于废除“台独党纲”,如政治大学国发所所长童振源提出以“中华民国决议文”取代“台独党纲”等等。“冻独”主张提出的时空环境 经历2008年以及2012年两次总统大选的失败,尤其是意识到2012年选举投票前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成为压垮民进党的最后一根稻草,民进党不得不思考如何跟大陆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使台湾中间选民相信其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进而迈过通向执政的最后一里路。民进党内各个派系跃跃欲试,积极布局,希望在两岸交流中能把握先机。谢长廷积极宣传自己的“宪法各表”主张,并多次访问大陆,与大陆相关决策和智囊机构进行交流。蔡英文也在今年一月份派出核心幕僚率团访问大陆。与此同时,2014年5月,民进党将举行党主席选举,也将面临年底“七合一选举”的考验。2016年的“总统大选”,民进党能否执政依然是很大的未知数。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大环境和国际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更难以避免大陆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两岸各领域交流更为紧密。台湾社会的“两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量的陆客、陆生在台湾参访、求学、交流,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的两岸婚姻和更为便捷的两岸人员、物资往来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不得不面对两岸关系的新现实,并采取积极的因应措施,与大陆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敌对思维在两岸的市场逐渐缩小,合作双赢逐渐成为主流。所以,此时提出“冻独”主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虽然命运多舛,但议题的提出还是有助于民进党逐步调整其两岸政策,有助于弱化“台独基本教义派”在陆生陆配权益、两岸人员交流等事项上的破坏性力量。“冻独”的可能性及时机点 1月份,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通过“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提出将以“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作为两岸对话基础。“冻结台独党纲”提议和“宪政共识”等主张,都被删除或无法获得通过。其主要原因在于,离2016年总统大选,尚有一段时间,而5月份由党员直接投票的党主席选举才是当前党内各派势力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党员作为民进党的核心支持者,其意识形态还是以“台独”为主,如果苏贞昌现在也主张“冻独”将不利于其5月份的主席连任。加之,当前国民党马英九当局执政无方,民意支持率跌至1成左右,给民进党带来自己很可能重新执政的幻象。而且,年底的“七合一选举”是地方选举,选民主要考量在于候选人的执政能力、个人形象和政策论述能力等等,两岸关系的因素很小。所以当前,对民进党来说,处理“台独党纲”并不是最为紧要的事情。 然而长期来看,民进党“冻独”存在较大的可能性。首先,“冻独”并不是放弃“台独党纲”和“台独主张”,只是暂时冻结,可以视两岸关系发展情况随时解冻,因此,对党内“基本教义派”来说有一定程度的说服和安抚作用。其次,党内各派势力均已认知到实现“法理台独”的不可能性,而台湾已经“事实独立”的想法已成为党内的主流,如苏贞昌就明确提出,台湾已经独立,没有冻结不冻结台独党纲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冻独”,对民进党来说,也只是对已存事实的进一步承认而已。最后,从战略上看,民进党始终有很大的现实压力,必须和中共建立起正常党际交往关系,如果不对“台独”党纲做处理,民进党就无法树立起负责任政党的形象。 一旦民进党“冻独”,民共两党关系将走出正常化和党际交流的重要一步,但目前来看,时机尚不成熟。如前所述,民进党“冻独”的压力尚未达到一定程度,而且现在虽然没有党对党的正式交流,但两党之间各层次的交流已然展开,民进党执政县市也积极参与两岸民间和经贸往来。在今年年底“七合一选举”中,如果在马英九当局民意支持继续低迷的情况下,民进党仍未取得预定的目标(苏贞昌提出,六都赢三都以上,县市长过半,县市议员、乡镇长、代表、村里长席次增加的选举目标),其两岸政策将面临大幅调整的压力。在党内2016年大选候选人确定之后,候选人极有可能会提出“冻独”的选举主张,也会推动落实“冻独”,并承诺当选后将按照“中华民国宪法”确定的“宪政秩序”执政,并延续两岸已签订的相关协议。反过来,民进党如果在“七合一选举”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就会认为其当前政策已获得选民较大程度的认可,即使其领导人公开表明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行事,“冻独”的议题也将会延后。 虽然基于政治利益考量,民进党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采取“冻独”或类似的政策,但要民进党彻底放弃“台独党纲”的可能性不大。放弃“台独”这一神主牌对民进党来说有极大的政治风险。