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1月25日举行的立法会补选中,九龙西地方选区候选人陈凯欣以106,457票当选,得票率为49.5%。本次选举很有指标性,值得总结经验,为日后的选举尤其是2020年立法会选举提供借鉴,包括培养充分的危机意识,及早预警,并促使各团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3月11日的补选中,新界东范国威以183,762票当选(得票率为44.6%),九龙西郑泳舜以107,479票当选(得票率为49.9%),港岛区欧诺轩以137,181票当选(得票率为50.7%)。民建联在选举协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得到建制派的广泛认同。尽管建制派在本来希望较大的港岛以9,547票之差险输,但在并没有被寄予太高期望的九龙西却两次补选都赢了。 建制派的胜利主要得益于民主派的内部分裂。在这次西九补选中,主流意见认为冯检基分走了民主派阵营的选票,致使与冯检基同一选区的李卓人得票下降。另外,李卓人请来最激进的占中人士助选,结果却两边不讨好,既没能得到激烈的本土派的支持,又把温和的泛民也得罪了。本土激进派这一次袖手旁观,甚至呼吁支持者不投票,导致整个投票率达不到50%。如果泛民齐心只推一人,或会刺激一些平时不投票的人因为感动于民主派空前团结而出来投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民主派力促分开补选,本希望囊括两席,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泛民选民被迫在冯检基和李卓人中二选一,结果两人都败选。 危机意识 民主派这次并没有发挥出全部潜力,优秀的人才也没有全部参与选举,他们可能会在正式选举的时候才出现,所以建制派在未来选举中面临的危机更大,因此不能把这两次选举当成常态,也不能期望反对派次次都分裂。建制派的胜利还迫使反对派也大搞统战,而反对派比建制派更容易拉到中间摇摆的个别商界政团或中产专业团体的票。可以预想,如果以后每次投票,他们都和泛民捆绑,就像2003年出现的情况一样,那将会非常麻烦。 接下来两年的危机可能主要不在于立法会议员,而在于政府和整个执政联盟,在于建制派的内部是否有较大竞争。建制派各政党和执政者应形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政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赢得选举,这是政治生产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持久地得到市民支持,就必须重新扫描整个政治生产链,看看到底哪个环节可能出问题。而且要建立健全的机制,让每一个部门都有全局观念和国家及全港治理的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现在香港不少政治领袖都只是谋一隅,谁谋全局反而削弱局部优势,削弱专项竞争力,可能会先牺牲,被淘汰。这样的话,选举“战场”上留下来的会有多少是以大局为重的?这可能会形成逆淘汰。正确的机制应该优先留下以大局为重的,而凡是不顾大局的就算短期能赢,也不应留下来,这种机制要靠中央统筹建立。 另外,要尽可能替换掉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他们的劣绩往往是“票房毒药”。建制派希望支持政府有效地施政,当一些避事、搞事、乱作为的官员受到反对派攻击时,建制派将进退维艰,两边不是人。如想在选举中得到更多支持,要尽可能丢掉包袱,轻装前行。接下来三至六年都是选举年,包括区议会选举、立法会选举和特首选举。官员推出的政策都应以市民接受程度和对选举的影响为主要导向来检测,评估是否应该推出、何时推出、如何推出,以及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有助于争取民心的政治大局。 由于现在立法会分组中建制派均过半,市民不管支持哪一个派别,还是只是中间观望,对特区政府的期望都只会越来越高。选民是很健忘的,不会记着政府的所有建树,如果执政方没有进步反而退步,就会让市民非常失望,进而失票。市民经历过占中的痛苦和旺角暴乱的恐怖,同时对泛民在议会中“拉布”十分反感,但是意识形态上未必完全转变过来。虽然不少市民认为反对派的行为幼稚,但如果反对派能够反省改过,被迫追求优质民主,这部分人还是会投票给他们。 排兵布阵 建制派在选举中应该用最强的参选人加上最强的助选团队,强强联手才更能创造奇迹。要先搞清楚谁才能够打胜仗,能达成战略目标。建制派不应该光看招牌,各个党派中都有精兵和庸兵,要分开来,将好钢用在最好的刀刃上。选举也要计算成本效益,不能每位候选人都不惜一切代价去打去保,要按照市场规律派出最强的团队。