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年初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谈话,提出五点呼吁(以下简称“习五条”):第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第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第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习主席在谈话中强调,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因民族弱乱而生,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两岸应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在充满温情的喊话中,习近平也不忘强调,大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并非针对台湾同胞。 “两个不接受”和“四个必须”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罕见地在当天下午召开记者会,明确以“两个不接受”和“四个必须”响应:台湾不接受“九二共识”,也不接受一国两制,大陆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的事实、必须尊重2,300万人民对自由民主的坚持、必须以和平对等的方式来处理双方之间的歧异,以及必须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权的公权力机构“坐下来谈”,任何没有经过人民授权、监督的政治协商,都不能称作“民主协商”。最后,蔡英文更呼吁大陆“勇敢踏出民主的脚步”。 双方其实大多是重申过往的说法,并没有太多新意,但“习五条”清晰传达出大陆方面解决台湾问题的急迫感,蔡英文的响应则是首度公开拒绝“九二共识”。其后,大陆国台办批评蔡英文“完全暴露顽固坚持‘两国论’的政治本质”,陆委会则直指国台办说法“只证明北京当局无法面对中华民国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更证明其欲以‘一国两制’消灭中华民国的野心。”双方这一轮的唇枪舌剑,让两岸关系不进反退,甚至加剧了紧张和对立。 蔡英文实时且强势的回应,刚好撞上第二天绿营独派大佬(彭明敏、吴澧培、李远哲和高俊明)发表要求蔡英文放弃寻求连任并交出行政权的公开信,意外地突出了蔡英文在内外交迫局势下仍然坚定维护中华民国主权的立场,这不仅让她的民意支持度瞬间暴增,也让她走出因为去年底地方选举惨败而辞任民进党主席的政治低迷局势。 数日后,显得更加自信的蔡英文在与国际媒体记者的聚会中指出,台湾的核心利益是明示拒绝“一国两制”,因为“九二共识”已被北京定义为“一国两制”,不再有过往所谓“创造性模糊”的空间,并且期待台湾所有政党“不要再讲‘九二共识’”;其次是明示两岸会谈必须以“政府对政府”的形式进行,陆方不能绕过台湾民主机制,更不能藉此分化台湾内部。 台湾应如何善解“习五条”? 双方的口水战意义有限,在各自表述既定立场并且满足各自的内部需求之后,接下来更重要的问题恐怕是:与其无济于事地误解或负面解读“习五条”,不如善解“习五条”对两岸关系的意义,并且想方设法将两岸关系重新导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在台湾各党派政治人物对上述相关谈话的解读中,我以为马英九、韩国瑜和施明德的表态最具建设性的意义。 马英九指出,一国两制在台湾没有市场,必须清楚强调“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不能打模糊仗,因为这攸关两岸和平发展前途。不过,他也呼吁大陆媒体不要再对“一中各表”做无谓攻击,因为有“一中各表”的空间存在,两岸和平交流才得以发展。此外,马英九也再度重申他在2018年11月“马习会”三周年时抛出的“新三不”:除了不独不武外,依据宪法既有架构,不统应该调整为“不排除统一”,“统一的问题不是不能谈,但要和平的统一、民主的统一”。 同样,新任高雄市长韩国瑜所谓“两个不要怀疑”的表态,也很有意义:“不要怀疑共产党必须收复台湾的决心”、“不要怀疑台湾人民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决心”。韩国瑜强调,这“两个不要怀疑”一直不停地碰撞、磨合、消长,怎样小心翼翼地处理其间的关系,对台湾人民是“生死大事”。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通过脸书批评,台湾所谓口号“独派”不要一听到“一国”、“一中”就抓狂,徒显智浅量狭,还自以为是“最爱台”;他强调,两岸必须心平气和协商“一国”的制度安排,到底是联邦、邦联、国协或其它的创新形式。他呼吁两岸领导人不要一直隔空喊话,徒让后代子孙讪笑。 此外,中研院院士项武忠和国史馆前馆长林满红亦分别公开撰文提出“中华邦联”构想,提议两岸应共组中华邦联,各自拥有联合国会员席位,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享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回顾台湾历史,想要当家作主的台湾意识是素朴与具有正当性的,但也从来绝对不等于台独建国意识;更进一步说,乡土爱与祖国爱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矛盾,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可以也应该是兼容共存的。中国崛起(或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需要以武力统一台湾自证,台湾民主与中国统一也不应该成为水火不容的对立物:大陆必须认清统一不能操之过急,武统只会造成亲痛仇快与难以弥补的永久分裂状态,以中央对地方的“招降”姿态在现今民主时代完全不可行,并且应以具体行动推进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相对而言,台湾也有责任证明其所追求的是和平统一,而非阳奉阴违地追求和平独立,甚至挟洋自重地担当美国与西方世界(包括日本)遏止中国崛起的马前卒。 和平统一,两岸都有责任 两岸分治70年来,各自承担了百多年来的民族苦难,没有谁比谁更不悲情,也没有谁比两岸同胞更应看见与理解双方的艰辛。更进一步说,此刻是两岸兄弟最不需要对立冲突、甚至兵戎相见的时代,毕竟双方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未曾取得的傲人成就:台湾打破了中国人不适合民主的“宿命论”或“素质论”,而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同样惊人,但两岸却在这个历史转折当中渐行渐远,心灵距离难以弥合,甚至仍有可能意外地走上兄弟相残、家国崩析的最坏道路,这岂非人间最大的憾事与怪事! 最后,虽然双方都有责任,但大陆毫无疑问是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主导力量。到目前为止,大陆祭出的所谓经济“让利”或“穷台”手段,其实都未能对症下药,也无法真正解开两岸始终无法展开和平统一协商的死结。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政治问题无法用经济手段解决,最终还是必须通过政治手段解决。无论如何,大陆应该与台湾坐下来谈,启动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协商。 除非两岸真诚面对彼此,否则统独只不过是假议题:解除两岸战争风险,方能开创两岸共存共荣的和平统一前途,这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台湾不应妄自菲薄,更不该害怕与大陆坐下来谈统一问题,而应该在协商中有耐性地推动大陆民主化,最终实现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统中有独、独中有统”的理想境界;而大陆则应该更有自信一点,毕竟完全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法理台独,只是台湾极少数人的主观追求(依政大选举研究中心过去25年来的民调结果显示,支持“尽快独立”的人最多不超过7.8%,最低则为3.1%),而且客观上也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只要大陆敢于朝着民主自由道路上向前一小步,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就必定能向前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