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段啸林
2021-12-21
美国对华政策呈现新特点-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大幅度地调整特朗普任内对华的各项政策,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的态势也并没有变化。
一方面,受制于国内的反华势力和社会整体上的抗中情绪,中美关系在拜登第一任期内不可能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美国受到国内疫情和经济问题,以及缺乏盟友的广泛支持等因素,其对华政策虽然表现得来势凶猛,实质的政策执行可能“后继乏力”,象征意义大,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但美国对华限制措施是全方位的,采取多边(而非单边)的举措,在多个“战场”和中国开展可控的竞争,甚至在某些领域可能会爆发低烈度的对抗。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新的特点:
1. 以小博大,主要依靠国际社会的力量平衡中国发展。拜登政府面临国内经济复苏、防疫、两党竞争激化的困境,其精力更多将用于处理美国国内问题上。在对华政策上,主要考量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服务其最大的利益,使用最小的经济、外交、政治杠杆鼓励其它国家(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包括台湾)参与,来实现各方面共同限制中国全球影响力的目的。然而,美国并没有获得盟友切实的保证,德、法、日、韩、新加坡等对美国抗中的态势表示担忧,这也使得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上不敢冒进。
美国看到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必然会采取平衡中国发展的策略。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国会推动以限制中国发展为目的的多边外交,积极寻求新的区域“代理人”。因此,美国大幅度增加对台湾的军售、军援,开展联合军演、训练等,来提高台湾的军事防御能力,就成为其必然选择。
2. 价值观打压。美国会持续以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开放等价值观为由,鼓动其它国家限制中国,推动价值观外交,这样最能鼓动其它国家的保守派,从而推动其它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实现其战略目的。在这一点上,美台沆瀣一气,可能会打擦边球,谋求实质性地扩展台湾的国际空间。一方面,美国会鼓励其盟友和伙伴中的保守势力、反华势力同台湾开展对话交流,开展非敏感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台湾地区领导人也愿意迎合美国的战略需要,鼓吹所谓的民主价值及其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欧、美、澳、日等国非政府组织的交往。
3. 谋求与华再“挂钩”,促进部分领域的务实合作。经历特朗普时代贸易战、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以及疫情的影响,中国在世界供应链中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中美两国的经贸联系依旧紧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财长耶伦、贸易代表戴琪最近都表示,中美将会长期维持经贸领域的合作和相互依赖关系,应当推动“再挂钩”;拜登总统也多次强调在气候问题上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美方对华的经济政策未来会“加加减减”,在某些领域“解冻”、推动合作,在其它领域则推出新的限制性措施。从这个角度讲,在中美经济关系上,两国最多是维持现状,“冻结冲突”。
4. 以台制华采用“挑衅”的方式。虽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前助理国务卿拉塞尔、两岸问题专家葛来仪都认为武力统一台湾不是中国的首选,反对“台独”、坚持“一中政策”,仍将是美国对台的主要政策,但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对台策略正采取渐进的、“切香肠”的方式加以挑衅,多次允许美国国会议员和现任官员访台、频繁地派出美国军机降落到台湾的机场、故意透露美军驻台帮助台湾地区训练军事人员等,增加美国对台军售的频率、数量和武器等级,在大陆设定的红线周围“游走”和试探,给岛内“台独”分子释放错误信号,挑战中国大陆的底线。
美国对台湾政策新动向
美国最近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频:参议院相继提出《武装台湾法》和《台湾威慑法》,以持续提升台湾的军事防卫能力;多位重量级国会议员和高级行政官员陆续防台,并在供应链、防疫、军事、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与台湾方面开展对话与合作;美国国务院8月份批准了向台湾出售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中型自行榴弹炮系统及相关设备,而后又提出向台出售美制鱼叉飞弹系统。
2021年11月16日,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视频会晤。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问题,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习主席强调,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拜登在会谈中表示,美国仍致力于在《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的指导下,执行“一中政策”,并强调,美国强烈反对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单方面行动,重申美国帮助台湾强化军事防御能力的承诺和决心。同时,他也强调了管控战略风险的重要性。
总体上看,由于台湾当局的渐进式“台独”政策和美国“切香肠”式介入,两岸关系在较长时期内将处于低烈度的对峙状态,但对抗基本可控,两岸可以维持基本的稳定与和平。大陆应当在“喧嚣”中保持战略定力,把握主动权,稳步开展长期的“防独”和“促统”工作部署。
大陆短期内对台政策设计
短期内,大陆对台政策应以保持战略定力为主,可采取恰当的军事反制和威慑。采取适当的军事手段,目的是争取和平,为两岸全方位的经济、社会交往创造和平的条件。
1. 大陆应以政治斗争为主,对于美台实质合作的部分则坚决斗争,不“随风起舞”,避免全面对抗或者高烈度的措施,应以灵活多样的军事遏制策略为主,保持战略定力。此外,中国大陆可适当提高军事行动的透明性,同时做好预判:一方面,这样可以减少误判,避免发生意外的军事冲突;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上形成我方因民进党“倚美谋独”、美方“以台制华”而被迫“还击”的有利态势。
2. 对台经贸要“一分为三”地处理,即稳固两岸交流的基本盘,在互补性极高的产业和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在中间区域实行灵活的经济交往策略。具体来看,应当选择一些政治敏感度不高的产业和领域,作为两岸经济交流的基点,稳定两岸交流的基本盘。在互补性极高的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以地方政府、产业界和学者为主导,在人才引进、采购、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持续性、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同时减少中央政府的干预和媒体的关注。在中间区域,应当视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惠台或经济制裁的措施。
另外,在经济交往中,我方应当减少甚至停止以特定人群为对象,或者以影响台湾地区选举为目的而实施的采购或者其它惠台政策,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效果有限。同样,应当持之以恒地推动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国民待遇”,但反对“差别对待”,不搞“超国民待遇”。
3. 善于捕捉美台之间的分歧,为我所用。在军购问题上,美国批准的军售案不一定符合台湾的“防卫”需求,时有“质次价高”的交易发生,在台湾岛内引起很大争议,这也不符合岛内实现“国防自主”、推动“国舰国造”的政策主张;在高科技产品禁运问题上,台湾半导体产业界十分担心美、韩借机开拓在中国大陆的市场,而只有自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牺牲品;在资讯安全、供应链安全、食品安全、自贸谈判上,美国所求甚多,而能给予台湾的实质性优惠有限,这些矛盾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激化,我方可以在舆论、经济交往等具体政策上善加利用,降低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民意支持度,赢得台湾民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