不能赢或者表现不佳的就要换人,以结果为导向,这样才能让主战部队保持良性竞争并维系内部斗志和士气。 西九两次补选就达到了这个效果,郑泳舜作为民建联候选人,竞选活动启动比其它区晚两个月,但是成绩却更好,就是因为使用了九龙最优秀的团队,还抽调了民建联各支部最精英的成员。此次选举的经验是要以最精英的助选团队配合最有潜力或号召力的候选人,才能最大程度上争取到该区议席。而有的区竞选团队内部没有协调好,没有形成“上阵父子兵”那种合力,反而搞成了大合成,效率较低。此外,政治上的私人恩怨应该绝对服从于大局,否则会错失良机。 另外,即使是最强的团队也要全天候战备值班。现在经常是打完就散,变成民兵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然而光靠民兵是不行的,应该要打造专业的选举常备部队,全天候、现代化,并且装备精良。 奖惩分明 现在的选举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强调战场纪律和专业管理,结果更加重要,因此选举失利后要问责,甚至追究连带责任,这样能够迫使竞选团队无路可退,全力以赴。同时也应该看到选举过程中谁能力最强、出力最多,论功行赏,奖罚要更加分明。 目前的政治架构可能仍然容许搭便车者坐享其成,如果不把搭便车者变成命运共同体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一部分,有人就会成为政治综援户。建制派要参考国企改革,不搞按人头分红,不按区域分配或者谁穷谁拿的最多,不然客观上有人会选择甘于贫穷,这样既不用那么辛苦,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如果某一党派的人才和政治资本较多,就应该分得更多的政治股权和出赛权。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激发该阵营的最大潜力。分红多少按照政治投资和贡献力所占比例而行,大家才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更加拼命干。现在个别区是吃“大锅饭”,干得好不好分到的一样多,如此这般,就会效益不彰。 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陈凯欣是跨党派候选人,各党派的精英一起为她助选才取得成功。补选时各党派众志成城,支持一队,但2020年立法会选举时各队并进,陈凯欣只能靠自己团队,因此就要考虑如何继续保持战斗力。2020年选举,相当于全运会而非奥运会,建制派各政党都会优先保障自己的候选人,竞争会比现在更激烈。同一光谱、同一色系中的竞争远比不同阵营间的竞争更激烈。 随着内部竞争加剧,各党派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甚至客观上同室操戈,这样不利于大局。协同作战,互帮互助,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才会提高。故此,要加强建制派内部民主,除了高层协调,党派内部也要进行投票排位,先由党派内部投票选拔,再请同乡会、地区团体、友党审评,候选人不仅要在本政团有较高威望和支持,也要与友党友团有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预选出获得最广泛支持、最杰出的人才。 建制派两次补选胜利,在法律和政治上形成打击力量,逼迫对手更新换代,对手现在涌现出一批经过千锤百炼、九死一生而幸存下来的豺狼虎豹,野外生存能力更强,更积极主动,因此建制派也需要持续优化策略。未来两年时间,要检视和促进现在的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对区议会和基层的帮扶支持,将在位议员和对手能力最强的一批进行比较分析,捉对厮杀,善用田忌赛马策略,不适合者,要么换区,要么换马。 跨界别参选 各党派都希望跨界别参选,因为如此既可以独立作战又可以合成作战,这是未来香港选举的大趋势。这次陈凯欣的策略就是如此,她甚至和反对派也有联络交流,其目的是拿到中间票。香港选举今后可能会部分变成选人不选党。个人因素叠加政党因素,强强结合才会更有利。 此外,建立和强化政治旋转门,有些人才可以跨党派培养使用。主要政团的第二、第三梯队优秀人才,如果将其转会到其它政团,可能会让对方如获至宝,可以变成正选或前锋,激发其更多潜力,同时也逼迫原政团的正选更加努力。现在一线政党的第二、三梯队都有萎缩的趋势,原因之一是缺少轮换机制。政党之间也是一样,选不赢就换政党,让其它政党试一试,迫使有机会者更加拼命,也让其它政党有奋斗目标。泛民涌现很多人才,就是因为这一机制,每一个都是野生动物,天生天养,高吸纳,高淘汰率,反而容易产出猛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