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事件”发生近十年后,美国终于击毙了本·拉登。可是世界头号通缉犯的死亡只有有限的象征意义,美国人在一阵亢奋以后,冷静回顾一下这场看不到头的反恐战争,应该正是时候。
战争埋下仇恨的种子
长久以来,这个令美国朝野神经紧张、坐卧不安的由中情局自己培养的恐怖分子一直占据着西方各大报纸和媒体的头条,也直接导致(不管美国有意或无意)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显示,两场战争耗费了美国4.4万亿美元巨资,造成数十万人死伤,至今战事仍没结束,弄得美国债台高筑,恐怕美国人的子子孙孙一直得还下去。战争还在华盛顿催生了一个行事隐秘的庞大官僚机构,并进一步夺去了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更可悲的是,舆论对为何产生针对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恐怖活动的成因,不是愚而不知,就是有意误导。战争岂能播下民主的种子,世界只会变得更不安全,这就是到目前为止反恐战争的大致结果。
西方社会较难理智地看待恐怖主义威胁。代表利益集团的政客善于掩盖事物的本质,他们向人们抽象地宣传:只要击败恐怖组织,就可以平安无事了。而实际上,贫民窟、难民营、种族压迫、国际资本盘剥、失业、贫富悬殊、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才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温床。拿着简陋武器的巴勒斯坦难民,西方的政客可以称他们为恐怖分子,因为他们的确想用战斗来夺回他们失去的土地。在高度信息化的西方社会里,传媒完全被大财团所控制。通过言论自由的包装和资本的运作,传媒无时不刻不在巧妙地引导着舆论的走向。所以,美国报纸和电视上对“911事件”的主流观点,只停留在非常肤浅的水平上,要害问题都被巧妙地回避。至于巧舌如簧的政客能解说些什么,那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为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背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下一步要推销什么。所以,这场反恐战争是一场自欺欺人、治标不治本的战争。
反恐战争耗损美国国力
美国历任政府和总统都有着率尔开战的习惯,他们总是低估战争可能持续的时间与耗费的金钱,同时又总是高估动武可能达到的政治目标。据布朗大学的保守估计:这几场战争共夺走了22.5万人的性命,造成了36.5万人受伤。研究报告称,阵亡官兵共有31,741人,包括6000名美国人、盟军部队1200人、9900名伊拉克人、8800名阿富汗人、3500名巴基斯坦人,以及2300名美国民间保安承保商人员;平民死亡人数更高,估计有172,000人丧生,包括125,000伊拉克人、35,000巴基斯坦人和12,000阿富汗人;估计有2万到5.1万名叛乱分子丧命战火中,其中许多人是塔利班人员。
现在美国两党为提高国家借债上限争得你死我活,好好一个地大物博、科技发达的美国被那只看不见的手弄到如此地步,连借债还要吵架,真是贻笑大方。反恐战争肥了谁?穷了谁?坑了谁?利了谁?现在尘埃渐渐落定。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迈克•马伦(Mike Mullen)说过一句大实话: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预算赤字。十年前发动阿富汗战争时,美国生产总值占全球三分之一,它的军事花费也是全球三分之一。今天,美国生产总值是全球四分之一,它的军事花费却是全球二分之一。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 战争的政治目标达成了吗?天下太平了吗?所以,这场反恐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一场耗损国力、得不偿失、他人渔利的战争。
被夸大的恐怖主义威胁
十年来,基地组织显然催生了许多附属组织,这些组织可能与本·拉登指挥的基地组织一样危险。基地组织及其外围组织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扩散,已经使局势非常危险。而更为影响深远的是,大量愤怒的阿拉伯年轻人加入了各种激进的政治组织,投入到街上的抗议活动中,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阿拉伯之春”运动。这种表面上争取民主化的运动,实际上显然令美国、欧洲及其阿拉伯统治者盟友们措手不及。在埃及的二次革命中,在也门的反政府军队里,在利比亚的炮火下,各派政治力量已混战在一起,变革之风所到之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已占据绝对优势。民意发挥更大作用的中东,很可能会变得不那么愿意与以色列媾和,在涉及以合理价格供应石油的问题时,中东很可能更有主见。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基地组织不会闻风而动。
