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 浅析马英九就职演说中的两岸政策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林志成 2012-06-07 从政治博奕的角度来看,未来如何主导两岸关系,让台湾当局跟着大陆和平发展的旋律走,是北京必须严肃思考的。 5月20日,马英九以“坚持理想、携手改革、打造幸福台湾”为题,发表就职演说。观诸马英九这篇5900多字的演说稿中,明显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内政,而外界高度关切的两岸政策,并没有什么新意且略显保守。同时,因为面面俱到,既想讨好蓝营又不想得罪绿营,通篇演说可说是四平八稳,既不会引起争议,也无法让人感动,是典型的“马氏风格”演说。 由于油电价上涨、含瘦肉精的美国牛肉进口、课征证券交易所得税等一系列议题引发强烈民怨,造成马英九的民调支持率降到历史新低,在20%附近徘徊。在野党一方面在“立法院”发动罢免案,另一方面在“520”的前一天发动十万人的示威抗议大游行,表达对马英九的强烈不满。所以,马英九把演说稿的重心锁定在内政方面,原本被视为强项的两岸关系反倒着墨不多。视两岸关系为“准国际事务” 但是,此次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把两岸关系放入“国家安全”的体系来谈。他指出:“以两岸和解实现台海和平、以活路外交拓展国际空间、以国防武力吓阻外来威胁,是确保台湾安全的铁三角,我们必须同等重视、平衡发展。”马英九将两岸和解实现台海和平视为铁三角中的第一个角,单单就这样的分类来看,马英九就把两岸关系视为“国际事务”,或至少是“准国际事务”。 虽然两岸和平发展中取得相当大的成绩,获得岛内广大民众的支持,但仍有部分民众对马政府的大陆政策存有疑虑。为什么有这样的疑虑?即使马英九不说,外界也清楚,就是绿营经常挂在嘴边的“丧失主权”疑虑!因此马英九重申,他在下一任的任期,在两岸政策上不会有重大改变。他还特别指出:“中华民国宪法是政府处理两岸关系的最高指导原则;两岸政策必须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而我们所说的‘一中’,当然就是中华民国。”马英九强调说:“依据宪法,中华民国领土主权涵盖台湾与大陆,目前政府的统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换言之,二十年来两岸的宪法定位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历经3位‘总统’,从未改变。这是最理性务实的定位,也是中华民国长远发展、保障台湾安全的凭借。两岸之间应该要正视这个现实,求同存异,建立‘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共识,双方才能放心向前走。” 换言之,马英九要告诉反对他两岸和解的民众说,他是在坚守“中华民国”主权。先前一再被绿营所排拒的“一国两区”,所谓的“一国”系指“中华民国”,两区指的是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这是“中华民国”的宪法所规定的,包括李登辉、陈水扁前两任的“总统”,也都是这样的主张,并非他所创。 回溯之前四年,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够往前推动,就是大陆与台湾方面采取搁置争议,务实前行的态度,而两岸之间最大的争议就是主权的争议。今天马英九拿“中华民国”当作挡箭牌以应付绿营的质疑,却挑起了两岸最敏感的神经。 面对马这一宣示,大陆方面除非是真的承认“一中就是中华民国”,否则势必只能拿出“一中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来回击马英九的说法。如果不回应,是否等于默认?!可是一旦回应,等于又把原本界定为因国共内战而导致的对峙现状,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对抗。后续发展如何,令人关注。马英九未来两岸政策采取守势 以马英九之熟悉国际法,又长期从事两岸政策研拟,当然心中有数:如果只是一味强调中华民国,其实与“台独”只有一线之隔。因此,他特别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拥有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他还抬出孙中山,两岸“也都同样尊崇国父孙中山先生”,呼吁大家“不能忘记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国理想”。但马英九虽列举了孙中山先生的自由、民主、均富的理念,却避开孙先生念兹在兹的国家统一大业。 马英九认为,台湾实施民主的经验,证明中华民族的土壤毫不排斥外来的民主制度。他还衷心期盼“中国大陆的政治参与逐步开放,人权与法治日渐完善,公民社会自主成长,以进一步缩短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 马英九的意思是说,两岸虽同属中华民族,但是台湾已接受了西方来的民主制度,人权与法治已完善,这点是大陆无法比拟的,大陆必须在这方面提升,才好来谈两岸有进一步的合作,特别是政治方面。 马英九既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时又要在扩展台湾的国际空间上取得成效。马英九在演说中指出:“我们也希望在国际非政府组织中,两岸能彼此包容、相互协助,让这个良性循环的模式发挥更大的正面效益。”言外之意是,只有让台湾参与国际活动,两岸和平发展才有办法良性的循环。这等于是给大陆一个隐性的、柔性的警告:若阻止台湾扩大参与国际组织,两岸能否和平发展下去可还是未定之天。 “外交是内政的延长”。马英九第二任期才刚要开始,就被内政问题搞得灰头土脸,被马政府视为“准外交”的两岸政策,想要在第二任期有所突破,现在看来就是不现实的想法。特别是马英九并非开创型的政治人物,向无果敢面对挑战,缺乏为自己认为正确的政策辩护的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同时决策圈又极为窄小。因此,可以预期,马英九第二任任期内两岸政策方面的基调是求稳,采取守势,基本上是延续过去四年的作法。 但是,美国启动了“重返亚洲”政策,台湾又不可能置身事外,一旦台湾顺流而下,两岸关系势必是“不进则退”。 大陆应掌握两岸政治博弈主导权 从政治博奕的角度来看,未来如何主导两岸关系,让台湾当局跟着大陆和平发展的旋律走,是北京必须严肃思考的。策略上,北京应该发挥经贸的实力与外交实务上的操作,逐步在岛内发挥影响力,从而箝制马政府的两岸政策走向。 目前,经由ECFA后续的谈判以及两岸投资保障协议的签署,应把如何让陆企、陆资快速大量入岛,作为首要策略考量。当大量的陆企与陆资入岛,才能进一步形成大陆对台湾内政的影响力,为形成政治影响力奠下基础,甚至为今后岛内的政治博奕做好准备。 其次,在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上,要树立“以我为主”的策略。一方面,应该更加弹性地运用国际组织,适度对台湾国际空间加以放行。不必担心万一某一天民进党上台的问题,因为在国际事务的思维上,蓝绿其实差异并不大。另一方面,既然马当局把台湾的国际空间与两岸和解相连接,大陆方面也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台湾提出国际空间的新诉求时,大陆方面不能只是简单地照单全收,而须相应地在两岸关系提出进一步的诉求。 针对台湾的国际空间上,大陆相关系统特别是外交系统应拟定出一套中长期的政策和应对模式,以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而并非被动应对,否则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而应对失当,就被绿营拿来操作,回过头来影响到两岸关系。 总的来说,既然马当局把两岸政策看待为“准涉外事务”,大陆也应循着台湾的思考模式,对症下药,从中寻找破解、应对之策。 《台湾观察》2012年5月期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从“弃台论”看美国的对台政策Next: 从党主席选举看民进党基本教义派 相关文章 逼统——和统与武统之间的统一之路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逼统——和统与武统之间的统一之路 对美台军事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对美台军事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长保粮食安全须重塑粮食体系 俄乌法律战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俄乌法律战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关于借鉴香港国安法经验推进反台独法律斗争的政策建议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关于借鉴香港国安法经验推进反台独法律斗争的政策建议 2021年两岸关系综述 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2021年两岸关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