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正迅速崛起。西方观察家们注意到,南太岛国的领导人往往将中国作为上任后出访的第一站,而非象往常那样去澳大利亚、美国或新西兰。就人数而言,中国在南太拥有最庞大的外交使团。 在经济方面,中国给予南太岛国各式各样的援助,成为该地区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捐助国,捐助金额估计每年在1亿至1.5亿美元之间。另外,中国与14个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之间的贸易也从1995年的1.2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2.29亿美元。
中国在南太的崛起令许多西方观察家不安。澳大利亚一位观察家在2001年警告说:“五到十年之后,我们的近邻效忠的可能并不是我们的盟国。”部分西方观察家认为,中国在南太的长期目标是最终取代美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头等强国。南太作为对美国没有威胁的“美国湖”(American lake)的时代可能不复存在。
西方观察家们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许多南太岛国政府都欢迎中国积极参与该地区的事务。2006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南太时宣布,中国将在3年内向数个太平洋岛国提供价值30亿元人民币的优惠贷款,用以推动双方企业在资源开发、农林渔业、旅游、轻纺制造业、电信和航空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当时的斐济总理莱塞尼亚 ? 恩加拉塞表示,南太地区的外交和政治版图正在发生变化。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迈克儿 ? 索马雷则指出,中国之所以能迅速拉近与南太岛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中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相互学习。”
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大国在南太的争霸不可避免。有西方观察家呼吁,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应对中国的挑战。有人直言,南太可能成为中美间新冷战的温床。更有人认为,中美在南太的争霸战已经打响。该地区有影响力的《岛国商务杂志》(Islands Business Magazine)2007年6月发表的一篇社论说,“自二战以来,太平洋的地缘政治从未象今天这么重要。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向该地区和全世界发出了明确信号:她将稳扎在太平洋。”社论指出,“美国的高级官员遍访南太诸国,并参加了地区论坛。华盛顿将2007年定为‘太平洋年’,还史无前例地将二十位岛国领导人请到华盛顿开会。”
如何评估中国在南太的崛起?中国的崛起真的对西方构成严重威胁吗?本文围绕着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意图与影响力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南太的战略价值与中国的硬实力
中国的大战略
冷战期间,由于面临着西方和苏联的威胁,中国将国家安全定位于传统的军事安全。今天,中国认识到安全是多方面的,中国需要的是“综合安全”。除军事安全外,国家安全也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科技安全等等。中国安全观最根本的变化在于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经济为基础,军事安全是不可持续的。基于这一点,中国于1990年代提出了“综合国力”的概念。提升综合国力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一块基石。强调经济安全并非忽视军事安全,毕竟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军事安全作最后的保障。
中国的安全意识有别于其它许多国家。中国政府不仅要应对国内外的多种安全挑战,更需处理复杂的台湾问题。
就外部安全而言,中国领导人认为,中国在2020年之前不会与其它大国有全面的军事对抗。中国政府在21世纪初作出了明确判断,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然,这一判断也不时受到挑战,尤其是来自台湾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挑战。但总体来说,中国政府的判断是正确的。
中国政府更担心的是内部安全,即国内的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前稳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中国民众已不再有吸引力,中国经济也已与西方经济接轨,成为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中国政府面临着一系列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挑战,如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大的失业人口、急速恶化的环境和政府官员的腐化等。而应对国内安全挑战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内政外交的重中之重。台湾海峡在过去十几年间有过不少惊涛骇浪,如今终归平静。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两岸长期的努力。
上述分析勾勒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所谓的大战略,就是一国追求政治军事安全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大战略有两条主轴,一是国家安全战略,即国防和外交等;二是国家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是相互关联的。如前所述,经济发展是军事安全的基础,也是内部稳定的关键。中国大战略的另一主轴是国家统一战略。国家统一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相通。武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手段,经济的发展和融合则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径。
南太的战略价值
南太对中国有双重战略价值。第一,南太在中国的国家统一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23个邦交国中,6个在南太。它们是吉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帛琉,所罗门群岛和图瓦卢。大陆与台湾的外交争夺尽管相对克制,但仍显激烈(见表1)。许多观察家都同意,两岸外交争夺是大陆参与该地区事务最重要的原因。2008年来两岸就外交争夺达成的默契并未从根本上降低南太对中国统一战略的重要性。
