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 天大报告 国民党两岸新路线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郭振家 2020-11-02 中国国民党在第二十届第四次全代会上,对“九二共识”的表述和内涵进行了调整,凸显国民党的单方面意愿,其行文强化的所谓“主权意识”也不再符合“两岸共识”的范畴。然而,大陆对此可以保持适度的沉默,以静制动,先观察国民党的下一步走向再做应对。 2020年9月6日,中国国民党在第二十届第四次全代会上,提出《现阶段两岸政策报告》,对“九二共识”的表述和内涵进行了调整。虽然这与之前传言的“九二共识”被删除有所不同,但此次调整之后的文字表述凸显国民党的单方面意愿,其行文强化的所谓“主权意识”也不再符合“两岸共识”的范畴。然而,大陆对此不必过激反应,可以保持适度的沉默,以静制动,先观察国民党的下一步走向再做应对。 国民党的选举困境 2020年1月,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大败,仅获得552万张选票(得票率38.61%),不敌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817万张选票(得票率57.13%)。国民党内军心受挫,检讨反省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此次韩国瑜败选原因,首先在于韩国瑜在担任高雄市长才几个月时就准备参选2020“总统”大选,被一些台湾民众看作是“原罪”——这也解释了最终国民党在高雄选区的“立委”参选为何全军覆没,甚至一些绿营人士在韩任职不足一年之际就准备“罢韩”。所以说,韩国瑜个人因素恐怕才是败选主因:观察政党票的话,国民党获得472万票,略逊于民进党的481万票,并未相差太多。可见,国民党实力犹存,本不需要过于妄自菲薄。 当然,相比于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的大胜,这次“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最终仅仅斩获38席(比2016年仅增加3席),距离撼动民进党的61席差距还很远。因此,1月选举之后,国民党内的反思之声大起,其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国民党如何改进,才能在选举中获胜? 新任党主席在两岸路线上的调整 国民党当然需要改革,其僵化的理念和组织结构难以吸引年轻人支持,选举中屡禁不止的派系倾轧,以及对抗民进党软弱无力等现象,最终导致屡遭败局。然而,当江启臣将改革的目标对准两岸关系时,无疑是“射箭瞄错了靶、看病开错了药”。 早在表态参加国民党主席补选时,面对党内的选举困局,江启臣就断然提出了对“九二共识”的质疑。江启臣2月曾公开表示:“‘九二共识’显得过时、欠缺弹性,也逐渐流失民众信任。中美地缘对峙的升高,也迫使台湾需要重新平衡两岸定位。”3月7日,江启臣当选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首次发表谈话,根本未提及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及“九二共识”。6月19日,中国国民党改革委员会发布《两岸论述组建议案》,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台湾人民不会接受,在‘中华民国宪法’之下,没有‘一国两制’的空间”。 江启臣主导下的两岸政策论述受到国民党内大佬的普遍批评,也使得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出现分裂迹象。洪秀柱、马英九等前主席纷纷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而一些年轻党员则提出了废除或者替代“九二共识”的主张。9月6日下午,冉龄轩、蒋权瀚等135位党代表连署提案,建议以“ECFA共识”代替“九二共识”作为海峡两岸当前“实质、对等、官方、和平”的两岸关系新解。这种提案完全是本末倒置,但也凸显了国民党青壮派对两岸认知的混乱。 正是在如此分裂的局面之下,江启臣最终再次回到了“九二共识”,不过这其实是一个“异化”的“九二共识”。此次全代会发布的《现阶段两岸政策报告》提到:“中国国民党执政时期关于‘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于‘中华民国宪法’,也是两岸求同存异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应用以延续两岸互动,并以此寻求互动方式与时俱进。”同时,补充了国民党对于两岸互动的基本态度是:“两岸官方互动必须尊重‘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中国国民党数十年来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与中共的‘一国两制’,因两者均将消灭‘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 开历史“倒车” 国民党的新论述引起两岸学界的担忧。