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发生的几件大事,包括反内地孕妇赴港产子、D&G时装店禁止港人拍照,每次都触动很多港人的情绪,部分人走上街头示威。这些事件反映了香港社会正出现一股越演越烈的“排内(内地人)情绪”,让人莫不感到忧心。在此之际,有“文化港独教父”之称的陈云进一步提出包含“隐性港独”主张的“香港自治城邦论”,令这股本已沸沸腾腾的香港民粹主义又再激出新的波涛。对于陈云这个所谓追求香港自治的主张,必须加以警愓。
“城邦论”三大危害
陈云的“香港自治城邦论”观点,主要见于其撰写的《香港城邦论》一书。该书的大意是香港自清割让予英国后,便与中国各走各路,渐行渐远。而中国最大的不幸是给中共统治,香港九七前还有英国人作缓冲,化解一些来自大陆的影响。但九七后特区政府已起不到缓冲作用,中共会利用单程证、个人游等政策吞噬香港。香港应该自我反省,团结起来,不与中国这一“外邦”为伍,才能保卫香港这个城邦。《香港城邦论》自去年十二月出版以来,短短三个月之内已经印刷两版。在网上,也有许多陈云的粉丝热情撰文支援,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综观陈云“香港自治城邦论”理论,有三大危害委实值得关注。
其一,不断丑化内地,间接阻挠香港与内地融合。陈云不断在书中指责中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无时无刻都在想怎样才能摧毁香港的“自治”地位,又在经济上不断加强对香港的控制,取代香港“自给自足”的优势。同时,陈云也不断妖魔化内地人,指责他们“哑忍暴虐”,不推翻中共政权,可见大陆全民都有病。表面上,陈云是在批评内地政府和民众,但实际上却是暗中鼓吹港人不要与中国大陆融合。
其二,美化英国统治。陈云在《香港城邦论》书里几乎完全回避了港英政府对港人的压迫,以及英殖时期的种种问题。譬如,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里,香港数以百万计的低层工人每天工作十多小时,赚着最微薄的工资,面对通胀加价而又几乎无任何社会福利保障,草根阶层过着艰困生活,然而在《城邦论》书里却对此只字不提。相反,陈云仅仅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良好印象,来称赞港英政府为香港带来了民主、法治、教育、经济增长、基础建设等等。
三,强调香港本地意识。陈云在《香港城邦论》中指出,香港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全归因于英国统治香港的一百五十余年。他认为,香港本身经过英殖政府的培育,已经是人间乐土,她是“东方专制主义沙漠中的欧式绿洲”。因此,香港必须建立本土意识,必须像一个“城邦”那样搞“自治”。这个自治就是脱离中国的政治体制,变成一个与中国互不干涉的自治城市。两地应只剩下一个“互助”的利害关系,一方面让香港成为中国的金融服务、财务管理之地,另一方面维持香港的经济自主性。他声称,香港对大陆的贡献极大,是大陆害怕失去香港,而不是香港害怕失去大陆。
“隐性港独”等待时机
陈云通过上述三大被扭曲的观念,确立了“邪恶”的内地人与“善良”的香港人的族群对立。表面上,陈云口口声声说自己只是追求香港自治而不是独立,但实质上,他只不过是借城邦和国家的分别来混淆视听,这一做法更容易吸引支持者。与以前支持“港独”人士不同,陈云的香港自治主张有一套颇为完整的理论支撑。
陈云深知,以香港目前条件没有独立的本钱,最多能发展出一种模糊的香港人身份和有限自主意识,故他刻意不追求独立,暂时只要求港人认识香港的光辉历史,建立一个全香港人自豪的港人身份共同体。陈云还提出多条具体的原则,指出香港可以如何走向“自治”,包括双普选、货币自主、保障本土资源等等。
然而陈云此举只是在等待时机。这种“隐性港独”的主张和“台独”极为类似。过去几年,台湾民进党也是先在岛内鼓吹台湾主体意识,待台湾人民形成“台湾人”身份后,再推动台湾脱离中国大陆而独立。
正面论述亟待加强
综观陈云所谓“香港自治城邦论”的很多论点,其理据支撑实际上并无说服力。他只是透过修辞的包装,放大一些固有的印象,并藉此鼓动人们的情绪,令港人接受他的观点。譬如,每个人口众多的地方都总会有人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随街大小便、为求暴利而不顾人命,内地有,香港也有,欧美国家也有。但是,凭此就说大陆人全都是混蛋,明显是以偏概全。更何况,把资源被分薄、楼价飙升、物价高涨、都市面貌变迁等任何“负面”东西都归咎于内地人,也是不正确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特区政府政策出了偏差。中央政府应针对这些误解,邀请知名学者在香港报章上加以分析,并力陈内地与香港两地融合的种种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陈云及其支持者多为香港社会保守的右翼分子。香港社会主流舆论并不认同陈云的“香港自治城邦论”,即使如梁国雄这种反对派人士也不支持。有关部门可考虑,联合部分香港反对派团体,一起批判陈云的“香港自治城邦论”是在挑拨群族矛盾。
当然,陈云的“香港自治城邦论”主张受到某些港人欢迎,其背后也有一定的原因。在目前全球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与内地经济整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香港只要把握内地机遇,肯定会受惠于中国经济。不过,近年香港结合粤港优势,力求转型升级的同时,许多中央的惠港政策都不到位,无法让香港年轻人感受到不了好处,这才给了陈云一个丑化大陆、分化两地的空间。长远而言,两地政府应想方法解决香港年轻人出路问题。这才是治本的方法。
《港澳观察》2012年2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