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李晓兵
2022-7-25
从世界变局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确定香港的战略地位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已进入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局势深刻变化的全新历史阶段。香港特区应以其综合的角色功能、产业优势、社会发展、治理水准和高度国际化,继续更好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杠杆战略作用。
在香港未来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这一重大问题上,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及其执政团队在施政决策过程中,应有更开阔的战略视野、更高远的前瞻性和更紧迫的使命感。香港的沧桑巨变见证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荣辱,“一国两制”实践更是让香港经历了从洗刷民族耻辱到投身民族复兴的历史转型。在践行“一国两制”的历史新阶段,香港既要坚持和扩展自身国际化优势,更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一起开辟新形势下的全球化发展空间。在世界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香港特区应该彰显担当,积极探索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模式,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大胆地为全球发展提出新理念和新方案,做东西方文明竞争共存的最佳桥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长三角深度合作不断加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中国整体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新态势、新局面,各大城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按照各自的节奏向前发展,而是进入到一个区域整合发展和区域联动发展的新阶段。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与政策实践必须适应和支持国家的新发展格局。香港特区要不断拓展“一国两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一国两制”实践的高度和层次,要始终保持“一国两制”实践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香港特区应该主动积极与内地各省市在各个层次展开全面而深度的战略合作,努力为“一国两制”实践创造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让香港和内地各自的产业优势相互支撑,充分释放发展动能,不断造福于香港和内地人民,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要避免成为美对华战略博弈的零和战场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杠杆,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新秩序的演化杠杆,但这一进程已经触及对美国霸权体系的正面挑战并引发激烈反弹。美国对“香港牌”的利用逐步呈现出严重的“新冷战”与零和博弈趋势,从而危及“一国两制”的外部条件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断实施各种超乎常态而又进退失据的政治操作。2019年9月,黄之锋在柏林公开宣称,“如果现在是新冷战时期的话,那么香港就是新的柏林”。整体上看,1997年英国从香港撤退之后,美国和英国便形成了战略默契,英国的自顾不暇让香港呈现出“英退美进”的态势和格局,这是美国在全球布局实现其主导的世界秩序的重要一环。2019年的“修例风波”更是实现了从“英退美进”到“美国主导”的战略转换。尽管有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的应急管理和控制,香港平台仍处于美国新冷战谋划攻略之中,“香港牌”仍在影响中国与西方关系走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香港务必避免成为美对中战略博弈的零和战场。
在大国博弈不断升级和持续展开的背景下,香港特区某些政治力量试图以“自由、人权、民主”甚至“自决独立”、“时代革命”的旗号,吸引世界的眼球,进而将香港塑造成为今日的柏林,最终在中美之间引发一场21世纪的新冷战。港独国际路线也在策应和扩展这一新冷战议程。由此,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香港无疑就具有了新的战略价值,就有可能被各种政治势力赋予新的角色。如果说上个世纪柏林曾经被用来作为东西方阵营较量的前沿阵地,那么香港则可能在新的形势下被塑造成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对中国展开深度战略对抗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前沿阵地和政治堡垒。在这一重大战略问题上,香港社会各界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陷入被动的战略态势之中。香港既要汲取冷战时代柏林的教训,也要从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沦为“雇佣兵城市”、“游击战战场”而带来的管治危机和宪制危机中觉醒,绝不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裹挟而沦为今日东西方战略冲突的前沿阵地,更要顺势而为、主动完成角色转化和自我重塑,升级迭代成为中国与西方各国通畅交流、互惠合作的枢纽中心。
探索“一国两制”新阶段香港的新角色和新功能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展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推进,将为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赋予新内涵,确立新目标,引领新方向。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重申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八大中心”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基本格局与纲目,也理应成为特区政府施政布局的战略指引。