“九二共识”的最大意义,是其保持了“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一中”属性,但又给了海峡两岸各自解释的模糊空间。 此次关于“九二共识”的争执,表明以江启臣为代表的青壮派并未说服国民党传统大佬取消“九二共识”,而是将“九二共识”以某种包装再次出现。表面上,国民党对于“九二共识”的新论述是国民党因应选举的需要,以“中华民国主权论述”来确保在台湾不会被“污名化”或被恶意攻击,从而希望护送一批国民党人士在各个选举中取得获胜的机会。然而实质上,这表明在世代交替之后,国民党新一代领导团体已经不再有“国家统一”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逐渐模糊所谓“中华民国”与“台湾”的界限,与民进党的“本土化”论述已经逐渐靠近。 国民党的新论述严重弱化了国共两党的政治互信。“李红事件”后江启臣以“李红不道歉”为由不允许国民党组团参加大陆主办的海峡论坛,更是反映国民党的自我认知已经越来越缺乏历史担当,越来越可能成为盘踞台湾、坐井观天的政党。 冷静看待国民党的变化 国民党长期以来不断走向弱化,根本原因在于其难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对抗民进党的“革命”挑战。民进党以本土政党自居,对国民党的打压方式层出不穷,既可以查封其党产,又可以在“立法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相关议案,而国民党只是象征性地抗争,并未对民进党形成实质的压力。所以,未来国民党仍然有继续弱化的可能。 大陆需要冷静看待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调整。自从本世纪初以来,两岸关系本来是国民党的强项,因为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强化两岸社会经济联系,是两岸和平稳定的重要维护力量。然而,随着民进党不断强化两岸对立,此次国民党的两岸论述调整也可能会具有某种不可逆性。未来,中国大陆对国民党要冷静看待: 1. 国民党由理念型政党从根本上转变为工具型政党,未来国民党的行为逻辑将充满投机性。尤其是在王金平事件之后,国民党的自私性显露无遗。国民党并不愿意配合中国大陆搞海峡论坛,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而这将成为国共两党互动中不好的回忆和警示。 2. 警惕国民党逐渐走向“独台”路线,这或将成为两岸统一的新障碍。随着老一代国民党人的凋零,新一代国民党人普遍受到民进党“毒化课纲”的影响,他们对于“九二共识”的内涵及重要性普遍缺乏清晰的认知。虽然此次报告中保留了“九二共识”,但其反对“一国两制”的坚决态度以及强调“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已经重挫国共两党互信,两党的公约数在不断降低。 3. 尽管大陆不满意国民党对“九二共识”内涵的单方面解读,但基于岛内复杂的政治形势,未来仍需要将国民党与民进党区别对待。其实长期以来,为了迎合岛内所谓主流民意,国民党在“反独”方面一直流于言辞,所以未来大陆并不太可能期待国民党在“反独促统”方面能有多大动作。对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表述,大陆没有必要随之起舞,可以不予承认以及不予置评,毕竟国民党并未因相关内容而修改党章。尽管氛围不佳,大陆还是要坚持与国民党人士展开交流。毕竟国民党的基本盘(蓝营)仍是岛内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未来实现统一后两岸还是需要以蓝营为基础进行管治 Tags: 两岸关系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反对派立法会“初选”的情况及思考Next: 台海变局与应对 相关文章 防杜非法捕鱼应以合作替代指责 天大报告 防杜非法捕鱼应以合作替代指责 1980年代至2020年香港基层治理的 回顾、检讨与改革建议 天大报告 热点解读 1980年代至2020年香港基层治理的 回顾、检讨与改革建议 中国式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新要点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热点解读 中国式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新要点 俄乌冲突现状与未来走势的判断和应对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热点解读 俄乌冲突现状与未来走势的判断和应对 北部都会区经济民生发展“十事疏”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热点解读 北部都会区经济民生发展“十事疏” 疫情管理模式调整中的社会冲突风险及治理对策 专题报告 天大报告 热点解读 疫情管理模式调整中的社会冲突风险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