表1. 中国大陆与台湾在南太的外交争夺
国家
|
与大陆建交的年份
|
与台湾建交的年份
|
库克群岛
|
1997
|
|
密可罗尼西亚联邦
|
1989
|
|
斐济
|
1975
|
1971
|
吉里巴斯
|
1980
|
2003
|
马绍尔群岛
|
1990
|
1998
|
瑙鲁
|
2002
|
1980,2005
|
纽埃
|
|
|
帛琉
|
|
1999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1976
|
|
萨摩亚
|
1975
|
1972
|
所罗门群岛
|
|
1983
|
汤加
|
1998
|
1972
|
图瓦卢
|
|
1979
|
瓦努阿图
|
1982
|
|
第二,南太对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有一定的重要性。中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及投资都在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南太有中国需要的资源,包括海产、矿产、木材等。典型的例子是由中国冶金建设总公司投资兴建的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玛当省的镍矿,估计价值8亿美元。不过,中国在南太的经济利益是有限的。2006年12.29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只占中国当年17,600亿美元总贸易额的很小一部分。总的来说,该地区的资源并不丰富,也不是中国最紧缺的。海底资源一时难以开采,而国内局势又时常不稳,威胁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
有争议的是南太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价值。中国目前在南太没有军事存在,但西方观察家们认为这不足以证明中国在该地区没有军事目的。一位西方观察家在2007年指出:“中国参与修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如机场、桥梁、高速公路及要求允许中国船只进入专属经济区,今后或许都有战略意义。”还有人认为,中国对该地区开放旅游和移民,都是中国政府对该地区的“经济和战略渗透”。一个被中国威胁论者反复引用的例子是中国设在吉里巴斯南塔拉瓦岛上的卫星跟踪站。该跟踪站于1997年10开始启用,《简氏防务周刊》立刻宣称这是中国“在南太平洋的战略立足点”。据信跟踪站可用于监视六百海里外的美军夸贾林弹道导弹研发试验场。
南太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显然被夸大了。在后冷战时期,中国并无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中国最大的安全问题是台湾问题。近年来,能源供应也成为中国的重要安全议题。南太在中国对台军事战略中并无重要价值,而南太岛国无一处在中国能源供应和贸易往来的战略通道上。2003年11月吉里巴斯与台湾建交,中国毫不犹豫地拆除了南塔拉瓦岛上的卫星跟踪站。
中国外交战略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为其经济建设服务。为此,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与其它大国的交往,积极改善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如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和中东。同时,中国也扩大深化了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关系,包括拉美、非洲和南太。南太同拉美和非洲有相似之处,都有数个国家与台湾建交,但南太的战略价值相对较小。
首先,非洲和拉美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中国的石油进口约有三分之一来自非洲,而拉美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9.7%。其次,非洲和拉美是中国日益重要的市场。从2000年至2006年,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从126亿美元增加到702亿美元。在此期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从110亿美元上升至555亿美元。尽管中国与南太的贸易也有大幅增长,但毕竟起点很低。南太也不象拉美和非洲那样具有经济潜力。再其次,拉美邻近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学者的研究兴趣也证明南太的战略地位相对较低。中国学者长期关注非洲和拉美,对南太则也无多大兴趣,知之甚少。这点从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中便能明显地看出。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08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有关这三个地区政治、军事和法律的研究文章的数量分别为:南太27篇,拉美819篇,非洲1,138篇。中国主要智库对南太的兴趣正在增加,尤其是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但是,南太研究仍属冷门。
中国的硬实力和美国的防线
尽管国家安全战略不是中国参与南太事务的主要目的,中国影响力的增加终究有利于中国的安全战略。所以,我们有必要退一步问:如果中国的南太战略的确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中国有能力在军事上挑战美国吗?
西方对中国在该地区战略意图的种种猜测多基于对中国“第二岛链”战略的忧虑。所谓“第二岛链”,指的是从阿留申群岛以西向南延伸经马里亚纳群岛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三大“岛链”的构想源于原海军司令刘华清上将1988年给中国海军的一个指示。刘华清当时说,海军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根据这一发展规划,中国海军到2010年应能活跃于第一岛链,也就是从日本以南经台湾至菲律宾;到2025年应前进至第二岛链,并在2050年扩至第三岛链,即从阿留申群岛向南延伸至南极。
然而,规划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美国著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ough)分析到,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起点很低,虽然中国海军已有长足发展,但远洋作战能力依然薄弱。另一位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陆伯彬(Robert Ross)则认为,“迄今为止,中国的军事发展及政治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陆地,而美国则通过其无可匹敌的海上实力维护着东亚的和平稳定和实力平衡”。