在诸多新角色和新功能之中,香港特区应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干劲,重点发展创科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高端科技和产业领域,助力中国产业升级和抢占国际市场。为此,香港要善于利用优质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资源,以高薪酬、高福利和高水准的国际化生活环境和制度条件,吸引和延揽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做好“北部都会区”规划,与深圳等内地创科中心城市深度合作,发展成世界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创科项目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
除此之外,关于香港特区的新角色和新功能,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 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背景下香港特区角色的重塑;
-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香港特区新角色;
- 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与香港特区新角色;
- 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建构与香港特区新角色;
-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推进与香港特区新角色;
- 国家完全统一目标实现与香港特区新角色;
- “一国两制”实践发展与重大历史转型进程中香港特区新角色;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展开与香港特区新角色。
特区政府新设“中策组”的研究重点及相关政策局的政策制定应聚焦上述课题,在施政报告及专项规划中体现国际视野、国家战略视野与香港本地视角的有机结合,展示“爱国者治港”的贤能政治水准。
探索“后国安法时代”香港特区有效治理的新模式
进入“后国安法时代”的香港特区,应在兼顾发展与安全的同时,着力探索有效治理实践的新模式,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这既是当代中国作为一个成长中大国的必修课,也是香港特区保持繁荣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和坚强保障。
新一届行政长官及其执政团队上任后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稳妥安排防疫各项工作,优化机制和流程,稳定疫情防控的既有成果,避免因为防疫过程的人为和制度因素而出现反复,积极努力促成香港和内地早日恢复通关。对于困扰香港社会多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重点,也是赢得民心、建立信任的关键一招。在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经济与房屋问题上,要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守正道,出实招。从治理模式上,要适度调整小政府模式的消极定位,展现有为政府与责任政府的积极作风,在政策设计上不应过于计较眼前利益:一方面努力推进历史累积问题的解决,逐步清还旧账;另一方面躬身贴近基层、聆听呼声,和七百多万市民一起守望相助,共渡难关,协力探索符合香港特区现实和可持续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不论是创科产业发展、打造北部都会区,还是排解民生忧难,以及履行宪制责任、推动实现《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目标,都是香港特区新一届政府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重大问题。在中央已经为香港撑起安全法治大伞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虽然其战略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战术重要性却在增强,对于织密织牢香港国安法网仍有不可或缺的制度建设价值。在“一国两制”新阶段,香港特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开放,同时也要实现从向外联通到向内生长的转换与整合,要牢固地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基本立场,从国家未来发展所需和香港特区的战略地位及其所承载的新角色、新功能这一维度,进一步优化香港特区治理体系,提升香港特区治理能力,推动香港特区有效治理目标的实现。
在香港国安法得到有效实施的背景下,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和有效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夯实宪制基础:宪法与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区宪制基础,同时在“后国安法时代”保持宪制基础的开放性和可塑性,善用中央全面管治权的顶层保障作用,发挥香港高度自治权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2. 履行宪制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做到全面准确理解和实施基本法,建设香港的贤能政治体系与良政善治秩序。
3. 厘清宪制角色:香港特区政治体制下行政长官、立法会、法院和其他主体的职权与社会角色需有规范和习惯的综合调控及引导,分工协调,依法履职,提升综合管治效能。
4. 积累优化宪制惯例:“一国两制”是一个丰富的制度体系,内部存在复杂多样的惯例性权力互动与责任规范,如特区官员赴京述职、中央官员来港视察、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机制、国安委顾问任命、公务员内地挂职交流等,需进行整理和优化,形成宪制规范的有效补充。
5. 化解宪制危机:抗击新冠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消除“修例风波”的深层次负面影响,推进香港社会和解与团结,为“一国两制”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从源头上杜绝宪制危机的再次发生。
6. 重塑宪制秩序:香港特区良好宪制秩序的形成需要根据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在中央政府和特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需要香港的行政主导体制有效运转。 抚今追昔,放眼未来,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要实现从统一到治理,从区隔到融合,从洗刷民族耻辱到投身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转型,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挥香港新的历史性的独特作用。香港社会各界应该在新一届行政长官李家超及其执政团队的带领下,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机遇,对接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上下一条心,力往一处使,重新为香港定位、重新为香港赋能、重新为香港加油,共同书写香港新的更美的更辉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