首先,放弃台独主张将使得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与国民党趋同,会丧失一部分铁杆“台独”分子的支持,但又未必能获得一些浅蓝选民的支持;其次,“台独”是民进党的立党根基,一旦放弃形同放弃核心价值,核心价值的改变将使得党的凝聚力大大降低;第三,在台湾已经可以公开主张共产主义的政治环境下,“台独”主张会被视为言论自由的体现,民进党很难背负“践踏言论自由”的骂名;最后,经过李扁二十余年的执政,“台湾主体意识”已成为台湾人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对大陆的他群认知区隔越来越明显,这也增强了民进党坚守“台独”立场的底气。大陆因应之策 很明显,大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已逐渐把握主动;在国、共、民三党互动结构中,也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居于三者关系的核心。大陆目前有资源、有能力,更有信心下好这盘棋。 首先,大陆应继续着力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维持好国共两党的友好关系,让国民党继续享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红利,相对地给民进党造成更大的自我反省压力。一旦民进党启动“冻独”政治程序,岛内国民两党的政治生态就有可能朝良性方向发展,国民党拥有的和平发展红利可能被民进党分享,国民党可能被迫更为积极地推动国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排除在政治对话上采取更为大胆的动作,以便保持其在两岸关系领域的优势地位。 其次,大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必对民进党“冻独”和“弃独”寄予厚望。如前所述即使民进党某一天“冻结台独党纲”,但其彻底放弃“台独”的可能性不大。我方依然要胡萝卜和大棒两种工具辩证使用。对民进党党内积极务实派善意回应,给予鼓励,并与之正面交流。对于保守顽固分子仍然要给予其压力,使其进一步认清对抗和敌对的思维没有出路。民进党“冻独”或“不冻独”,短期内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有限。两岸关系的结构性问题在于,历经六十余年的分离和隔绝后,两岸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意识和认同产生较大的差异,两岸的社会发展模式有较大的不同。弥合这些差异需要两岸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关键并不在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 再次,大陆仍要积极发展自身,深化改革,形塑较强的价值论述和社会发展能力,这是实现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保障。民进党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其两岸政策取决于党内各派的力量对比,取决于国共民三党的互动进程,取决于中美台三方的关系建构。在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背景下,对美国而言,台湾的战略地位会有下降趋势,民进党激进举动的空间将大大压缩。与此同时,由国共两党积极参与建构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会带给台湾老百姓更多的福祉和实惠,国共两党友好关系的提升,反过来会加大民进党和大陆发展关系的压力,提高其自寻台阶、拥抱大陆的可能性。总之,对于在国际格局以及两岸关系发展中越来越把握主动的大陆来说,发展自身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最后,大陆方面要以更大的包容力进一步做好民进党务实派的工作。在两岸关系主导权掌握在我方手中的形势下,我方不必过度与民进党在“台独”问题上进行政治攻防,更多地以“狗吠火车”看待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即可。我们要继续对民进党“台独基本教义派”保持强大的政治压力,同时也要包容民进党内的务实派人士,不和他们纠缠“台独”议题,因为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台独分子”。不纠缠“台独”,是为了做务实派的工作,也是为了不让“基本教义派”借力使力,最终让他们的危害极小化。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深化东海空识区认知 开创两岸关系新契机Next: 两岸政治谈判要满足双方内部需求 相关文章 逼统——和统与武统之间的统一之路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逼统——和统与武统之间的统一之路 对美台军事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对美台军事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 俄乌法律战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俄乌法律战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关于借鉴香港国安法经验推进反台独法律斗争的政策建议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关于借鉴香港国安法经验推进反台独法律斗争的政策建议 2021年两岸关系综述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2021年两岸关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