近十年来,就像“民主”成了万能的咒符,“反恐”也成了最时髦的名词。从死亡人数上,我们会发现恐怖主义威胁被严重夸大。美国学者约翰·缪勒(John Mueller)在两年前发表的一本著作中指出,自1960年以来,被恐怖分子杀死的美国人,“与同期由鹿造成的事故致死人数几乎相同”。布赖恩·詹金斯(Brian Jenkins)为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美国人死于汽车事故的平均几率约为9,000分之一,被谋杀的几率约是18,000分之一”。然而,在“911事件”之后的5年内,包括911恐怖袭击中的死亡人数在内,“美国普通人死于恐怖袭击的平均几率仅为50万分之一”。
实际上,反恐一词有滥用之嫌。当以色列定点清除巴勒斯坦某派组织领导人、暗杀伊朗核科学家时,我们没有听到一声对恐怖活动的谴责。这说明了世界还在推行着丛林法则,有些国家所谓的反恐并没有道义的力量,而只是把反恐当作挂羊头卖狗肉的营生。美国用反恐的名义在中亚和南亚建立了军事基地,估计即使阿富汗战争结束后也不会关闭这些军事基地。美国打阿富汗,或许就是冲着军事基地来的。美国包围中国,遏制俄罗斯的心思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将会继续以反恐的名义,对付叙利亚、伊朗甚至巴基斯坦等国家,扶助日本、印度与中国角力,并支持东南亚小国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较量。所以,这场反恐战争注定了是一场挟私轻义的战争。
谁是美国下一个目标
尽管很缺钱,但美国向反恐战争投入的资源却令人印象深刻。《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去年在《绝密美国》(Top Secret America)的报道中指出:“自2001年9月以来,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在建或已建成的用于绝密情报工作的建筑群有33座。它们几乎相当于3个五角大楼”。截至2010年,美国每年的情报预算是750亿美元,自“911事件”以来增长了20倍以上;有多达51个联邦机构奉命监视流向恐怖主义网络的资金;NSA每天拦截17亿电子邮件和通话,远远超过能够有效分析的水平。结果,普通美国人的隐私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美国宪法保障的公民权利受到史无前例的侵蚀。美国人民为此作出的人权牺牲,换来的是恐怖主义威胁变得更加严重,美国更加衰落。所以,这场反恐战争是牺牲美国人民实际利益的战争。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的主题聚焦于“冲突、安全和发展”。这份报告指出,战争和内战的直接影响在下降,尽管爆发内战的国家多达35个,但战争死亡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每年16.4万人下降至本世纪头十年的每年4.2万人。本世纪头十年90%以上的内战,都发生在过去30年爆发过内战的国家。要克服内战对社会的影响,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富国提供资金、市场和武器,激发并加剧了穷国的暴力,大约15亿人(几乎是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目前居住在受到这种政治和犯罪暴力循环蹂躏的国家。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难道没有对这些国家的暴力犯罪作过贡献吗?美国本身为什么越来越军事化?美国轻易发动战争是否有消耗过期弹药、试验新武器和发战争财之嫌?
反恐战争的对象之一,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在两伊战争中曾是美国竭力支持的盟友,因为他在遏制伊朗方面用处不小,西方对他的人权记录一直持着容忍态度。利比亚的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英国当时的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访问了利比亚并赞赏卡扎菲为“反恐战争”中的合作伙伴,英国企业也尾随布莱尔而至,签下了利润丰厚的石油合同。2008年,赖斯 (Condoleezza Rice)成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位访问利比亚的美国国务卿。但是,从那时到现在,卡扎菲的统治风格并没有改变过,却又成了美国和西方的敌人。实际上,不管伊拉克还是利比亚,恰恰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执政者也都有独立于美国意志的一面,推翻这些国家的政权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所有这一些难道正好是巧合吗?
为了世界的真正和平与昌盛,美国“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值得世人关注。下一个目标是否也是美国昔日的朋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