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27日,查缉私烟的专卖局人员在台北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次日,群众聚集游行示威要求惩凶,竟遭枪击,死伤数人,直接点燃了全台湾的抗争怒火。为解决争端,各地仕绅组成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提出改革要求。当时台湾的行政长官陈仪,却指仕绅为“奸匪暴徒”,向国民政府请兵来台镇压、清乡。数月之间,即造成民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害,史称“二二八事件”。而其后遂行之清乡、实施戒严,及为巩固蒋介石威权统治的白色恐怖政策,深深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更阻碍了台湾朝向自由、民主迈进的步伐。 陈水扁在2007年的“二二八”纪念大会上提出四个议题:“二二八”经验守护台湾、化解“二二八”错误观感、还原“二二八”真相以及落实台湾整体转型正义。此时“二二八”事件已经过去60年了。台湾从1947年起,进入一种政治上的冷冻或静止期,直到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在解除戒严前一年,民进党成立。再过十年,李登辉当选第一届直接民选总统,接下来,民进党人陈水扁当选第二届直接民选总统,但是民进党并没有在议会获得多数议席。 2016年,民进党人蔡英文当选总统,民进党也取得多数议会议席,成为多数总统。2017年“二二八”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蔡英文发表讲话,其大多论述与十年前相似。如果勉强要说有什么新意的话,蔡英文宣示2月28日为台湾的“国家新团结日”,只是字面上有个“新”字。 在绿营内部,有人把“二二八”事件视为德国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有人将其比作日本军队在南京的大屠杀事件。绿营支持者也认为,与二者不同的是,在台湾占领者与被占领者的后代仍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 今天,如何对待“二二八”事件比如何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更为重要。民进党从少数执政,到今天已是多数执政,“二二八”事件不再是获得政权的支撑,而是开拓支持基础的来源。我们看到大陆也在纪念“二二八”,而台湾独派大佬提醒:台湾要小心,别被统战了!可是,民进党人是否曾想过与大陆开启对话可以从共同纪念“二二八”开始? 从“二二八”效应对民进党的影响来分析,事件的确增强了民进党的历史合法性。在事件发生后的70年,被占领者、多数派终于成为执政者,而且实现真真实实的多数统治。“二二八”也对民进党外围团体产生凝聚效应。以民进党为核心,所有深绿、浅绿的政治团体有了共同的敌人。 “二二八”情感把社会与群众层层环绕,以至于造成社会的非理性判断,例如台北市长柯文哲就不赞同“去蒋化”。被害者亲人终于走出阴霾,但心理情绪上总会存有阴影。问自己能不能做到这种宽恕?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对受害者来说,这是一条漫长煎熬的心路历程;或者永远不能克服,也或许需要受到某种宗教神启,才可能释怀。 今年纪念“二二八”事件有一个小插曲,但颇有启发。因“二二八”被责骂怪罪的不是国民党,而是必胜客餐厅。他们在这一天推出了“庆祝”“二二八”的优惠,在网络上引起骂声一片。平心而论,作为一种商业手法,餐厅只为追求利润,但这表明台湾社会有些人已经忘了这是一个悲剧,他们在别人伤口上撒胡椒却不自知。 藉由“二二八”,民进党能获得什么机会吗?陈水扁时代,面对少数总统的形势,民进党不仅善用、也乐于运用“二二八”事件的迫害感,带来各种争取支持群众效忠的机会。蔡英文时代,有多数总统的优势,民进党很有可能不觉得“二二八”还有什么“外部效应”的机会。所以,现在总是老调重弹,要求则是十年来如出一辙。就像现在提出的“国家新团结日”,只是喊喊口号而已。然而,越不在乎,越是平淡,却也可能让“国家新团结日”展现某种可能。无论称呼是“中华民国”或是“台湾”,这是一个新的“国家”,可以团结。尽管路径不清楚,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共同政治目标来团结台湾人民。 对待“二二八”事件,民进党将可能面对哪些外部威胁?大陆纪念“二二八”这件事,其实就是其中一种。为什么台湾、香港都可以纪念六四,中国大陆不能纪念“二二八”?这种对台湾人民示好、争取认同的举措,中共不会完全没有考量。 民进党成为多数党执政,国民党作为少数党并没有造成威胁,民进党因此选择忽悠“二二八”。过去惯性地使用这个“受迫害效应”来清算国民党,也伤害民进党人彼此关系,以取得一些群众政治效忠。然而,现在这样的策略已经失效,已不会有显著的效果,却很可能在不小心的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民进党因此选择相对中间的立场,坚持“不当”发言,从而伤害深绿支持者的感情。 “二二八”事件效应的再探索,是民进党人不可不慎、不可不理的议题。借用蒋渭水先生的名言,“国家要团结,团结真有力”。 如果蔡英文总统所提出的“新国家团结日”,要更有新意,在“二二八”事件后的70年,台湾执政者需要进行话语策略规划。事实上,中共也可能有意把握诠释“二二八”的主动权,谋划重新阐述该事件的策略,进而推动中国大陆“国家建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