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台湾关系中的最新动态主要有两个。其一,美国对台新军售案迟迟没有定案,台北方面显得焦急;其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格拉瑟(Charles Glaser)在美国最新一期《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发表文章,建议美国政府重新审视与台湾的关系,引起激烈争论。下面是笔者对此两个动态的观察与思考。
台湾军购存在安全心理需求
近期,不时有美国退休官员访问台湾,马英九只要接见,都一再要求美方继续出售先进武器。台方的最大目标,是要获得F-16 C/D战斗机。台湾现有145架F-16战斗机,但年久落伍,需要安装最新设备,但至今没有获得奥巴马政府的批准。
当前两岸关系已显著改善,军事冲突危险大大降低,但马英九政府依然要求美国提供先进武器,看上去似乎悖逆了台海地区安全所出现的积极现状和趋势,也拂逆了大陆方面的善意和诚意。笔者认为,马政府可能有其他考虑,除了内政需要之外,还有对两岸关系未来的考虑。固然,两岸关系的大幅度改善减少了台北对传统安全的担忧,但同时也给马英九政府带来了一种不确定感,那就是,两岸关系持续改善究竟对台湾意味着什么?
就发展前景看,只要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利益重叠越来越多,两岸展开政治谈判就将变得不可避免。面对这种可能性,马政府可能认为必须积累与大陆进行谈判的筹码:以更多的先进武器,来缩小与大陆军事实力的差距,避免台湾处于明显的劣势;以经常性、被媒体高调报道的美台军售合同,来证明台湾还有美国的支持,不容大陆低估。
若马英九政府确实是如此思考的,那就可以做出这样的研判:向美国继续购买先进的武器,在政治心理上是一种自我平衡的需求。马英九政府继续改善两岸关系是有诚意的,但持续改善与大陆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渐进式地改变现状,而改变现状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不确定感,因为不清楚最终会出现何种局面。因此,两岸关系越是改善,台湾在心理上就越是需要购买美国武器。在两岸关系的现实下,这是不符逻辑的思维,但在安全心理上却是合乎逻辑的。
大陆必须保持立场行动一致
台湾向美国订购的F-16战斗机更新设备,有引擎、空对空导弹、雷达和电子光束扫描系统,价值40亿美元。除了美国国务院之外,这项军售案已经得到其他所有部门的同意。美国国务院扣住这一军购案,原因是要避免中美关系再起波澜。美国媒体透露,刚刚离任的副国务卿斯坦伯格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在当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以当前形势评估,既然这些新设备都受到阻碍,台湾想购买F-16C/D战斗机的意向势必要面对更大阻力。
在近日美国国会两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两党议员关心的话题。奥巴马政府官员回应说,美国考虑是否要对台军售,无关中美关系。但实际上,影响美国政府决策的最大因素,恰恰是中国对美台军售的立场和态度。因此,中国过去两次对于美国对台军售所作出的反应,例如中断中美军事交流,是有长远影响的。若将来还有军售,中国应该保持立场和行动的一贯性。
由于白宫预算案受到共和党掣肘,奥巴马的执政地位明显削弱。在2012年总统大选即将揭开序幕之时,奥巴马将在很多内外问题上采取有利于选举的行动,包括有可能甘冒中美关系暂时恶化的风险,而最终决定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中国的反应必须是坚决和有力的,即使无法阻止军售,也要让美国政府将来有所忌惮。就国内政治和民意而言,中国政府同样有必要采取强硬姿态和措施,否则就会使人民感到沮丧和失望,使人民对美国的不满变成对中国政府的不满。
格拉瑟“弃台说”影响不容低估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安全与冲突研究所所长格拉瑟(Charles Glaser)在《外交事务》双月刊上发表文章,主张美国应重新考虑是否还要根据过时的《台湾关系法》,履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其未明说的主张是,美国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合作,应该为赢得中国大陆的合作而抛弃台湾。
这篇文章引起美国学术界和舆论的持续关注和争论,各方观点分歧很大。美国研究中国事务的学者都鄙视地认为,格拉瑟是中美关系的外行,其主张不值一提。但是,尽管格拉瑟过去涉猎中美关系也许确实不多,但他是从战略的高度、从美国的利益来看美台关系的,所以并非是所谓的外行,反而具有一般学者所没有的视角和思路。我们不能高估一篇学术文章对美国决策过程的影响力,但也不能低估、甚至无视这篇文章的潜在影响力。
在美国学术界,以这种态度来看待中美台三角关系的人并不多,公开表达出来就更少。原因并非是格拉瑟比其他人更有智慧,而是因为他比其他人少一些陈旧的思想包袱,故而敢于言他人所未言。其价值何在?它不能立即改变美国的对台军售政策,也不能直接影响美国决策者的思维,但文章把其他人不愿且不敢说的话表达了出来,结果使研究中美台关系的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很不相同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现在还不能成为主流,但却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台政策的单声调。久而久之,它对舆论和决策者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在格拉瑟之前,也就是2009年,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前副主席欧文斯(Bill Owens)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军售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放弃《台湾关系法》和对台军售,才能消除中美关系中的障碍。欧文作为美国军方前第二号人物,其观点自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但由于欧文斯的投资公司和中国关系密切,一些反对者便抓住这一点来质疑其立场的公正性。尽管如此,这位依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公开发出这样的声音,对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阿米蒂奇(Richard Lee Armitage)等人构成了一种牵制。中国应该继续与美国前政要、学术机构、有影响力的学者进行更多、更广泛的交流,善于用他们的声音和主张来影响舆论和民意,从而达到影响美国政策的目的。
让《台湾关系法》变成一纸空文
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台湾关系法》,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现在就可以做到。一方面,对美国任何一位总统来说,如此重大的外交决策或外交转向都具有极大的政治风险,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迈出实质性一步。另一方面,美国内部的政治气候、舆论条件、对华战略以及中美关系的现状,都不足以使美国作出抛弃台湾的决定。奥巴马在财政预算问题上受制于国会的事实,表明了本届政府在对台问题上绝不会自寻烦恼、引火上身。
因此,中国必须以现实的态度看待美台关系。在中短期之内,中国应该把促使美国冻结对台军售作为最大任务之一。至于《台湾关系法》,其存在与否其实并不能准确表明美台关系的实质。在暂时无法迫使美国放弃台湾的情况下,若中国能使之长期搁置对台军售案,那就意味着《台湾关系法》只是一纸空文。
中国未来的策略应该聚焦于求实不求名:要使《台湾关系法》变得有名无实,要使美国的对台安全承诺变得空洞化。这种策略的价值在于可以避免因政策突变而在美、台引起惊慌和反弹。其一,台湾可继续享受无实质内容的美台安全关系,同时又放心地与大陆继续改善关系;其二,美国可继续声称对台湾有安全义务,但实际上搁置对台军售,继续与中国进行合作。
若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一是要言行一致,在美台军售问题上说到做到,不给美国任何侥幸的机会;二是要通过有影响力的美国前政要以及学者,经常就中美台关系发表不同于美国现行政策的观点,以便引起学术和社会辩论,这种辩论本身就是美国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而部分决策者也许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方面的最新事例是,有关学者和前高官最近就中美台关系发表的一些主张,很有可能使美国国务院继续搁置新的美台军售案。
《台湾观察》2011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