另一方面,美国对该地区战略防线的控制很明确。华盛顿认为,南太的大部分地区都不具有战略价值,但须牢牢控制靠近台湾的“第二岛链”的北端,尤其是关岛(Guam)和北马里亚纳群岛(Northern Mariana Islands)。一旦台海有事,美军可在该地区集结、调动。另外,美国在该地区还有三个“自由联系国”(Free Associated States),包括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密可罗尼西亚联邦和帛琉共和国。这些自由联系国同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一道,组成了美国在该地区的防线。根据协议,美国可以在帛琉修建军事设施,但华盛顿至今认为无此必要。美国政府在一份2002年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甚至认为,密可罗尼西亚和马绍尔群岛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不再有任何价值。尽管如此,根据自由联系协议,美国有责任保护自由联系国不被侵犯或遭受侵犯威胁。如果美国认为自由联系国政府的某项政策有背于其防卫职责,它可以阻止这一政策的实施。这就是所谓的“防卫否决权” (defence veto)。
中国在南太的软实力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在南太的战略基础是国家统一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无意也不可能成为南太的军事霸权。但是,中国威胁论者又认为,中国日渐增长的“软实力”同样可怕。他们警告美国,不要只注意中国的硬实力,更要当心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的软实力
严格地讲,软实力不同于影响力。影响力可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包括武力和贿赂。根据“软实力”一词的发明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的定义,软实力是指“当你能让别人羡慕你的理念并想你所想的时候……你不需要太多的棍棒和胡萝卜便能让他们跟着你走。”所以,软实力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效仿的国家越多,软实力则越强。
如上所说,不少南太岛国欢迎中国参与该地区的事务,采取了“向北看”的政策。但它们看的大多是胡箩卜,如不带任何条件的无息贷款、大型援助项目、免费的访问和高规格的接待。有的岛国靠它国捐助生存,而中国则成为传统捐助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之外的一个新选择。中国的影响力的确随之上升,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软实力的增长。 胡箩卜没了,影响力可能也就消失了。
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南太与亚洲地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很少。有当地学者指出:“尽管南太地区人口、贸易和投资的趋势都早已转向亚洲,因为英语语言、基督教、西方式的教育、娱乐、组织结构等原因,西方在其它方面的影响力会依然存在。太平洋岛国的学校、电台和电视台关于亚洲的宣传和教育远远滞后于两地区间相互交往的发展。而亚洲人对这些岛国了解更少,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
另外,中国在南太有一系列的形象问题,尤其是在社会基层。作为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其吸引力。但是,意识形态的差别依然存在。南太诸国都有很强的基督教传统,冷战期间基本属于西方同盟,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至今抱有成见。南太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较深,对中国的政治形态有不同看法。中国的经济援助有时也被认为滋长当地政府的腐败。
部分中国国民和移民的不法或不检点行为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2002年,斐济警察专员公开表示,亚洲人(其中主要是中国人)组织的犯罪活动已“失去控制”。近年来中国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令当地居民感到不安。他们认为这些新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贿赂地方官员和政客。虽然岛国政府大多支持和欢迎华人经商,许多当地居民却对华人的经济活动心怀怨恨。他们有时将对政府的不满发泄到华人身上,演变成排华事件。2006年4月和11月分别发生在所罗门群岛和汤加的针对唐人街的骚乱便是典型例证。
中国政府对当地华人引起的问题是清楚的。2006年4月所罗门骚乱后的第四天,广东省侨务办公室主任吕伟雄和同事郑建民便以私人身份赴所罗门考察,历时五天。回国后,两人提交了一份令人震撼的调研报告。报告严厉批评了大陆新移民,其中百分之八十来自广东省。这些新移民大多语言不通,也不懂涉外贸易知识,因不堪国内的竞争压力而盲目随着“走出去”的潮流走出去。他们一无所有,急于求成,无所畏惧,经常干出一些饮鸠止渴的事情。报告指出:“许多‘离谱’行为,不但受到老侨的鄙视,更使当地人从原来对中国人的尊敬转向怨恨。”报告更从国家形象的高度分析海外华人的行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但如果遍布各国的中国人在世人面前形象不好,无论中国硬实力如何强大,无论如何宣传‘和谐世界’,都无法赢得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尊重和信服。”
问题是,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影响毕竟有限,难以规范海外华人的行为。中国形象的改善也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西方的软实力
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在南太的形象与中国的形象形成对比。
南太平洋包括三大族群文化地域: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密可罗尼西亚(Micronesia)和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美国的软实力在密可罗尼西亚占主导。根据自由联系协议,密可罗尼西亚联邦公民可免签证在美国生活、工作和学习。作为自由联系国,马绍尔群岛、密可罗尼西亚和帛琉都加入了对伊拉克的“意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三国数以千记的国民在美国军中服役。而非自由联系国的汤加也在2004年派遣了一支45人的部队前往伊拉克参加美国的“意愿联盟”行动。这些都是中国不可企及的。
澳大利亚的影响集中在美拉尼西亚,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处于澳北部及西北部边界。澳大利亚与南太的关系可谓根深蒂固。澳外交与贸易部就澳在该地区的作用作了如下概括:
在一些岛国迈向独立的时候,澳大利亚帮助构建了这些国家,包括经济基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和政府管理理念。有些时候,我们将我们的机构设施及其理念传给了它们—宪法、议会、公共服务、法律制度和安全力量。澳大利亚是该地区主要的进口和投资来源地,也是主要的捐助国和国防安全伙伴。
