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彭波
一、特朗普对华政策的软肋
当下,2024年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特朗普大胜,并在当选为美国第47任总统的同时,实现了“三权合一”。中国研究者普遍认为,特朗普宣称的对华征收60%关税和取消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但是,与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的是,与其上一个任期相比,新任期内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有着巨大的软肋。这是我国必须要意识到的。理由如下:
(一)特朗普其实相当忌惮中国的实力
特朗普有着较强的欺软怕硬的性格,崇拜强者,“柿子挑软的捏”。特朗普在2016大选中,其言论对中国相当不友好。但其上任之后,贸易战却首先是从其盟国打起,然后再跟中国开打。这说明其对中国的强大实力多少有些忌惮。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之前,特朗普声称“贸易战很容易”,但最后的结果是美国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与8年前相比,现在中国实力相对大大提升。因此,估计在新的任期内特朗普对于跟中国打交道会相当谨慎。
(二)美国当前内部矛盾比8年前更加尖锐
在之前的美国大选中,中国话题经常成为首要热点,但是在本次美国大选期间,双方争论的焦点是通货膨胀、非法移民、暴力犯罪、债务、选票造假、经济不平等、俄乌冲突等问题,中国话题双方都很少提到。这在以往是非常罕见的,这说明美国内部矛盾在不断加剧并难以调和。因此,特朗普上任后矛头更可能会首先指向内部,对中国发难会排在其次。
(三)特朗普执政后有求于中国的地方很多
由于美国内外矛盾加剧,而且相对实力下降很多,特朗普上任后将会面临巨大困难。无论是在抑制通货膨胀,还是解决俄乌冲突、中东冲突等方面,若离开中国,特朗普都将寸步难行。尤其是美国当前经济形势并不好,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问题及民主党大选失败的重要原因。2016年特朗普当选时,美国物价相对稳定,特朗普可以放心大胆加关税。今年形势则完全不同。如果说美国对其他国家加征10%—20%关税已经相当困难但尚勉强可以接受的话,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及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通胀一定会失控,重现上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冲击”,美国人民也会更加不满,相当于特朗普在政治上自杀。特朗普上任后一定会拿关税问题来敲诈中国,但权衡利弊,特朗普在落实方面必然会慎重。
(四)特朗普团队的内核发生重大变化
与上一个任期相比,这一次特朗普团队人员发生很大改变。通常认为美国精英更多支持民主党,而白人中下层民众则更多支持特朗普。但是在这一次大选当中,相当一部分美国社会精英“翻红”,转而支持共和党,如马斯克就对特朗普倾全力支持。一批科技精英和风险投资家同样转而支持特朗普。而这批人在中国有着重大利益,他们转而支持特朗普的部分原因,恰恰是民主党坚持对中国升级贸易战科技战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这一次特朗普一旦上台,必然会多少考虑照顾他们的利益,至少要重新考虑对华科技战的得失问题。比如说马斯克就明确反对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因为这会影响其重大利益。
(五)特朗普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美国总统任期的限制,特朗普必须要更关心实际利益。四年前特朗普拉拢俄罗斯来对付中国的机会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在今天俄乌战争和巴以战争难以收拾的局面下,特朗普的既有战略将力不从心。无法拉拢俄罗斯,又得罪中国,特朗普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特朗普一方面展示出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柔软身段,对中国恩威并施。在其下台之后的四年当中,特朗普多次拿美国跟中国进行对比,对中国的治国理政做法及社会发展成绩表示钦佩,表示要学习中国。未来特朗普肯定免不了对中国大加批判,但是实际上对中国的打击措施真正要落地恐怕也存在较多顾虑。
(六)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敌意太强可能吓阻特朗普
