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秦博 郭健
菲律宾与中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牵涉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多重因素,而这种关系已为菲律宾长期沿袭的反华情绪埋下了种种褶皱。在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中,以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复杂交汇下,这些因素在形成菲律宾态度时带来深远而微妙的影响。这一复杂局面涵盖了从菲律宾内部和外部分别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若干核心原因。
一、菲律宾外部的原因,主要是美日因素
第一个原因在于美国的终极目的是彻底围剿中国,因此将菲律宾牢牢绑定在其构建的印太战车上。南海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与国际安全的动态紧密交织,地区国家的政策选择深受周边国家和大国的制约。菲律宾位于地缘政治的要冲,其与中国、美国等国之间微妙的关系平衡,严重影响其在区域竞争中的角色。美国长期以来通过推动竞争性的“印太架构”,试图加速打造东亚“北约”,重新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这其中包括一系列的“三边”或“四边”安全合作,这些安全合作充当了关键的纽带,使得美国能够借助盟友的“集体力量”来集中应对相关议题,从而展开所谓的“一体化威慑”对华战略,以及面向“未来决定性十年的大国竞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日本的积极支持以及菲律宾的积极响应下,美国主导推进了“美日菲三边架构”,并在这一架构下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美国试图将位于中国南海以及所谓“第一岛链”上的菲律宾纳入其构建的“印太战车”之中,以构筑“印太战略”的新前沿。通过与菲律宾的紧密互动和深度合作,美国得以巩固和提升其一体化威慑能力。这种联动使得美国、菲律宾和日本的联盟体系在关键海域的军事主导地位大幅加强,进一步巩固了所谓的“第一岛链”对华的战略封锁。
菲律宾在美国地缘政治版图中的战略重要性不容忽视。菲律宾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军事和经济合作关系。随着中国在该地区事务中影响力逐渐增强,美国对中国的竞争态度日益强硬。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并应对中国的影响,菲律宾努力在两者间寻求平衡。然而,近期菲律宾政策明显倾向美国,这种明显的倾向比以往都要强烈,将在多个层面上对我国的周边战略环境和区域安全秩序产生多重影响。美国的目标在于重新巩固美菲军事同盟,填补第一岛链的缺口,形成比之前更为紧密、更有能力的岛链战略格局,从而试图对中国施加威慑,特别是在解放军处理台海问题时,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
第二个原因在于美国急切欲借乌克兰危机之后国际局势之变,让菲律宾成为满足美国对安全需求的工具。2022年2月的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对亚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看法更趋消极,将中国视为美国所面临的体制性挑战。美国以中美在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和迫切性作为借口,积极推动其盟友和伙伴就此展开战略合作。这一合作包括事前的计划制定和应对预案的制定,以提高整体遏制能力并增强在可能的对抗中的胜算。因此,菲律宾,作为靠近台湾地区的国家,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具备更加突出的地位。菲律宾的地缘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其西部临中国南海,北部隔着巴士海峡与台湾省相对望,东部濒临太平洋,地处从太平洋到印度洋航线的中段,且位于亚洲与大洋洲、东亚与南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上。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美菲同盟经历了一段低谷,这引发了美国学术界和官方层面对美菲同盟重要性的重新审视。多数美国学者认为,若菲律宾倾向于中国,将在“第一岛链”上形成一处漏洞,这将影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并妨碍其应对潜在台海危机的能力。随着中美竞争的逐渐激化以及台海形势的紧张,与盟友在可能出现的台海危机中强化战略协调和共同行动,成为拜登政府塑造主导地位的盟友体系的重要考量之一。
