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 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倒逼金融体制改革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贝多广 高圣宝 2013-08-13 落实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尽快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以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直接收益,有效倒逼国内金融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开放,进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来破解金融体制改革中的诸多难题和深层次矛盾。 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依然很低,金融体制改革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深层次矛盾,落实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尽快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以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直接收益,有效倒逼国内金融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开放,进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关键第一步是在资本账户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互相交叉交织的情况下,设计好改革路径。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中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金融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但发展中国家普遍长期存在的金融压抑现象依然未得到有效改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水平还很低,离十八大确定的“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战略目标有很大差距。然而,受制于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金融体制改革困难重重,改革公约数越来越小,且存在固化倾向。 破解当前金融体制改革难题和深层次矛盾,需要借鉴中国入世的成功经验。当年,为符合标准、兑现承诺,在中央政府的强势推动下,中国自上而下进行了艰难改革,现在看来,那次深度改革和引入竞争,实现了经济、产业、外贸的战略调整,中国成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和制造业分工体系,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现在也要像当年“入世”的口号一样,提出一个能够统一各方思想认识、切实可行的国家战略,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层面,统领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当前现状和改革要求,这个战略就是人民币国际化。通常,对压抑的金融体系而言,货币国际化应是金融改革水到渠成的最后一步和最大成果,在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应是制定金融改革政策的约定目标和内生动力。人民币国际化倒逼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巨大收益。一是在“货币即权力”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国际化本身就是金融领域“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也将为“中国梦”的其他丰富内涵提供金融支撑;二是在浮动汇率制度日益普遍的今天,可以提供现有金融工具难以实现的有效、长期、零成本汇率风险规避,提升中国经济主体国际贸易投资主动权;三是在占有国际资源方面,有利于企业利用更加充裕的市场资金和低廉的成本进行债券融资,政府则享有持续高额的铸币税收益,此过程亦可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履行价值储备职能,实现良性循环;四是在美元一支独大、量化宽松的失衡中,可以摆脱美元陷阱、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抢占货币战争制高点,抵御中国外汇储备不断贬值的巨额损失,化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推动、维护、稳定变化中的国际经济新格局。 国际货币历史表明,货币国际化需要经济实力、贸易规模等基础条件,更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包括币值内外稳定、货币自由兑换、金融高度市场化等。在追求人民币国际化巨大收益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积极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变国际压力为国内动力,同步倒逼金融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对内,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破解长期存在的政府行政依赖性、国有机构主体性、间接融资主导性;对外,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慢慢形成进出自由、规模庞大、运转良好的人民币交易投资市场,做到资本账户和证券市场开放、证券投资渠道畅通、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加大。倒逼方式上,首先通过政府态度的转变,政府是货币国际化的最大受益者,只有政府才能真正克服国内各种阻力,有力执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其次通过应对离岸市场挑战,香港、伦敦等离岸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发挥在效率、创新、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多样化、高质量的人民币金融工具以提高吸引力,同时为国内金融市场做出表率;最后通过满足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政府、企业、居民多年积累的资产,亟待走出去。 更为长远的意义在于,改革内外兼顾,将完善金融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能力。汇率和利率水平趋向合理,经济在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之间取得平衡;股票和债券市场日趋完善、资本账户基本开放,资本可在全国、全球寻找最有利投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带来更好的经济结构、更持久的经济增长、更高的增长效率,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中的制定权和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并推动中国金融产业上新台阶上新水平。资本账户可兑换与金融体制改革 由于存在货币惯性等原因,货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准备和激烈竞争,英镑、美元、马克、欧元均是如此。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时间周期要以十年为基本单位,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否则欲速则不达。推进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今后的进程和效益,也是风险和挑战最集中的环节,主要的困难在于资本账户可兑换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同时存在,互相交叉交织。需要厘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积极稳妥进行。 首先,建议放宽资本流出限制,在此前提下增加汇率弹性,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放宽资本流出限制的措施包括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居民购汇额度、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到中国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在开放流入还是开放流出方面,后者更具急迫性、必要性。中国长期以来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这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原因。在不减少资本流出限制的情况下,汇率市场化会导致本币高估。考虑到个人购汇需求总量相对小些、影响有限,且密切关系民生,资本账户开放应先个人后机构。 其次,再依次放宽股票、债券、房地产的资本流入。股票波动大、投资损失概率高,股票投资者对于利差和汇差相对不敏感。股票市场近年来长期在低位徘徊,悖离宏观经济表现,引入更多国际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市场气氛、恢复市场功能。中国股票市场特有的高换手率和流动性意味着较强的资本流动承受能力,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会较小。债券方面资本流入限制的放宽应在利率、汇率市场化取得显著成效后。房地产方面资本流入限制在价格回落到合理水平之前不应解除。 最后,逐次开放本币、外币形式的银行跨境借贷。银行借贷与债券不同,存在提前还款的可能,在跨境业务方面的开放应晚于债券。其中外币形式的银行跨境借贷可长期保留限制,因为本币大幅贬值导致外债偿还负担剧增时,提前还款会进一步增加外债偿还的难度,导致或恶化货币危机。 利率市场化宜从易到难,先从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开。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尤其国有银行占据很大比重,简单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各类银行、企业、财政以及国际资本流动都会有较大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次序应先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鼓励“金融脱媒”,扩大经济中市场决定利率的部分,大力发展市场化的固定收益融资。一旦银行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比重下降,再行放开存贷款利率就比较容易。这种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可以减少震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近年来,我们以经济合作为基础,通过货币互换、扩大贸易结算范围等形式,推动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有所成效,也符合坚持区域合作、与金砖国家紧密联合的基本原则。但从体制机制来看,这些工作还远远不能提供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条件。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提高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通过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竞争格局催生真实有效的市场价格,根据价格信号实现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有效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和交易计价货币,真正成为有关各国的汇率锚,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充当交易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将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以货币形式固定下来。 《天大报告》2013年7月期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习奥会”形塑新世局与台湾战略抉择Next: 气候变化最新科学认知及其影响分析 相关文章 菲律宾变脸反华的危害和我之对策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菲律宾变脸反华的危害和我之对策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新时代的文明回归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新时代的文明回归 以强力反腐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重构 专题报告 以强力反腐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重构 规划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专题报告 规划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发扬光大传统中医药产业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大健康”服务 专题报告 发扬光大传统中医药产业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大健康”服务 加快建设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专题报告 加快建设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