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卢森通
2023-1-30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突然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政府当即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随着战争的持续,当前俄乌冲突已由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间的地缘摩擦扩大为俄罗斯和美西方的军事博弈。迄今为止,这场冲突已经持续近10个月,局势愈发复杂,战争的走势也难以预测。就当前情况分析,俄乌冲突即将进入相持阶段,而这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可从俄乌双方背景势力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形势。
一、俄乌冲突的背景原因
这场冲突的爆发是北约持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和生存空间的结果,而乌克兰采取的外交策略也是激化矛盾的动因。一直以来莫斯科视乌克兰为俄国和北约的缓冲地带,但近些年乌克兰执意加入北约,从而引发俄罗斯对失去北约缓冲区的极度警惕,决定实施武力制止。但究其根本,还是美国一味地搞集团政治、对抗外交,长期漠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最终导致大国关系失去平衡,出现地缘政治悲剧。因此,冲突从一开始就是涉及多方利益的国际政治问题,也正是美国和北约的参与,导致这场冲突显现出“长期化”趋势。
二、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困境
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大国,资源丰富,继承了苏联70%的军事实力,在国际社会上一直是不容小觑的存在。因此冲突伊始,大多数人面对俄乌之间较大的实力差距,认为俄罗斯会迅速取得胜利。当前情况单就战场局势来看,俄军并没有在战争中占太大上风,反而很吃力。
(一)俄罗斯国内军事动员阻力重重。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21日发表全国视频讲话,宣布从21日起,就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部分动员。随后俄罗斯完成了30万大军的局部动员,并马不停蹄地将新兵派去支援赫尔松,但目前只有4.9万人正在执行战斗任务,其余则在当地接受训练。30万人的动员也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了不小冲击,俄罗斯当局也面临社会和民意的压力。另外,据俄新社11月4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律,允许动员征召重罪者。这样一个“极富争议”的决定,从侧面反映出俄军兵源不足。
(二)俄罗斯战场上军事斗争频繁失利。苏联解体之后,俄军装备和军事作战理论一直青黄不接。俄罗斯将主要精力和资金都用来维持庞大的核武库,常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军事作战理论的更新和提高自然也无从谈起。常规武器装备方面,乌军依靠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以游击的形式对俄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俄方对此几乎是束手无策。俄方的火力配给显得相对落后且笨重,且俄军没有大量装备无人机,这是一个重大装备缺陷。包括各种空基、海基导弹和巡航导弹在内的远程投送武器,是现在俄罗斯唯一的优势,但这类武器价格昂贵,不能持续、大规模发射。在作战策略上,俄军没有抓住战争主动权,作战缺乏灵活性,近期俄军从赫尔松地区撤军就证明俄军军事策略亟需调整。
(三)俄罗斯面临美西方制裁经济低迷。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加码。截至9月27日,俄罗斯总计遭受到12085项制裁,甚至超过了其他国家遭受的制裁总和。这些制裁令俄罗斯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俄罗斯在美国和欧洲的数百亿美元海外资金被冻结,主要的几家银行也被踢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粗略估计,俄罗斯将损失55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俄罗斯中央银行预测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将下跌8%至10%,对此,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就2023年至2025年国家货币政策问题发言时表示:“今年俄经济外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制裁改变了俄罗斯的进出口方向,许多长期对外经济关系被撕毁,所有这些都需要建立新的对外经济关系。”经济下行对国民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影响,普京在今年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19次会议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看到公民的名义收入在增长,但实际收入却明显下降”。在西方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内物价再次上涨,一些备受国民青睐的品牌也逐渐退出俄罗斯市场,直接导致了商品可选择种类的缩减。经济形势也引发国民不安情绪加剧。
三、乌克兰当前的反攻事态
虽然反攻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乌军也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主要原因如下:
(一)俄军体量对乌军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统计,2020年俄罗斯的军事支出达到了6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21.53亿元),占其政府支出的11.4%;乌克兰的军事支出为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99亿元),占政府支出的8.8%。兵员方面,俄军有约90万名现役军人,200万名预备役军人,但乌军只有20.9万名现役军人,90万名预备役军人。武器装备方面,俄军有30,122辆装甲车,乌军则有12,303辆;俄军有12,420部坦克,乌军则有2,596部。空中力量方面,俄罗斯拥有544架攻击直升机,乌克兰仅有34架。虽然乌军依靠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援助,军事力量大幅提升,但无法达到与俄罗斯军备实力相抗衡的状态,且乌军接受的军事援助不是一个完整的作战系统,乌军缺乏成建制的大规模军事部队。战争是奇袭与正面进攻的结合体,“硬件”上的差距直接导致乌军无法在欧美的帮助下迅速获胜。