现在美国国内相当敌视中国,视中国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对手。美国两党在诸多问题上针锋相对,对中国的敌视却极为一致,而且竞相表现对中国的反对和敌意。特朗普色厉内荏,恐惧真正的强者,并不敢真正跟中国正面对抗,而且他是商人出身,汲汲于实际的经济利益,还要取悦自己的选民,想从外部捞取利益,而不愿意无谓消耗国力。另外,特朗普面临的国内威胁极大,在整合内部当中需要得到中国的帮助。为避免被国内反华气氛所裹胁而不得不走上跟中国全面对抗,甚至于直接军事对抗的道路,特朗普可能反而不敢对中国过于强硬。
总之,当前美国内外矛盾正在不断加剧,实力相对下降,政治重心内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又很多,其分心乏术,实力不足。同时中国实力不断提升,在相当多方面与美国互有先后。特朗普爱吹牛,但并不傻,跟中国对抗没有好处,这样的傻事他不会随便干。由此可以判断,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内存在对华转向的较大概率:很可能是叫得凶,并以此作为谈判的乱码,但是未必见得真敢冒然出手。
二、推动特朗普对我政策改善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相应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并推动特朗普以更大的可能性对华转向。
一是对美国应外和内刚。不必随便驳特朗普的面子,但也不要轻易让步,应展现出自己坚定的态度。如果我对特朗普让步过多过快,反而会让其觉得中国软弱可欺。如果我对其态度坚定,软硬兼施,特朗普可能反而不敢对中国动手。当前,美国方面的最新消息是,因为一贯坚定反华而受到中国制裁的卢比奥被提名为新的国务卿。对此,我不应轻易取消对卢比奥的制裁,以显示中国的坚强意志。特朗普大概率可能继续选用莱特希泽成为新一届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是对华贸易“鹰派”,一直主张对中国加关税以保护美国制造业,但是考虑到中美实力对比及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莱特希泽的上任对中国只有讹诈意义。中国没有必要过多担心,根本不必对美国让步,但是不妨借谈判之机拖一拖,或者借谈判之机进行利益交换。
二是在国际上多团结一些美国的对手。当前美国在全世界的对手很多,无论是俄罗斯、伊朗、朝鲜,还是中东地区的真主党、胡塞武装,甚至哈马斯,都是美国难缠的对手。现在印度、欧洲跟美国的关系也并不好,美国需要应对的挑战很多。如果美国所面临的更加紧迫的敌人足够多,那就没有办法腾出手来对付中国。如果我们不断给美国增加对手,进一步消耗美国的国力,特朗普及美国可能就没有精力来瞄准中国,至少不会太快动手。
三是进一步搞好国内经济。如果中国内部经济发展情况较佳,展现出中国的力量,特朗普就更不敢对中国过于强硬。同时我们应加强内循环,提振内需,改造国内产业结构,以摆脱对美国过大的依赖。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度刺激经济,但是不能过度刺激,以免被国际资本利用。
四是加紧斡旋。如前分析,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内特别需要中国的合作,否则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跟中国对抗,包括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这样的道理,特朗普不会不明白,只是需要斡旋、交换和下台阶的机会。现在我应抓紧巧妙安排,通过特朗普信任的人传递中美合作对其有利的分析,讲深讲透,但不能被其误以为软弱。让其知晓:一方面中国足够坚定,挑战中国可能会“嗑着牙”;另一方面跟中国合作则有名有利有现在有未来。权衡利弊,特朗普就更有可能实现转向。
五是掌握好跟特朗普交易的原则和尺度。特朗普是个商人,非常喜欢交易。中国应对特朗普的原则应该是加强自身、削弱美国,而不是削弱自己、加强美国,尤其不应该因为害怕而做出无谓的让步。同时我应把特朗普本人和美国区分开来,给特朗普的多一点,给美国的少一点。交易可以既给面子,又给里子。面子可以多一点,给其本人;里子少一点,避免过多加强美国实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中美实力对比之下,中国不需要害怕美国。贸易战两败俱伤,美国损失更大。内外压力及困难面前,特朗普在对华政策方面存在较大概率转向的可能性。如果我们一方面站稳坚定的立场,以强大的实力作为中国对美国博弈的坚强后盾;另一方面采取正确的策略,又打又拉,那么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就完全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