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思想家龚自珍曾说:“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激进的分裂主义者为达到“台独建国”目的而推行“去中国化”之举措,实非始于当今政府,自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可谓一以贯之。所不同者,端在今日反对党的力量愈加衰弱分散,而民进党的全面执政则为蔡英文的颟顸遂行,带来更多的推动助力罢了。 2018年1月23日,蔡英文接受三立iNEWS谈话节目专访,被问到台北市长柯文哲是否还是民进党的盟友。她表示,柯文哲必须对“台湾价值”进行再次确认,“让我们的支持者觉得,他是一个我们可以一起作战的人”。柯文哲则对此质问:“我也很想知道蔡的‘台湾价值’是什么?”那么,什么是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呢? 台湾“去中国化”行为 李登辉自出任“总统”以来,便标举“台湾人意识”,试图以之为核心建立台湾主体性,从而确立所谓的“台湾价值”,引为“独立建国”的基础,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去中国化”的工程。这是一个企图在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以人为手段与中国文化割裂的行为,其中尤以历史课纲的修订最为突出,彰显出他亟欲摘除台湾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因此,“去中国化”是强化“台湾人意识”、完善“台湾价值”的重要手段。 “台湾意识”的提出与形塑:在政治上李登辉以“台湾”为政治实体之名,首先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国在台湾”,进而说“中华民国”就是“台湾”;蔡英文更是他1997年“两国论”的起草人。其次,李登辉在岛内极力鼓吹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而是属于和中国人完全不同的“台湾民族”。他进而将岛内居民划分成原住民、客家人、台湾人与外省人四个族群,并以“原罪观”污蔑戕害外省人,以配合政治斗争挑起族群冲突,再把 “台湾人”与“中国人”对立起来,以“仇中、反中”来增强台湾人的主体性。 “台湾意识”的深化与灌输:为了使“台湾意识”深入“台湾人”的骨血,李、扁当政时期积极着手教科书的修订工作。1996年,李登辉任命提出“同心圆”史观的杜正胜为教育部顾问。该史观主张以台湾为中心,以台湾→中国→世界作为历史课本叙事的顺序,并改变国民党政府迁至台湾后(1949-1997)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本国史、世界史”并列的做法,而将“台湾史”独立出来与中国史、世界史等量齐观。1997年,李再任命他为国中版《认识台湾》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委,并正式将《认识台湾》增加为国民中学的新课程。 2004年,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教育部则依照“同心圆”史观修改高中历史课纲,自此以“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三个领域并列,其中“中国史”则不再被称为“本国史”。2017年7月3日,蔡政府教育部所属国家教育研究院公布《十二年国民义务教育社会领域课纲草案》,进一步在历史课纲草案中,把中国史的领域都删除,进而把“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并列,作为日后高中教科书授课范围。 上述课程纲目的改订,除规定学生们在国、高中各要读一年台湾史外,中国史的上课时数与分量,则被减少甚至删除归零。至于教材内容的修订则更加离谱,台湾历史不仅缩短至400年,举凡相关国族定位的部分,都将“我国”改为“中国”。例如“我国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改写成“玉山”或“中国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彰显台湾与中国无涉的主体性。更有甚者,则是极力美化日本侵华殖民历史,不但将日本的武装侵略和日军的残酷加害一笔掠过,代之以轻描淡写的“新的时代”、“日本人来了”,还增加日本对台湾现代化贡献、强调台湾地位未定论、声称台湾慰安妇为自愿等论述,无疑是将殖民地式的“台独史观”内化于教育之中,以求达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的。 自称22岁以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辉,声称台湾精神就是“武士道”的“日本精神”,这种把“奴隶根性”当做“台湾精神”,并塑造为“台湾价值”的心态,充斥在新版的国、高中教科书之中。因此,到了蔡英文执政时期,社会上弥漫着去“孙肖像”、拆“蒋铜像”、贬谪“孔庙”、复建日本“神社”的民粹之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去中国化”建构“台湾价值” 根据2016年3月14日《联合报》以“民众对国族认同的意向变化”为题所做民调,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从1996年的44%、2006年的55%,攀升到本次的73%,创近20年来调查的新高;觉得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则由20年前的31%、10年前的20%,降至此次调查的11%,为历次调查新低。 作为建构“台湾价值”的重要手段,充满“台独”意识形态的历史教材被拿来堂而皇之地在教室宣讲,真可谓“去中国化”最深谋远虑的狠招,加上政治与媒体的操作和煽动,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次的民调中,台湾20-29岁年轻族群中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更高达85%,他们正好是适逢台湾进行教改、历史教育“去中国化”的一代,这相当程度地说明,所谓“天然独”,绝对不是与生俱来,教育与宣传在引导与形塑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11月4日,在蔡英文就职半年之际,《台湾竞争力论坛》公布“2016年下半年度国族认同调查结果”,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较前次增加5.2%,回升至52%,否定者从45.8%降至43%,认同首度超过50%。其中20-29岁的认同虽然只有28.1%,但相较于半年前已然增加4-6个百分点;其中愿为“台独”打仗的仅20%。到底“中华文化”与“台湾价值”的差异何在? 多元包容的天下主义、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在生命的追求上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中华文化,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堪称体系完整。形而上者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形而下者则器物习俗、礼仪规制无不完备。正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相对于此,近期台湾教育部要求建国中学校方把挂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礼义廉耻”题字拿下,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什么是“台湾价值”、“台湾人意识”? 它只是一种自说自话的梦呓、抱美日大腿的奴才习性吗?抑或那个现在日本人都不再讲求的“武士道”精神?事实上,拿掉了中国人的习俗礼仪、文字语言与道德实践,“台湾价值”仅成了虚妄的概念。这样的台湾价值,英雄没有了、祖宗不见了、廉耻不要了;这样的“台湾价值”,神圣感消失了、时间感割裂了、归属感丧失了,又如何能号召台湾人献身“台独”之战? 大陆须构建文化制高点 主动出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文明历经重重劫难后的全面新生,台湾的复归更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就短、中、长期而言,我们应剑及履及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祖国要有当仁不让的信心掌握中华文化的发言权。中国文化的根就深植于中华大地,中国人就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弘道以达知”、“推陈以创新”、“笃实以践行”的前提下,掌握道德文化的制高点,全面推动中华文化复兴,成为台湾人的向往与希望的灯塔。 二、严禁独派学者赴大陆演讲、教学、研究并出版图书。或由于认识不清、或囿于信息不足,大陆高校与研究机构常以学术独立之名,邀请一些独派学者前往任教、演讲或为之出版书籍。更有甚者,据悉台湾版的国、高中教科书,亦在大陆书店发行销售,真是情何以堪!对于文化阵地的主导权,建议相关单位成立专责机构统一办理。 三、持续推动“邀访交流”与“国民化待遇”政策。艾普罗民调显示,台湾人有一种“务实”的性格。由于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的僵化,《天下杂志》1月2日“2018国情民调”的结果显示,对于台湾的认同感、政府信心度,有高达72%的民众“不支持”。真是民意如流水呀!这跟近一年来大陆标举“两岸一家亲”的文化理念,并切实推动“国民化待遇”政策密切相关。相信在“青年邀访交流”、“国高中教师文史研习营”等两岸交流活动的持续举办下,台湾人那深藏在心灵深处的中华文化印记必然会被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