第三个因素在于美国急于削弱中国在南海已有的基础和能力,以制衡中国在台海地区的行动能力。美国认为南海危机与台海危机互相关联,认为在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多个层面上这两个危机存在着相关性。中国已在南海中南部地区建设了美济礁、渚碧岛和永暑礁等三个战略性岛礁,不断强化这些岛礁上的防御性军事设施建设和武器系统部署。在这三个岛礁上,中国已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导弹和反导系统,并借助改建后的长跑道,在岛礁上起降战机毫无问题。此外,中国还着重在这些岛礁的背后建设永兴岛,作为三沙市的驻地,对南海三个核心岛屿在军事上起到后勤保障和战略联结的作用。同时,中国在该地区还形成了完善的战备巡航体系和一系列成熟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方案。并且,中国还拥有航母战斗群,可在必要时派遣至第二岛链附近,平时对敌产生强大的战略威慑,而在战争时期,可以将敌方遏制在国门之外。由此可见,中国已逐渐加强对南海的控制,其在该地区的部署日益致密。这些军事部署让美国明白,要在该地区持续对抗中国,西太平洋周边的军事基地或许是依托,但一旦开战,这些基地离中国大陆过于近,容易受到中国导弹的打击;而若从美国本土派遣远征军作战,则后勤供应将成为严重问题。因此,美国必须与菲律宾紧密合作,以确保在地理上更为远离中国的地区拥有足够的基地、航空资产或远程火力,以有效应对中国的军事实力。
南海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这种价值足以使美国不顾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坚定地实施反华政策,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对于海权国家美国而言,南海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也连接着三大洲,这对其具有重要意义。放弃南海的控制将意味着放弃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控制,这在国际社会中将宣告美国海权时代的结束。因此,在南海的争夺中,美国定将全力以赴,而与菲律宾的战略联盟只是其实现全球霸权计划的一部分。
二、菲律宾内部的因素分析
第一个原因是中菲南海主权争端问题。菲律宾和中国之间,南海主权争端是突显的矛盾焦点。中国以“九段线”为基础,主张对南海的主权。然而,菲律宾认为这些领土主张侵犯了其独立权益,特别是在黄岩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等地。这些争议导致了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菲律宾多次在国际仲裁法庭上提起诉讼,要求解决争议并维护自己的领土主张。
中菲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在公开化和尖锐化趋势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菲律宾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不断推波助澜,激发民众对华反感情绪。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与中国争夺美济礁失败后,南海问题成为菲律宾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核心议题。近二十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渗透于舆论领域,引起了国内外日益广泛的关注。针对2018年9月社会气象站(SWS)调查数据,有84%的菲律宾人反对杜特尔特政府对中国在”西菲律宾海”所谓”入侵”的袖手旁观。87%的人主张菲律宾应夺回由中国”控制”的岛屿,而86%的人则呼吁政府加强国家军事能力,以保障水域不受中国”侵犯”。而基于”亚洲脉搏”(Pulse Asia)在2019年6月9日一艘菲律宾渔船在礼乐滩被中国渔船”冲撞”事件的调查报告,有74%的菲律宾人认为,中国根本不值得信任。
第二个原因是乌克兰危机引发了菲律宾对于“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海”的想象和应激反应。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菲律宾深切认识到其安全与台海局势密不可分,为确保本国安全,菲律宾迫切寻求与美国进行战略协作。面对乌克兰危机的长时间僵持,对于可能在台海地区爆发冲突的前景,菲律宾充满战略忧虑,其认知不断深化。菲律宾与美国存在条约义务,同时地理上靠近台海,这使得菲律宾在台海冲突爆发或升级时可能承受难民涌入北部吕宋岛以及大量菲侨从台湾撤离的压力。这种局势促使菲律宾政府有意与美国加强军事安全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对美国新开放的军事基地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其中包括三个位于靠近台湾的吕宋岛的军事基地。来自美国兰德公司以及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观点表明,菲律宾允许美国使用这些基地将显著提升美军对台海危机的响应能力,进而有助于遏制北京在台海问题上采取武力行动的意图。此外,考虑到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存在领土争端,位于南海主要岛屿和海域的巴拉望岛对于应对可能的冲突至关重要。通过在巴拉望岛部署军队,美国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持菲律宾应对与中国的潜在冲突。
