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观察 香港抗疫新阶段与新对策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海言 2021-01-14 进入疫苗接种阶段,香港政府最紧迫的任务是要重新审视这几轮的抗疫策略,总结过去政策、法律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听取各界建议和意见,从严从速抗疫,积极向内地及其它抗疫成功的地区和国家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11月初,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会见林郑月娥时明确要求,要将疫情防控作为特区头等大事。12月11日,港府终于公布所采购的首批新冠疫苗将于明年1月到港,并组建专责小组统筹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然而,进入疫苗接种阶段,香港政府最紧迫的任务是要重新审视这几轮的抗疫策略,总结过去政策、法律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听取各界建议和意见,从严从速抗疫,积极向内地及其它抗疫成功的地区和国家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港府需要尽早优化及提升抗疫策略与措施,将疫苗接种、严防输入、大规模检测与追踪等重大工作协调好落实好。未来一年,疫苗接种进程、效果以及病毒变种和疫情发展等诸多问题仍存在重重挑战和不确定性,特区政府抗疫持久战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香港抗疫难见成效 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防疫情况来看,例如韩国、新加坡、越南和台湾,尤其是中国内地,成效显著的抗疫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严格遵循检测、追踪、隔离、治疗处理疫情程序,以及优化疫苗接种安排,建立多学科专家协作,科学系统地决策和判断,缜密地部署与指挥,强而有力、严谨而高效地执行,环环相扣,打好防疫抗疫系统战、组合战,从而在遏制疫情恶化的同时,有序恢复经济民生活动。 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限制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人口流动是长期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直接而有效,但这些传统的防疫措施仍属于被动防御。任何积极有为的政府必须在真正遏制新冠状病毒传播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使经济社会活动不停摆,而当前香港的抗疫情况是,既没有控制住疫情(到目前为止已经爆发四轮疫情),又没有使香港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改善,大量行业停滞,失业人数进一步攀升。因此,香港迫切需要创新的管治思维与手段,主动出击,阻疫情、促经济、保民生。 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抗击新冠病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以往抗击流行病的斗争不同,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多种创新科技应用于防疫抗疫工作,包括基因测序技术、疫情建模和预测技术、大规模检测技术、数字追踪技术和疫苗研制技术等等。正是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才有了不同形式的全民检测、追踪和其它政策措施,才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适应当地情况的方式,迅速做出反应并取得成效,而香港在这方面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 港府抗疫政策措施拖泥带水 在香港出现的四轮疫情中,港府在疫情初期便向入境人士推出了“居安抗疫”手带和流动应用程序。9月份又推行了“普及社区检测计划”。近期,港府再次推出“安心出行”追踪流动应用程序,港版“健康码”也已用于获得出入境免隔离配额的少数人士。然而,检测追踪等创新科技在香港抗疫中的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其中的症结在于,政府在推出相关措施时,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政策后续的督导,缺乏科普引导和便民服务,抗疫“司令部”缺位,部门间协调衔接缺失等等,港府没有“两手抓”,即一手硬一手软,而是过于偏软,强调“无为而治”,仅凭市民“听话”和自愿参与,导致香港疫情一波紧接着一波,出现四轮大反复。 世界各国和地区疫苗接种陆续开始,社区人口须达到高接种率,通常要求接种率超过70%,才有可能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然而,不同品类的疫苗在有效阻断无症状感染和隐形传播方面存在差异,民众对不同款式疫苗的接受程度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接种普及率势必受到影响。