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美国压制中国及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崛起与发展的企图已暴露无遗。稀土在军事技术、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等应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主导着稀土的全球开采及生产,因此稀土作为中国可以加以利用的反制“武器”之一,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焦点。然而,这张看似被牢牢握在手中的“王牌”该如何使用才能打疼对手,起到最佳效果,尚需理智讨论与分析。 知己知彼,切不可盲目乐观 中方应全面了解美国稀土产业的现状。一方面,由于全球稀土产业尚未能妥善解决在开采、分离、萃取及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所造成的辐射、污染等相关环境问题,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严格的法律限制下,曾一度关停本国的稀土开采和冶炼设施。另一方面,在WTO贸易规则的“保护”下,这些国家选择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廉价的稀土原料,以保障其稀土的“安全供应”,并以此转移污染,增加本国的“社会福利”。 美国对稀土的进口依赖一度达到100%,但2010年由中日“钓鱼岛”争端所引发的第一次“稀土战争”,给西方各国敲醒了警钟。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一条“去中国化”的稀土全产业链“备胎”已逐渐形成并完善。 目前,美国正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对我国稀土的依赖,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一)自给自足,降低风险。2017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确保关键矿物安全和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13817号)总统行政命令,旨在改变美国关键矿物过分依赖国外供给的格局。随后,涉及35种矿物产品的清单发布,其中稀土是关注的重点。随后,位于加州的全美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于2017年11月重新投产,2018年其开采量已高达21,600吨。 当前美国并不是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大国,其对稀土的需求也仅占全球总需求的9%(2018年数据),远远低于中国的56%和日本的21%。从这个角度来看,芒廷帕斯矿现有的产能基本上就可以满足美国自身需求。 2019年8月,特朗普收购格陵兰岛的“意图”遭丹麦首相拒绝的消息不胫而走。格陵兰岛拥有一些大型的稀土金属矿,特朗普的这一举动从侧面反应出美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找寻中国“稀土牌”的应对之道。 (二)抱团取暖,填补缺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正在全面渗透稀土产业,通过股权投资、兼并、合同债权等方式进行商业勾结,构成关联体系,遏止中国稀土原材料的国际市场议价能力。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高、矿区分布合理等优势,尤其是被称为新材料“添加剂”的重稀土,更是中国独有,战略意义显著。然而,目前已有一些国家也在生产稀土,若我国开始明显减少稀土的对外供应,造成国际稀土市场出现价格的巨大波动,这些“备胎”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相关企业平稳度过危机。此外,2019年5月20日,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莱纳斯(Lynas)与美国蓝线公司(Blue Line)宣布合作,双方将在美国创立稀土分离厂,试图“填补美国稀土供应链的空白”。 (三)资源回收,循环利用。2019年2月,美国能源部划拨款1,500万美元在伊利诺伊州新建国家回收研究基地,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将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回收技术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一旦该计划全面启动,美国所需稀有金属将有望完全实现国内供给,从而大幅度降低对中国稀土进口的依赖。 补齐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中国稀土产业已初具规模,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将近90%的市场供应。因此,我国稀土出口政策的变化对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震慑力。然而,中国稀土产业在诸多方面有待加强,对此我们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发展高端产品及应用,化解反制。现阶段中国稀土产业仍侧重于稀土开采和初级生产环节,产业层次较低,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因此,中国未来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稀土精炼等技术研发中,摒弃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旧模式,占据技术的制高点,保障高端稀土产品的供应。 稀土产业链真正的高附加值环节在于应用。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着“卖土赚钱”的短视思维,加上国家整体科技与工业水平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使得稀土高端产品的制造与西方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未来要有效关联上游的冶炼加工和下游的应用实体企业,以求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本土产业链。同时,应充分借助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的联动模式,将研究成果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增加专利数量。此外,也可以考虑多交一些“学费”,收购核心专利,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的技术壁垒,确保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纳入环境成本,绿化产业。稀土在开采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性极大,造成的污染治理起来相当困难。中国稀土产品价格低廉且取得垄断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未将巨大的环境成本纳入计算。 此前国家通过兼并收购或关停的方式,对小规模稀土矿进行了集体整顿,打造出了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等六大集团,旨在减少各类稀土企业对市场的无序供应和内部恶性竞争,从而节约稀土资源,合理开采,以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及环境保护。然而,此轮改革重组尚未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稀土资源流失和环境保护问题便再度暴露。未来国家必须继续大力推进战略资源类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产业升级,促进管理与科技创新,并同步提高稀土产品的环境资源成本,稀土产业必须要做到绿色发展。 精准打击,优势化为胜势 此次贸易战中,对于稀土这张“王牌”的威力,我们不应过分乐观,但如果以稀土为筹码,运筹帷幄,操作得当,“稀土牌”确实会产生一定的攻击力。 (一)客观分析,避免掉入陷阱。第一,美国并不是高科技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地,全面禁售稀土对美国企业的实际影响有限,反而可能会违背我国一直倡导并积极奉行的全球自由贸易主张,为人诟病。 第二,由于我国是全世界稀土产品重要的出口国,如对含有稀土元素的产品进行出口限制,势必会迫使全球企业将制造环节永久性地迁出中国,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掌握主动,重击对方薄弱环节。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维持稀土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战略部署: 第一,国外稀土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依旧是分离提炼。除中国以外的唯一大规模稀土分离冶炼厂位于马来西亚关丹,由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和德国西门子共同控股。由于当地环境保护等限制,马来西亚政府目前只给该工厂颁发了“临时生产许可证”,未来该工厂的运营前景存在着极大变数。若澳方与马政府无法达成协议,将直接影响关丹工厂的稀土加工生产,中国则可趁机利用自身的稀土资源和技术优势,让美方变得更加被动。 第二,稀土资源种类繁多,中国的战略优势在于重稀土资源的储备,已查明的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90%以上。因此,不能对稀土资源实施“一刀切”的政策,而是应根据国际市场现状,合理调整某类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冶炼配额,灵活利用市场机制,合理供给,填补缺口,通过压低市场价格,收窄外国稀土企业的盈利空间。 第三,利用资本的力量及商业手段,通过兼并、持股等方式参与到国外稀土企业的运营当中,让稀土价值链高端环节无法彻底与中国“脱钩”。 第四,分别建立“稀土资源储备”及“稀土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合理供应。另外,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具备稀土资源的成员国成立战略资源联盟,利用我国在技术与资金上的相对优势,促进它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在合作中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杜绝效仿西方国家把环境污染转移到其它国家的不负责任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