菲律宾在地缘战略上具备关键的地位,但其军事实力相对有限。通过三方合作,可以推动军事现代化,提升对于所谓“灰色地带”活动的应对能力。此类合作还有助于加强美日与菲律宾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海域态势感知的水平。通过这种合作,美国有机会将菲律宾纳入其广泛的“印太”联盟体系,从而提升美国及其盟友在共同应对台海危机和南海问题上的整体能力。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菲律宾的反华历史最为悠久,对美国和西方具有天然的好感,是最与众不同的东南亚国家。自西班牙殖民时期以来,殖民者屡次对菲律宾的华人进行大屠杀,华人在菲律宾的根基消亡殆尽,确立了菲律宾的反华基础。这使得当地的商业阶层将华裔商人视为对其经济生活和社会流动性的威胁。有时,华人被禁止拥有土地,并被 “引导”居住在马尼拉的某些地区,这些地区后来发展成为唐人街。虽然过去也曾出现过种族紧张局势(虽然一般来说没有达到印尼或马来西亚的程度),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因为菲律宾人对中国人甚至菲律宾华裔不满的主要原因是 “南沙 “问题。
菲律宾和其他十个东南亚国家非常不同,这种异质性在东南亚内部是非常独特的。菲律宾地处东南亚的最东边,是唯一没有受到印度教和佛教以及儒教广泛影响的地区。西方列强来到之前,菲律宾没有自己的宗教,所以16世纪初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伊始,当地华人被屠杀殆尽,天主教控制了菲律宾,以至于当今菲律宾是一个80%国民信仰天主教的国家,其精神谱系很早就被打下了西方烙印。强大的本土帝国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几乎都或长或短出现过,但菲律宾的本土文明跟印第安文明一样几乎不复存在。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强占了菲律宾,对菲律宾进行美式教育和文化改造。二战后殖民地独立风起云涌,菲律宾也作为其中一员而独立。由于菲律宾的独立没有经过与美国的残酷战争,因此菲律宾从宗教上、文化上和历史上,都对美国有最为天然的友好和信任。毫不夸张的说,菲律宾人认为自己和其他东南亚人甚至东亚人都不相同,他们在心理层面对于西方更为接纳。
第四个原因来自于菲律宾朝野对中菲双边贸易和乌克兰危机后菲律宾的能源问题的短视。中国是菲律宾主要的贸易伙伴。在2021年,中国首次成为菲律宾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并位列其第二大出口市场。中菲贸易总额达到了38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9%,占菲律宾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提升至19.9%。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商品对菲律宾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7.57%,中菲贸易持续稳步增长,贸易额达到了804.1亿美元。然而,菲律宾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菲律宾从中国进口大量钢铁、手机、石油、半导体电子设备以及各类日常用品。菲律宾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低价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作为中国最大的香蕉和菠萝进口来源国,菲律宾还出口椰子、牛油果、冷冻水果等。同时,低附加值的矿石使菲律宾成为中国最大的镍矿石供应国。此外,菲律宾在铜、黄金等矿物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菲律宾近年来致力于发展轻工业产品,但中国低价轻工业商品的涌入抑制了菲律宾产业的升级,导致两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很多菲律宾人认为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流向中国,而菲律宾却持续陷入贫困。
能源领域的问题尤为突出。菲律宾自身石油资源匮乏,超过80%的能源需要进口,主要依赖中东国家。尽管菲律宾能够从国际市场进口能源,但俄乌战争爆发改变了局势。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限制甚至禁止俄的油气出口,加上欧佩克+减产政策,导致国际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引发多国通货膨胀。菲律宾也未能幸免,食品和鸡蛋价格上涨,甚至基础的洋葱供应也出现短缺,导致经济疲软和民众不满。2022年,菲律宾债务总额升至13.4万亿比索,较2021年增长了14.4%。国内债务占68.6%,外债占31.4%。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不得不重新关注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南海。过去,菲律宾在马拉帕亚天然气田进行开采,为政府提供了长期收入,满足了大约30%的能源需求。这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是菲律宾对南海资源虎视眈眈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