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 以“一中同表”与“共享一中” 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王正 2016-01-18 在求同存异方面,“一中同表”让两岸在对各自政治符号系统的认同之上,进一步建构两岸共同的“一个中国认同”;在化异求同方面,“共享一中”则是将两岸过去最为敏感的“国家主权代表权”之争化解,进而由两岸人民共享“一个中国主权”。 以当前两岸情势与台湾政局的现实而言,现阶段两岸人民心灵的差距已成为阻碍两岸进一步深化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对此两岸领导人均有深刻认识。习近平在2014年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而马英九则在2008年表示“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 过去和当前大部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看法,大致可以分别用“穷亲戚”与“富朋友”来表示。在进入21世纪以前,两岸经济发展的落差十分明显,不过尽管两岸之间因内战与冷战而分离对峙,当时台湾人民认为两岸之间只是兄弟阋墙,说到底彼此仍是兄弟与“亲戚”。当时的台湾人普遍将大陆同胞视为“穷亲戚”。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经济发展则由于绿营以意识形态“政治锁岛”而停滞不前,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已感受到大陆经济实力的大幅提高,便形成大陆“富”起来、甚至比台湾更“富”的感受。尽管许多人已经不把大陆视为敌人,但却只把大陆视为“朋友”而非亲戚或家人。当前大部分台湾人将大陆视为“富朋友”。 两岸大家庭将来实现破镜重圆,必然需要大多数台湾人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并支持统一,才能为两岸兄弟和解、重建家庭奠定民意基础。从这个意义而论,习近平所提出的“两岸一家亲”与“两岸人民心灵契合”,是从政策语言上试图拉近两岸兄弟人民之间的心灵距离,增进台湾人民对身为中国人的认同。具体到如何重新拉近两岸人民的心灵距离,两岸政治家有必要对此展开新的顶层理论与机制设计。“一中各表”的危害性与“一中内涵”清晰化 “九二共识”曾经在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历史上,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以其创造性模糊的智慧暂且搁置两岸对“一中内涵”的分歧,从而为两岸打开事务性谈判的僵局。然而,两岸和平发展至今,随着经贸合作与各种事务性协作不断深化,两岸必然将“由经到政”,不可能永远“只经不政”,“九二共识”作为曾经的两岸互信基石与助推器,在国民党“一中各表”的立场下显然已动力不足。 国民党的“一中各表”是对“九二共识”的片面解读,其重在“各表”而非“一中”,并不完全符合当年两岸谈判“创造性模糊”的智慧,以及两岸共同捍卫“一中”的民族共识。当国民党在岛内不断重复“一中各表”配合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等政策时,其实质上便成为了“两个中国”的“独台”口号。另一方面,“一中各表”的主张也为民进党所利用,顺此论述之势为其“台独党纲”解套,反守为攻,要求在“各表”的基础上明确接受中华民国将其主权限缩到台澎金马,从而实现“法理独台”的状态。“一中各表”的局限性与危害性可以总结概括为“无力实践、不利台北、不容北京、没有互信”。 在未来进一步深化两岸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不论“一中原则”或是“一中框架”,已经到了需要对“一中内涵”进行更加清晰解读与阐释的时候。唯有使“一中内涵”被更多台湾民众与政治人物认同接受,两岸才能在“一中框架”下凝聚更多共识,推进更深层次的政治谈判。 “一中内涵”可以分为“国家一中”与“主权一中”,“政府一中”与“政权一中”,“民族一中”、“文化一中”与“历史一中”等三组不同范畴的概念。“国家一中”是指世界上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中国”这个国家,“主权一中”则是指在主权层次上不容分裂的一中;“政府一中”与“政权一中”则是指代表“中国”这个国家的政府与政权只有一个;“民族一中”是指两岸均属于中华民族,“文化一中”是指两岸均继承中华文化,“历史一中”是指两岸在历史上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 以上七种“一中概念”,“政府一中”与“政权一中”是对“主权一中”代表性的争夺,使得两岸面对此问题时只能“背对背”,而难以“背靠背”与“肩并肩”,此两种概念并不适合凝聚两岸的共识交集。“民族一中”与“文化一中”的概念可以凝聚两岸民众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但若只提“民族一中”与“文化一中”,而不提“国家一中”与“主权一中”,仍有流于“两个中国”之嫌。深化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顶层理论与机制设计,关键在于对“国家一中”如何诠释,能够让两岸民众形成共同的国家认同。 对作为政府层面的“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及作为国家层面的“中国”进行概念上的区分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不仅适用于学理研究,同时也有必要使两岸民众对此有所认识。唯有引导两岸民众正确区分“政府认同”与“国家认同”,才能在两岸民众各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的“政府认同”之上,建构两岸对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一中同表”与“共享一中” 笔者倡议“一中同表”与“共享一中”。在求同存异方面,“一中同表”让两岸在对各自政治符号系统的认同之上,进一步建构两岸共同的“一个中国认同”;在化异求同方面,“共享一中”则是将两岸过去最为敏感的“国家主权代表权”之争化解,进而由两岸人民共享“一个中国主权”。 “一中同表”之“一中”是指国家层次上的一个“中国”,“同表”是指两岸共同表述与共同代表。“一中同表”可以淡化两岸对各自政治符号的坚持,强化两岸双方对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共同表述,是一个具有两岸最大公约数的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一中同表”能使“一中内涵”明晰化,使两岸民众认知并区分“政府认同”与“国家认同”,进而建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形成一体化理论所说的“忠诚转移”。其中,这个“中国”首先是“国家”层面而非“政府”层面上的中国,其次才同时是民族、历史、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如果说“一中同表”是指“国家一中”,那么“共享一中”便是指“主权一中”,或者说一个中国的主权是由两岸人民共享。当代主权理论早已经历了君主主权、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三个阶段的演变,主权已经是由国家的全体人民所拥有,“人民是主权的所有者,是主权的本源主体”。因此,同为中国人民的台湾人民自当也是中国国家主权的所有者,这是祖先留给两岸人民的共同遗产,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从台湾人民手中剥夺同等享有中国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复兴的权利。“共享一中”让台湾民众重新找回作为中国人的民族尊严、荣耀与实利,重新建构台湾人民的中国认同,这是一个进一步深化、合情合理的两岸政治关系安排。 就具体措施而言,建议两岸推动以下工作:一是通过“跨两岸机制平台”开展两岸共同治理,搭建开放性机制与平台,让两岸的社会力量能共同参与两岸治理;二是在“一中同表”与“共享一中”的核心精神之下,根据不同具体情况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问题,让台湾人民享有与大陆人民在国际上相同的大国尊严;三是通过“双向国民化”进程,使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国民化待遇,使大陆同胞在台湾享受国民化待遇,让两岸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两岸共享一中的实利与便利;四是在“一中同表”的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以及“共享一中”的两岸政治关系安排的基础上,两岸尽快协商签订和平协议,终止内战状态,为两岸人民开万世之太平。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习马会”未雨绸缪布局未来Next: 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 相关文章 落子天元:中国成功调解巴勒斯坦内各派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落子天元:中国成功调解巴勒斯坦内各派 关于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建议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关于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建议 菲律宾变脸反华的危害和我之对策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菲律宾变脸反华的危害和我之对策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新时代的文明回归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新时代的文明回归 以强力反腐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重构 专题报告 以强力反腐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重构 规划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专题报告 规划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