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施养正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承载着深化粤澳合作、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使命。澳门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大健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拓展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澳琴文旅康养新地标,这不仅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助力经济多元发展,更是提升竞争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
一、澳琴文旅康养产业:区域发展新引擎与潜力高地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浪潮中,澳琴文旅康养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一)澳门打造区域文旅康养中心的坚实条件
澳门在打造区域文旅康养中心的征程中,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文化维度看,其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有利于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
旅游基础设施方面,澳门成熟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少酒店内设有中医理疗中心,为游客提供艾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务;有精心设计中医药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将历史文化景点与中医诊所、中医药博物馆串联起来,让游客深入领略中医药文化与澳门历史的交融之美。
中医药领域,澳门底蕴深厚。截至2023年底,155家中医诊所每年接待约30万诊疗人次,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和传统中医技法为中医药康养服务筑牢专业根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澳门已然具备成为区域中医药文旅康养核心区域的实力。
(二)澳港合作:开启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机遇
香港在西方医术领域优势突出,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医师,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领先。澳门与香港加强合作可充分整合两地医疗优势,吸引更多国际病人前来就医康养。双方共同搭建国际医疗转诊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澳门可借助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和商业网络,将澳琴的中医药文旅康养产品推广至全球。
(三)澳琴具打造国内特色中医药大健康疗养热门地的潜力
在国内中医药大健康疗养市场中,澳琴地区凭借自身优势,有望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疗养目的地。
在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上,横琴医院“中医治未病+现代医学检测”联合实验室成果显著,基于舌诊AI的亚健康评估系统检测准确率达 98%,为游客提供精准健康评估。依托横琴长隆等景区推出的“主题乐园+康复疗养”组合产品,如海洋疗愈课程搭配温泉水疗,深受游客喜爱,成为大湾区医养旅游的典范。
跨境医疗政策方面,合作区允许澳门医生跨境执业,已引进53名涵盖多领域的澳门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随着跨境医疗政策不断优化、医疗设施持续完善,澳琴地区有望在国内中医药大健康疗养市场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国内游客前来体验优质的中医药疗养服务。
二、澳琴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困境
澳琴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境交通与资源整合难题
澳琴与大湾区内主要城市的交通连接在高峰时段拥堵严重,跨境救护车和医疗物资运输存在阻碍,珠江西岸港口与澳门机场的联动不足,难以满足国际医疗旅客的交通需求。横琴至澳门的医疗资源调配仍需优化。
(二)医疗配套与产业协同困境
现有医疗康养机构多为独立运营,缺乏上下游产业链支持。康复器械研发、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澳门医疗耗材90%依赖进口,供应链成本高昂。中医药康养资源与葡语国家传统医学尚未形成有效联动,限制了产业的国际拓展。
(三)运营成本与人才吸引困境
澳门医疗用地租金高昂,使得中小型康养机构前期投资压力巨大,部分机构不得不转至珠海市区,削弱了澳琴的协同发展效应。
澳门本地医护人员缺口约30%,每千人仅4名护士,远低于香港。本地居民薪资中位数约2万澳门元,低于香港,难以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横琴新区虽有税收优惠,但住房补贴政策覆盖面有限,生活成本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四)政策协调与标准差异阻碍
港澳医师在内地执业需重新注册,药品及医疗器械审批标准不同,限制了高端医疗技术的跨境应用。
澳门采用葡语系医疗监管体系,横琴遵循内地法规,在医疗广告、医疗保险跨境结算等方面存在制度冲突。澳门商业医疗保险无法直接与内地医疗机构对接,增加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和不便。
(五)市场认知与品牌建设滞后
澳琴两地在智慧医疗、精准康复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市场认知度低,技术成果在市场端的转化应用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跨境数据流动受限,澳琴健康云平台仅实现基础信息互通,远程手术指导、实时健康监测等增值服务难以规模化开展。两地医疗资质互认机制不完善,澳门医生在横琴执业需单独申请牌照,影响高端医疗人才的跨境流动,制约了科技康养服务的市场接受度和国际竞争力。
三、打造澳琴全球文旅康养标杆的策略
为实现澳琴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文旅康养目的地这一宏伟目标,需从多维度、全方位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策略,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充分释放澳琴文旅康养产业的巨大潜力。
(一)优化协同发展机制,畅通区域脉络
加速“澳琴医疗走廊”建设,大力推进轻轨、跨境快速通道等交通基建项目。应开通跨境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允许持有特殊许可的救护车24小时通关,保障医疗应急需求;推动珠江西岸港口与澳门机场联动,构建“空海铁”多式联运体系,提升国际医疗旅客通行效率。
成立澳琴文旅康养产业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政策制定与项目推进。明确两地功能定位与发展重点,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难题。借鉴国际先进标准,统一产业规范,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跨境合作项目顺利开展。
(二)强化人才战略,筑牢发展根基
搭建大湾区医疗人才共享平台,探索跨境职称互认机制,建立统一人才数据库,促进港澳与内地医护人员资质互认。实施“大湾区名医工作室”计划,吸引大湾区内知名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坐诊。在横琴试点简化跨境医师注册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促进高端医疗人才跨境流动。
推动高校优化专业设置,鼓励开设文旅康养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针对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文旅康养人才汇聚澳琴,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设立专项基金补贴康养机构租金,试点“先租后让”用地模式,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加大对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口岸通关流程,运用智能化手段提高通关效率。
引入国内外先进康养理念与技术,打造一批高端、专业、综合性的康养机构。建设澳琴健康大数据中心,促进医疗、养老、旅游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造“医疗云谷”等产业园区,吸引数字医疗、基因检测、智能康复设备等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四)创新市场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争取在横琴设立医疗监管“特别政策区”,实施差异化监管。允许港澳药械通目录内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在横琴优先使用,缩短审批周期;试点跨境医疗保险结算,让澳门商业医疗保险覆盖横琴医疗机构;放宽医疗广告审批限制,允许医疗机构借助港澳媒体进行跨境宣传。
与国内热门旅游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开展合作营销,共同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将澳琴中医药康养元素融入其中,借助合作方市场影响力吸引游客,实现客源互荐、互利共赢。实施“科技康养+”品牌战略,举办国际医疗科技论坛,邀请全球专家共商智慧康养发展趋势。开发数字化康养服务产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整合前沿科技体验项目,提升澳琴文旅康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五)深耕健康养生旅游,丰富产业内涵
推动兴建专门的健康养生休闲居所,或对符合条件的现有酒店进行改造,如澳门伦敦人御园、横琴臻林酒店和澳琴中医药文化街周边相关住宿场所,定位为提供长期或短期健康养生居住服务,重点打造中医特色康养服务。
与澳门中医药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康养”产品,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游客体质数据,通过小程序推送定制化养生方案。在横琴长隆等景区设置“科技中医药体验馆”,运用VR、体感交互等技术展示中医药文化与传统疗法,将科技体验与文化传播相融合,增强旅游休闲中心的吸引力。
(六)深化宣传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加强对横琴文旅康养产业的宣传推广,提升知名度。深化与珠海其他区域以及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共同构建“湾区医疗共同体”。与香港、广州南沙、深圳南山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疗产业联盟;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在横琴试点使用国际前沿医疗技术;联合申报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争取将澳琴片区纳入国家数字疗法创新试验区,拓展澳琴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