(二)乌军战斗力较弱,战斗素养不高。当前乌克兰正规军已经消耗殆尽,现在的战场力量主要是战时动员的民兵预备役和普通民众,加上雇佣兵,总兵力应该不少于50万。依照近期被俘乌军自述,很多士兵仅训练几周就被拉去作战。随着俄军接连占领顿巴斯多地,前线乌军的士气近乎崩溃,不少部队都是象征性抵抗后直接投降,这也导致乌克兰启用督战队,监督乌军作战,防止任何一名士兵逃跑、投降。而乌克兰战斗力最强的纳粹武装“亚速营”也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遭俄军歼灭,这对乌军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如果没有雇佣军的加入以及北约对乌军的军事培训,乌军的军事水准想必很难与俄军抗衡达半年之久。
(三)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并非无止境。虽然表面上美国和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慷慨”,但绝非“有求必应”。美国提供M777榴弹炮,德国提供PzH 2000自行榴弹炮,但乌克兰点名向德国索要的“豹-2”坦克,迄今没有着落。这说明北约对乌克兰心存芥蒂,援助也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究其根本,乌克兰政权完全是傀儡,没有自主权;一线官兵是炮灰,被纳粹分子拿枪逼着上战场;军人不知道为谁当兵打仗,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国家没有未来。乌克兰只是美国和北约制约俄罗斯的一颗棋子,美国有意控制战争进程,旨在耗费俄罗斯武器装备,拖垮俄罗斯,让乌克兰局势对本国的武器贸易有利。如果被拉入战争泥潭,美国将得不偿失,且这场战争的波及范围将超出预期。
(四)乌克兰东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煤炭、矿石开发、冶金等事关乌克兰经济基础的企业,大部分位于乌克兰东部城市。被称为“乌克兰的心脏”的东部顿巴斯地区有乌克兰最大的煤矿,是战前乌克兰人口最多、工业最强的地区仅顿涅茨克州就承担了乌克兰20%工业产品的制造。但这些重要的工业区,其中四州已通过“公投”“加入”了俄罗斯联邦。缺少这些工业区的支持,乌克兰经济发展步伐难免放缓。现在乌军主力已全部投入战场,包括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和南部赫尔松地区,导致乌军没有太多机动兵力,在俄军远程火力打击之下只能分散聚集,不敢大规模兵力集结;反观俄军,一线驻扎兵力有限,大量兵力火力机动部署,以火力优势弥补一线兵力不足,保留了大量战役机动军团。综上所述,这些动因的存在导致俄乌双方很难有一方长期占据上风,并快速结束这场较量。战争的“长期化”态势愈发明显,俄乌局势也愈发紧张。寒冬来临,交战双方的处境必将更加艰难。快速平息这场冲突也成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首要难题。
四、我之所获启示与应对
战争在历史渊源深厚的俄乌两国之间进行,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波及范围大,对国际局势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国作为长期秉持“和平与发展”理念的负责任大国,从冲突爆发起就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呼吁各方坐下来沟通对话,争取实现俄乌局势真正的缓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俄乌冲突之余,我们也能从中吸取很多启示与教训:
(一)战争层面。我们可以总结出俄军和乌军在作战方面暴露的种种问题,比如俄军信息化能力不足、乌军缺乏齐全的作战体系等,并在实战演练中合理规避。同时这场战争也成为检验俄罗斯武器和西方武器实战性能的“试金石”,中方可以观察各种武器的作战效果,并扬长避短,进行性能调整。
(二)经济层面。新冠疫情的爆发,令全球陷入因经济过剩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战争的爆发只会让需求过剩、供给不足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当前俄罗斯国内物价上涨就印证了这一点。保持通胀稳定是经济政策的第一要务,我们应制定出详细且多样的应对举措,一旦面临战争,就可尽快掌握主动权维持经济稳定。
随着欧洲对俄罗斯制裁的加剧,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性也会加深,这对我国的出口有利。此外,俄罗斯遭受美欧制裁之后,能源出口将更多转向我国,这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的保障度。我们也要把握机会,让人民币与大宗货物挂钩,从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关注“粮食安全问题”、“金融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三个紧要命题。要重视农业发展,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惠农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大粮食储量,全方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要进一步丰富能源进口渠道,保证能源储量,这样在应对他国能源制裁时才能不被扼住咽喉。
(四)舆论层面。要注意舆论引导,俄乌冲突让世界进一步看到舆论战的威力。我们要争取扩大中国社交软件、中国文化、名人的世界影响力,争取舆论主动权。同时加强引导,让大家自主思考、多方求证,不被禁锢在“信息茧房”。
我方应该认清国际形势,了解西方国家的意图和资本性质,要摒弃“向西方示好西方就会放过我们”的想法,专注自身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如今的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俄美”矛盾更加尖锐,我们应该抓紧时机谋求自身发展,并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当战火蔓延到我们身边时才能从容面对,民族复兴进程才能稳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