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美两大世界强国在南海、台湾、香港等议题上摩擦不断,贸易战亦越演越烈。中方已经打算长期抗战。谁的底气足,谁就是赢家,而时间将给出答案。中美贸易战范围若持续扩大,将会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对包括台湾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损害,引发全球关注,各个经济体正积极寻求应变对策,希望不要受到波及。 中国大陆全方位应对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方处于进攻的态势,接连出招对中国大陆的经济确实造成影响,许多大厂纷纷撤离中国大陆迁往东南亚或台湾避险,大陆可能进入停滞性通货膨胀。然而,美国本土经济也同样遭受冲击,例如美国公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少见的倒挂情况,预示美国未来经济衰退的机会相当高。今年美国全年GDP成长率可能低于2%,逼得川普扬言要调降利率及减税来挽救经济颓势。 中国大陆大幅降低对美国黄豆等农产品的进口(2019年1-5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及金额分别为528.6万公吨,金额为21.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5.1%及66.8%;巴西则跃居首位,分别成长了10.8%及6.5%),对美国农民造成很大的伤害(中国是美国出口黄豆的最大买家,占美国黄豆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多个黄豆主产州属川普总统的票仓与关键的选战摇摆州。尽管川普政府祭出补助措施(160亿美元)暂解农民困境,但是因补贴集中于规模较大的经营者,多数小规模农民无法弥补关税带来的伤害,农民还是希望中美贸易战能赶快落幕。中国大陆官方亦积极推动《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来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若中国大陆全面禁止自美国进口黄豆等农产品,势将对农民生计造成严重冲击,给川普连任带来极大压力。 大陆为应对中美贸易冲突正积极寻求替代市场,并推动贸易多元化战略。例如中国大陆积极透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的政经影响力,给美国带来极大压力。如果大陆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严重威胁美国高端产业竞争力,为此美国政府力推“印太战略”,拉拢印度、日本、台湾与之抗衡。尽管部分国际人士及媒体不看好“一带一路”,但是在大陆政府努力修正下,2018年中国大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3兆美元,占中国大陆总对外贸易额的27.4%,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311.43万公吨,总额达90.21亿美元。“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1—6月,双边进出口贸易额达2,918.5亿美元,已超过中美贸易额2,583亿美元,大幅压缩了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运作空间。 蔡英文对美一边倒 近来岛内经济状况不佳,偏低的薪资,给蔡“总统”连任带来极大压力,因此若能与美国、日本签订FTA,对于活络国内经济动能及蔡“总统”争取连任有相当大的帮助。台美洽签FTA谈判多时,因对政治、经贸、外交等影响深远,美方多有顾忌,进度相对缓慢。然而台美双方对外均宣称主要症结在于台湾官方未依照科学数据暨国际规范,禁止含瘦肉精的美猪进口,台湾经贸官员及部分政客也呼应这样的说法,让台湾农民背负极大的压力与不满。事实上除了农业外,一些竞争力不足、目前靠关税维持国内市场的企业都将受到影响,而只有农业被推上风口,这非常不厚道。 中美贸易战越打越激烈,台湾成为美方施压大陆的重要筹码,蔡英文明确选边站,对美方全力配合(包括增加购买美国黄豆、禁止官方机构使用华为产品、鼓励台商南移等等),符合美方利益,美方为表达对蔡政府的支持,不仅主动将“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还批准卖给台湾高性能武器,台美外交明显增温。为协助蔡英文连任,台美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或许会有令人意外的结局。由于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是事实,因此稳住两岸关系,避免玉石俱焚,这才是身为台湾领导人的基本职责,也是多数台湾民众的共识。民进党不能为讨好美国而操弄民粹,恶化两岸关系。 大陆市场无法取代 中国大陆参与全球化的结果,对于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给号称世界之首的美国带来压力。就比较利益观点,美国企业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大陆设立工厂,是因为大陆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即便是加上运费、关税,获利也比在美国制造高出很多。让资金、人力往最有效率的地方流动,正是经济成长最关键的因素。美国政府将进口关税调高,一来希望迫使美国企业回流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二来提高大陆产品输美成本,提高美国国产产品的竞争力,也确实产生若干效果。一些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厂商(包括外商及台商),受关税影响,利润遭到挤压,虽然中国大陆官方在融资、补贴、退税等方面给予优惠,但考虑到中美贸易战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仍有部分台商将事业移到国外或移回台湾,而台湾岛内厂商也确实收到转单的好处。这些对侨外投资情况不佳,急需国外投资来活络台湾经济的蔡政府而言,如逢甘霖,也有助于蔡“总统”的选情。 美国和大陆为台湾极为重要的两大出口地,不过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占总出口比重高达40%左右,在大陆内需吃紧的情况之下,台湾出口至大陆的订单也将会逐步趋缓,恐抵销转单带来的获利,何况美方一直希望台湾能跟他们站在同一阵线对抗中国大陆,自然也不希望台湾继续把中间产品输入大陆。这是否进一步影响台湾出口到中国大陆,为后续观察的重点。供应链建立与移转非一朝一夕,一旦中国大陆顺利移转,过度亲美的台湾可能错失机会,对外贸易可能受到牵连。 中国大陆是台湾最主要的海外投资据点,由于中国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业受创最深,也是出现产线移回台湾及转单效应最快速明显的产业,而贸易战对精密机械影响不大。目前回流台湾的产业包括网络通讯、服务器、机械设备、电子关键零组件及计算机周边产品等(许多属污染产业),与大陆受301清单影响的行业相仿,资金超过5,000亿台币(资金完全到位需3-5年),宣称可创造4万多个就业机会,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以及土地价格飙高的负面效应。 台湾政府应有所筛选,多鼓励高端产品生产及研发回到台湾,毕竟当前台湾最该做的是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遗憾的是,台湾政府现正忙于选举,无暇他顾,对中国大陆更采取敌视态度,无助产业布局调整。两岸经贸发展不可能走回头路,对于台湾而言,中国大陆市场是无法被取代的,为台湾2,300万人着想,台湾政府必须摒除意识形态,以更宏观的经济战略布局,避免两岸经济陷入零和赛局的困境,这才是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作为。 台湾不应选边站 中美贸易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国防、产业链重组等等,短期内难见曙光,对台湾经贸亦造成影响。至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台湾各方解读不同。其实这与企业所处具体行业有很大的关系。面对中美贸易冲突,制定如何趋吉避凶的对策,这才是当前蔡政府需要严肃思考的课题。政府要有整体的应对思维与做法,以确保台湾民众的最大利益,而不应在中美贸易战中选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