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天大研究院

天大研究院

  • 首页
  • 热点解读
  • 天大报告
    • 专题报告
    • 港澳观察
    • 台湾观察
    • 研究报告
  • 出版物
  • 活动回顾
  •  关于我们
    • 研究院简介
    • 我们的愿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Home
  • 2018
  • 10 月
  • 26
  • 台湾观察

居住证政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郭振家
2018-10-26
大陆此番出台居住证政策,短期看,是方便台湾同胞更好地在大陆生活,促进两岸之间不断的交流融合;长期看,是为大量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更好地参与祖国大陆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平了道路。

   

8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明确指出,“台湾居民前往大陆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申领居住证”。对长期在大陆生活和发展的台商、台生而言,这是一则重大利好消息。

长期以来,由于台胞证号码仅有8位,与中国大陆身份证号码18位不同,导致台胞在搭乘火车、飞机购票、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网络APP支付以及其它事宜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便。居住证政策的出台,不仅“修复”了以上不足,给予台胞同等待遇,还实行“两证两号”模式,即“出入大陆仍然是使用台胞证,在大陆生活则使用居住证”,可见这项政策的出台是对台胞证政策的完善和补充。该政策一经公布,就立刻受到长期在大陆发展的台胞的热烈欢迎。

大陆实力上升,彰显自信

此番政策出台有一个两岸发展变迁的大背景,那就是大陆经历了近40年的飞速发展,而台湾则经历所谓“民主化”后的低速发展,两岸之间先是差距不断拉近,然后大陆不断赶超,于是,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愿意到中国大陆投资、经商、求学、就业和生活,因此才对大陆完善相关对台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至今40年,大陆经济迅猛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陆的国际实力也在不断提升,而相对而言,台湾在全中国基本盘中的比重则不断下降。过去台湾经济十分靓丽,今天则暗淡许多。1990年台湾GDP是大陆的43.8%,2016年台湾只有大陆的4.7%,2017年更降到4.2%。2017年,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九个省已经超越台湾,下一个福建省也指日可待。

可以说,两岸实力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对普通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年而言,中国大陆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薪资待遇以及更理想的人生规划。台湾《远见》杂志今年7月31日举行32周年庆记者会,公布了与104人力银行合作的“2018台湾人才西进满意度大调查”。该调查发现大陆薪酬是台湾的1.72倍,高于去年的1.57倍;但大陆生活费已比台湾高,是台湾的1.63倍;45%的西进者对工作感到满意,44%对生活感到满意,不满意的比例皆低于10%,愿意继续留在大陆工作的更超过八成。

此番中国大陆出台居住证政策展现了开放的姿态,表明中国大陆在落实对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政策,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实力上升后的强大自信。

 

衔接31条惠台措施,持续对台胞释放善意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以来,大陆对台政策愈发呈现出“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硬的方面,就是在两岸之间以及国际舞台上,与“台独”分裂势力和外来干涉势力做坚决的斗争,遏制“台独”的决心毫不动摇;软的方面,则是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坚持让台湾民众也能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坚持让台湾民众也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

因此,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对台湾民众持续释放善意,是中国大陆长期坚持的政策方向。今年2月28日,国台办等29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条惠台措施”),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中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12条,包括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19条,包括台湾同胞可报名参加5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81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等等。3月至今,大陆各个省市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各种具体的实施办法,持续推动“31条惠台措施”的不断落实。

此番居住证政策的出台是大陆针对港澳台同胞的又一善意释放。对于长期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台胞而言,办理居住证除了依法享有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三大权利之外,还将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基本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及大陆居住地提供的其它基本公共服务。

简言之,“急台胞之所急、想台胞之所想”,“将心比心、同等对待”,中国大陆毫不吝啬地向台湾同胞开放公共资源,正在努力为台湾同胞营造一个更加舒适、更加平等、更加友善的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

两岸对比,高下立现

“两岸本是一家人”,从民族大义出发,两岸应该有更高的智慧来实现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中国大陆坚持“两岸一家亲”,不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向台湾同胞释放各种善意。然而,台湾方面对大陆民众的态度以及对陆生和陆配的态度,实在是令人“感到寒冷”。

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交往越来越呈现出不确定性,陆客赴台人数随之不断下降。民进党不思反省,反而推动所谓“新南向政策”,不仅鼓动台企“向南看”,还妄图以东南亚的赴台旅游来替代陆客来台。近两年来,陆生赴台求学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16年陆生来台求学曾经达到最高峰值2,136人,然而2018年仅剩下733人。究其原因,在于民进党并不愿意修改具有歧视性的“三限六不”政策(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陆生赴台求学,总是感觉到各种“歧视性的限制”,如何还愿意在台湾求发展呢?同样的,民进党长期抵制陆配团体要求的“六改四”诉求(大陆配偶取得身份证年限从六年缩短为四年,而外国人仅需要四年而已),这反映了民进党对于大陆居民赴台的强烈“敌意”,也是民进党意识形态作祟下的“固步自封”。

中国大陆对台胞的善意和民进党当局对大陆民众赴台的敌意,一热一冷,彰显了两岸攻防的基本态势,也显示了两岸问题久拖不决的症结在台湾一方。

“爱台湾”就应该力促两岸融合发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希望能到大陆求职创业,这说明了民进党在发展岛内经济方面实在无能。当局没有带给民众应有的获得感,更是以“五缺”(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六失”(当局失能、社会失序、“立法院”失职、经济失调、世代失落、台湾整体失去总体目标)不断招致民众的不满。民进党当局对大陆民众的各种限制,不仅深刻反映其心胸狭隘,更反映其已经陷入政策瓶颈,民进党若一味地使用“鸵鸟战术”将贻害台湾。

当前,从“惠台31条措施”到居住证政策的出台,中国大陆的开放和自信已经站到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这也是为什么台湾当局即使反复批评“大陆是在搞统战工作”但仍不得人心的原因。“爱台湾”并不是民进党垄断的话语权,“爱台湾”更不应该与“爱中国”相对立。“爱台湾”就应该力促两岸融合发展。大陆此番出台居住证政策,短期看,是方便台湾同胞更好地在大陆生活,促进两岸之间不断的交流融合;长期看,是为大量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更好地参与祖国大陆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平了道路。风物长宜放眼量,登高望远天地宽,两岸中国人需要齐心协力,才能为台湾赢得美好的明天。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中美贸易摩擦对台湾的影响
Next: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前景展望

相关文章

U659P4T8D10378385F19930DT20250305214103 大陆高校师生组团访台:亮点、问题和建议
  • 台湾观察

大陆高校师生组团访台:亮点、问题和建议

武統4 逼统——和统与武统之间的统一之路
  • 台湾观察
  • 天大报告

逼统——和统与武统之间的统一之路

美台4 对美台军事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 台湾观察
  • 天大报告

对美台军事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2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
  • 台湾观察
  • 天大报告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

俄烏台海 2 俄乌法律战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 台湾观察
  • 天大报告

俄乌法律战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国安法文章1 关于借鉴香港国安法经验推进反台独法律斗争的政策建议
  • 台湾观察
  • 天大报告

关于借鉴香港国安法经验推进反台独法律斗争的政策建议

版权所有 天大研究院 Copyright © 2022 Tianda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