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新财政预算案除了应推出相应的纾解民困措施外,还应把握“十二五”规划开局的机遇,积极发挥国家赋予香港的角色。
香港社会较少讨论的是外部环境的转变。外部环境方面,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西方国家推出振兴经济措施,但是成效有限,美国失业率仍然高企,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欧盟因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债务危机疲于奔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中国正逐步减少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加快壮大亚洲市场。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启动,又与台湾签订ECFA。另外,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加紧进行自由贸易谈判。
这些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对香港带来一定挑战。以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例,一直以来,内地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都以香港为转口港,而且不少东盟国家的商家都以香港为跳板,进入内地市场。但是,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内地与东盟实现零关税,在香港提供转口服务的企业势必受到严竣考验。而CEPA里让香港产品享有零关税的待遇进入内地,东盟国家亦享有,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EPA的功效。
但是,香港正遇上重要的战略机遇。“十二五”规划即将发布,香港若能发挥国家赋予的角色,发展空间将大增。根据去年十月份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国家会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该定位不是国家为了安抚香港才赋予,是确实关乎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时期的战略。
举例而言,航运业可分为港口业务和航运服务业,后者包括船舶注册、管理、买卖、租借、融资以至海事仲裁、保险等。中国是航运大国,无论在港口吞吐量、船舶拥有量以至造船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国际航运要素的定价权、合约的制定权和仲裁权等,仍由西方国家主导。中国需要争取与国力相配的话语权,维护其权益。相较中国内地城市,香港在航运服务业有一定发展基础,尤其在船舶注册、管理方面表现突出。它可以进一步利用其制度、人才、网络、信息等优势,发展航运服务业,为国家争取更多航运上的话语权。
香港必须充分了解国家赋予的角色的意义,然后思考如何将有关角色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发挥。以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为例,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东南亚国家对内地有一定戒心,未必愿意在各个范畴与内地展开深入合作。而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一直以来与东南亚国家有不少联系,这可以减少合作的阻力。若香港可以把握机遇,绝对有潜力成为刚启动的自由贸易区的金融、贸易和航运枢纽。
财政预算案在区域合作上有很多工夫需要去做。首先,香港需要更多对“十二五”规划下如何利用国家赋予的定位优势,联系内地与亚洲地区的研究,让特区政府可以更主动推出措施。单单像以往在“十一五”规划发布后举办研讨会是不足够的,香港需要持续有系统的研究。建议加强中央政策组的研究力量,专门就“十二五”规划赋予香港定位的意义,以及香港如何配合国家战略部署,与珠三角地区、东盟、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合作,展开深入和长期的研究,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
同时,财政预算案应就区域合作设立专章,正视香港与东亚地区正在迅速形成的自由贸易区的关系。例如,建议国家在往后与东盟以至其它地区协商自由贸易协议时,考虑将香港包括在内。虽然香港可以从内地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里得到发展机遇,但是,香港不是“10+1”的成员,这令香港未必能充分掌握该自由贸易区的最新情况以更好地发挥国家赋予的定位优势,东盟国家亦未必理解香港在自由贸易区内可以发挥的作用。有关情况香港需要向国家反映。还有,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国民仍需申请签证来港。随着这些国家尤其是越南的快速发展,经贸活动渐多,建议特区政府定期评估安全状况,逐步简化这些国家国民申办签证的办法,最终达至实行免签证待遇,以便利香港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桥头堡之一。
总括而言,是次财政预算案必须对本地和国际情况同等重视,既要着手纾解民困,又要为香港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