同时,已出现变种的新冠病毒也有可能继续变异。因此,在抗疫新阶段,除疫苗接种措施外,严防输入、大规模检测和紧密追踪仍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仍然需要政府继续督促和严格执行。 虽然疫苗有望在下个月进入香港,但纳税人担心,港府付出高昂公帑购置的疫苗、接种计划,会不会如港府9月份推出的所谓全民检测一样,出现高投入低成效、草草收场的情况。倘若如此,香港将很快深陷于新一轮疫情。 政策建议 1.应优化并推行港版“健康码”。港版“健康码”不应只是面向少数具有出入境免隔离配额人士的通关凭证,更不能等疫情平稳后才向大众推行,而要让它在抗疫最关键时期的接种、检测和追踪中发挥促进作用,成为抗疫中便民利民的数码神器。“健康码”功能应优化,结合疫苗接种记录、检测记录及“安心出行”的追踪功能于一体。它不只是出入境通关互认的凭证,也是安心自由出入本地公私营场所及上班上学的通行证和护身符。政府要为优化后的“健康码”赋予足够的政策激励,并大力宣传其好处。例如便利通关、便利食肆用餐、便利教育及宗教活动等等,赋予其种种进入公私营场所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便利,令公众感受到拥有“健康码”好处多多,而“健康码”的推行,也成为食肆、校园等公私营机构创造持续运营的条件。 根据香港人口大数据建模及模拟研究,感染接触追踪(contact tracing)可以覆盖八成感染者,以香港目前的超级计算能力可在一天内完成追踪,疫情大体上可以受控。这需要更多市民使用追踪功能,配合“健康码”的推行。在“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中政府已错失推出“健康码”的时机,在疫苗接种阶段,则应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做法,及时优化和推行港版“健康码”。 2.在大规模疫苗接种阶段,应优先接种高龄和体弱人群以及承受高风险的前线专业人员,包括医护、警察、海关港口边检检疫工作人员、航空船舶、冷链物流工作人员、公共交通司机,以及社区工作者等。同时,根据疫苗的采购和运输储存时间表,要提前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及时做好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为疫苗接种提供各种安全、方便的设施,努力提高公众的疫苗接种率。应让疫苗接种者较为方便地获得疫苗接种证明,并将数据记录在个人“健康码”中,以鼓励接种疫苗。 政府应将疫苗采购品种、储运和接种安排,以及疫苗的科学数据和报告等相关信息主动、及时、透明、充分、生动地传达给公众。此举也利于戳穿各种抹黑疫苗的谣言、错误信息和假新闻,在抗疫中始终把握话语权。政府可动员公共媒体和公关公司实时就疫苗接种全环节,包括训练、预演和实际接种,做好全媒体宣传动员,将此作为公众教育和参与的良机。 3.由于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因此疫苗的时效性尚待实践检验,未来一到两年严防输入、覆盖未接种人口的大规模检测和追踪仍应作为抗疫常态性工作。政府提出的“外防输入”“须检尽检”和“应检尽检”,必须强制执行,“滴水不漏”地有效落实,各相关部门要保证各个环节不能再有疏漏。其他未接种疫苗或未做检测的人员,可区分高中低风险人群,创造便民条件,并以住户或家庭为单位实施全民采样和分组混检,提高采样精准度和检测效率,尽最大努力尽早地阻断社区隐形传播链。 4.在接种疫苗未达普及接种率之前,应继续执行“限聚令”和“口罩令”等传统的防疫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在社区中大规模传播。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一直是降低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可以为疫苗接种赢得更多的缓冲时间,并减轻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在确保疫情不反复不大规模爆发前,尽量提倡居家办公或实施错峰上班制度,减少人员交叉感染,而“健康码”的推行可以为保持正常社会和经济活动提供保障。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澳门国家认同的潜在挑战Next: 垄断——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相关文章 数字经济助力澳门疫后经济复苏 天大报告 港澳观察 数字经济助力澳门疫后经济复苏 激活香港夜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天大报告 港澳观察 激活香港夜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澳门都市更新的教训与经验 港澳观察 澳门都市更新的教训与经验 完善地区治理方案——分析民意及三项建议 港澳观察 完善地区治理方案——分析民意及三项建议 区议会制度改革 彰显改革地区治理决心 港澳观察 区议会制度改革 彰显改革地区治理决心 国家低碳战略与“碳权”认证国际化——关于香港发展“碳权”交易的建议 港澳观察 国家低碳战略与“碳权”认证国际化——关于香港发展“碳权”交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