尽管澳大利亚在南太有不光彩的殖民历史,有时也被视为粗暴的“老大哥”,各国政府在危机时刻仍会向澳大利亚求助。1990年代,澳大利亚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岛的和平进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自2003年以来,澳大利亚向所罗门群岛派遣了大批维和部队,花费了数亿澳元。
与其它所有国家相比,新西兰与南太的文化关系最为密切,而文化是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不过,新西兰的软实力主要还是在其北部和东北部的南太岛国,即波利尼西亚文化区。新西兰6.9%的人口是太平洋岛人,奥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波利尼西亚城市。有些岛国生活在新西兰的人口甚至多于居住在岛国本身的人口。例如,79%的库克岛人、81%的托克劳(Tokelau)人和93%的纽埃人居住在新西兰。汤加、萨摩亚和图瓦卢都有大量人口居住在新西兰。这些极为密切的家庭关系是各岛国政府不可忽视的。库克群岛曾经在奥克兰设有一个议会席位。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的重要人物都跟新西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曾经在新西兰学习过,或是有家庭关系。
美、澳、新,再加上在南太还有领地的法国,西方的势力范围涵盖整个南太。
中国要想拓展在南太的软实力和影响力,需参与地区性组织。中国已是南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一员,但在地区性组织中的作用尚不及西方国家。太平洋岛国论坛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组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成员国,中国是14个论坛后部长级对话伙伴之一。其它国家包括美、英、加、法、意、日、欧盟、南韩、印度、印尼、马來西亚、泰国及菲律宾。南太另一重要组织是太平洋社区(Pacific Community)。澳、新、法、美都是成员国,中国则不是。
中国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关系
中国若要融入南太,建立以软实力为依托的长久影响力,须搞好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区域大国的关系,中国的政策如果不被澳新接受则缺乏成功的基础。尽管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深,中国与澳新之间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隔阂,如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安全意识。中国面临的挑战显然是巨大的,但将澳新推到一边不但不切实际而且也无益处。南太对澳新两国意义之重大是无可置疑的。原新西兰高级外交官、现任新西兰国际关系学会主席布莱恩·林奇(Brian Lynch)强调,新西兰与世界各国都有关系,“但我们只对南太有外交政策。” 林奇解释说,如果新西兰跟其它国家的关系出了事,问题可能不大。“如果我们在南太出了事,那我们肯定有麻烦。”
中国有必要与澳新保持良好关系。首先,澳新两国在大陆与台湾的外交争夺中能起重要作用。尽管两国政府都旗帜鲜明地站在大陆一边,中国的正面形象有助于压制那些反对一中政策的政治力量。两国政府也能在台湾问题上替中国政府向一些岛国施压。1999年7月,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决定与台建交以换取台23亿美元的投资与贷款。澳大利亚强烈批评巴政府,结果巴台建交只持续了几天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澳新两国在中国的安全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澳大利亚。澳是美国的盟友,可在中美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同时,澳在东南亚颇有影响力。澳也是中国天然的贸易伙伴,其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极为重要。澳大利亚在中美因台湾问题而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如何应对,也值得中国关注。2004年8月,在同温家宝总理会晤后,澳大利亚外长表示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不一定要求澳在中美就台湾问题发生冲突时自动地站在美国一边。尽管后来澳政府对此表态有所收回,但显然澳政府是不愿因台湾问题而与中国兵戎相见的。中国若在澳的势力范围内不顾其反对而一意孤行,自然会将澳推向美国。
新西兰基本也是如此。新西兰尽管是个只有四百多万人口的小国,但却因独立的外交政策而受到中国的尊重。它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第一个完成与中国世贸谈判的发达国家,第一个启动与中国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发达国家。
如果我们将日本考虑在内,澳新的战略价值就更为突出。两国在中日间的战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日本是澳新两国加入东亚峰会的推手,日本的意图是以西方民主国家来抗衡中国在东亚峰会中的影响力。日本更于2007年3月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协议”。人们普遍认为两国的安保协议是针对中国的。
结束语
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是全球性的。在南太,中国的影响力主要是基于其大规模的援助和不断深化的经贸关系。中国在南太的战略着眼于统一大业和经济发展。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在南太的活动是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中国无意也无力在南太军事上挑战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国在南太的影响力因为没有深厚的软实力作依托,所以并不稳定,也恐难持久。南太依然是西方的势力范围。中国应加强与南太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交流,增加民间了解和互信,同时引导中国国民和移民尊重当地法律和文化。中国也应与区域大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扩大合作,消除误解,为南太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贡献,并籍此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深化和拓展自身的影响力。
《天大报告》2009年3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