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钟国斌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近年来,世界各国携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中和”而努力。2015年12月12日,197个国家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的措施。《巴黎协定》于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际由缔约各方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并于当年11月4日起正式实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投资项目(如绿色债券)发展迅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什么方式参与“碳中和”值得关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到,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并支持港交所继续推进与广州金融机构等在碳市场发展的合作。
一、中国绿色建设现况
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国,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深化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2021年,中国绿色食品行业当年获证单位数量达10492家,环保木制品、家具、建材、智能厨余回收、生物油回收、焚化炉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行业的覆盖点遍布全国各地。
二、中国在全球“碳权”交易中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面临能源危机,且危机会长期持续,综合考虑经济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可以推断西方各国原定的减排目标难以按原定路线图落实。历史机遇当前,中国要好好把握,让各经济体由衷意识到,全球“碳权”交易最具潜力的市场在中国,中国有责任且有能力促成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
现时全球约八成的“碳权”认证被西方社会普遍使用的 Gold Standard和Verra标准垄断,中国采用的是 CCER认证标准。在美西方意图围堵、遏制中国的大环境下,中国必须打开缺口“反围堵”, 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国家的绿色经济战略才能实现。
目前全球主要“碳权”交易市场中用作“自愿减排量” (carbon credit)(又称“碳信用”)交易的,大多来自电力公司和大型企业等,相比之下,中小企则普遍欠缺绿色专业知识和技术,难以获得“碳权”认证,导致中小企缺乏参与绿色经济的动力。中国政府若能为中小企参与“碳权”认证和交易搭建合适的平台,确保绿色经济收益成为企业盈利的一部分,必能有效提高中小企投身环保事业的积极性。
三、香港建设“碳权”交易中心的优势
香港是背靠祖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肩负助力内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重任。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启“碳权”认证和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香港应该积极、主动、有为地在国际化认证、法律、仲裁、动员制造业工厂等方面有所作为。
香港“碳权”交易起步虽然较晚但优势明显,只要相关部门适度有为,积极听取业界诉求并支援发展,香港仍然能争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优势一,适用普通法的香港有完善的法制基础。香港可靠的普通法体系是香港重要的法制基础,具有独特的国际吸引力,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信心保证,也是吸引他们前来投资、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尽快就“碳权”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仲裁机制等,修订条文并确立运作机制,打好保障国际“碳权”交易的法律基础。
优势二,联通国际,可推动中国标准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特区政府应借力香港丰富的国际化经验服务国家所需,为中国CCER 标准与国际接轨搭台筑梯,让CCER在国际市场上与Gold Standard 和Verra并驾齐驱,助力内地各行业产生的“碳权”获得国际认证并进入国际绿色金融市场,打破认证标准被美西方垄断的局面。
优势三,港商在内地的投资经验丰富,联通多个制造业板块,便于构建“万户制造业减排联盟”。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本地制造业大规模北移,在广东等地区设厂,行业遍布玩具、纺织、成衣、印刷、食品加工、塑料加工和皮具等。这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工厂,若能联合起来共同减排,必能产生庞大的“自愿减排量”,能够买卖的“碳权”更为万家工厂带来节能减排的经济诱因。特区政府要当好“超级联系人”,支持新产生的制造业“碳权”在港交所平台买卖,切实推动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优势四,香港设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储备了大量金融人才,要用好国际金融中心的优质资源,开发更多元的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香港应该致力于成为“亚洲绿色金融首选地”,构建比邻近地区更完善的市场架构。笔者建议开发绿色金融工具交易,创建“七大配套服务链”,包括全球碳排放交易认证服务、全球绿色金融服务、全球绿色专利交易服务、全球绿色经济信息服务、全球绿色机制研究服务、全球绿色金融仲裁服务和全球低碳文明会展服务,争当全方位的国际绿色金融服务提供者,助力中国融入国际绿色金融市场。
四、结论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通过多样方式(包括“碳权”投资产品),将中国政府贡献世界环保事业的努力传播到国际社会,也是说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可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碳权”交易为试点,促成新产生的制造业“碳权”获得国际认证,并进入港交所平台买卖,以实际经济诱因推动企业低碳生产,争取提前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
香港在法律、金融领域具备独特优势,有能力为CCER 标准获得国际市场认可贡献智慧。一旦获得国际认可,既有利于促进本地金融增长,又能推动企业低碳生产,更可助力中国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早日建成亚太区最重要的“碳权”交易中心。