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交汇的时间节点上召开。在国内,过去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本次“两会”也是本届人大和政协最后一次会议,而新的一年将召开中共十九大,是国家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国际上,过去一年黑天鹅事件频发,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西方国家政治光谱剧烈变动,右翼势力壮大,逆全球化思潮汹涌,中国则顺势走上了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位置。
“两会”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召开,产生了巨大的“窗口效应”。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把握机会,将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国内外公布,展现了中国执政者对国内外大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国内外大局的有效掌控,以及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政府工作报告通篇充满了时代意识、问题意识、担当意识和自信意识,系统表达了中国执政者对于国内和全球治理中重点及热点问题的态度、立场和解决的智慧。
主动回应重要关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三部分组成:2016年工作回顾,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与上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字数减少了1,000多字,但是对重点热点问题的回应更直接,对重点对象群体更关注,态度更鲜明。
首先,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报告将过去一年工作成绩总结为经济运行、就业增长、改革开放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新动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人民生活改善等七个方面,比2016年工作报告增加了三个方面。在谈到存在的问题时,新增城市治理、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第二部分谈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围绕“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民生导向、就业导向,“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其次,将政府工作放在整个国家政治格局之中加以论述。这突出了鲜明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
第三,直面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第三部分谈到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既讲思路举措,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警告,比如在降低企业经营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要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政府要在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 第四,客观对待发展速度和成果分享问题。报告强调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此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定位在“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为了回应对贫富差距扩大的忧虑,报告提出发展成果的分配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要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力争合理有序,不要脱离客观条件。 第五,在港澳台和国际事务此类更受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上,立场更为鲜明坚定。报告明确提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分裂出去。面向国际社会,报告宣称中国始终站在和平稳定、公道正义一边,坚决维护多边体制,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引导经济全球化”。 重视话语方式创新 十八大以来,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被提到重要议程高度,以更有效地将中国鲜活的实践呈现出来。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文本,在创新话语方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首先,重视语言创新。在全媒体时代,总理不仅是向人民大会堂在座的代表汇报工作,也是在向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要使每一位受众都能从报告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产生共鸣,就要避免政治语言的空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话语,比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等,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重视传播方式创新。政府工作报告篇幅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多样化传播渠道进行分众化传播,提高传播精准度和有效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印上了二维码,对内容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外文翻译增加了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英文版,传播报告内容的中国政府网、国务院“两微一端”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重视用事实数据说话。本届政府倡导实干精神,政府工作报告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事实数据说话,一方面通过数据体现工作完成的实效,另一方面通过数据设定奋斗的目标。这种做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体现最为明显,出现了大量的图表、专栏,并辅以专业名词解释,既增强了专业性,也提高了可读性。 进一步发挥政府工作报告的作用 每年为了筹备两会,各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是一场规模大、涉及面广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协作。会期有限、议程紧凑,决定了两会更具有仪式性和程序性意义。因此,要树立全周期观念,除了重视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及其效果实现外,也要重视会前和会后的相关活动及其效果提升,尤其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传播。 第一,强化决策意识,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打造成民主化、科学化决策的典范。做好报告起草的前期调研、资料准备,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热点焦点问题的回应,提高征求意见座谈会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参与广泛性和咨政高质量的有机统一,做好大会审议期间的意见整理和吸纳工作,既要倾听民意,也要善于辨别,防止决策被偏激观点绑架。 第二,强化执行意识,把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年工作的计量表。没有执行力,就谈不上实干。每年两会后,要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进行分工,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委。政府要向企业学习,要努力实现“一责任一部门”,减少或者避免“多部门一责任”的安排。若有此类问题,则要尽量减少参与部门,明确主责部门;能够量化的任务,要有明确时间表,不能量化的任务,要探索可观察的评估方法;要区分应尽职责与创造性履职,给前者以压力,给后者以激励。 第三,强化传播意识,把政府工作报告打造成我国对外传播的品牌产品。将政府工作报告的多语种译文从大会期间发放的会议材料提升为正式出版物,定期出版,国际发行。在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英文版的基础上,探索要点的多语种版本。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重要文件的多语种数据库建设,提高查找的便利性,扩大应用范围。在勤俭节约的原则下,改进政府工作报告等会议材料的印刷水平。 作者为本院特约研究员。本文首发于《天大报告》2017年3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